封平约亭旅游景点介绍
“封平约亭”大丰老街的入口处。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同治二年(1863年)重新修葺,是清代属琼州府澄迈县恭贵乡封平都宣讲圣谕、议事的场所,兼有驿站功能。
封平约亭封平约亭介绍
据史记载,属封平都,名曰多峰铺,现还保存有古街、商铺遗址。封平约亭进深约20米,面阔10米,占地约200平方米。一进四合院式布局,坐北朝南,木石结构,硬山顶,穿斗式梁架,筒板瓦,正脊有龙、鱼及云朵等雕饰。有封火墙,廊东、西墙头系“马鞍墙”。
正屋系三开间、面阔10米,进深五问79,滴水沟离地22米;前有廊,深约22米;院子深约4月米,阔10米,已无两厢院子东南侧有一书亭,塔状,石结构,六角形,高1.6米(从地面量),占地面积约18平方米。
大门面阔4米、进深5米。大门内额墙系浑水,有浅浮雕塑,内容是人物、书亭、花卉等。大门外额有“圣谕’,字样,右至左行楷“封平约亭’1。
大门两边有字联一副,已经把“封平约亭”,四字及所在地的“多”“峰”、离县治的距离及封平约亭所具备的功能等等,都一一喻以其中了。
约亭正屋明间堂上悬挂木匾一块,上泊金字“观光扬烈”。
最珍贵的是约亭内有石碑刻八通,它们分别竖立在约亭大门内的两侧及正屋前墙和廊子里;约亭外有石碑刻二通,分别摆放在大门内左右两侧,被当地民众小心守护。
这些碑刻记录年代最早的是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封平都士民全立四至立启为界二”碑,最迟的是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特立的有关完纳粮税实施办法等内容的碑刻,其中还有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的《正堂示禁》碑、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当官牌禁》碑、嘉庆十五年(1810年)的《从议凡例》碑等。据有关文献及碑刻所示:大丰村,古代属琼州府澄迈县恭贵乡封平都,因地处交通要道,当时村庄密集,人口众多,商贸物流繁盛便又成了市集,所以又叫“封平多峰市’,封平都的治所就设在地,“封平约亭”就是封平都议事的场所。
当时,封平都辖十图,六十村,其图名称按数字顺序“一图、二图―九图、十图”排列,凡遇有大事小情,如上奉皇帝御旨、官府谕示、完纳粮税等;下至市场管理、合都宾兴、众议凡例等等,都在这里谕示、宣告、商议、部署.形成法约,然后各图贯彻执行。此外,也是过往官员、往返应试举人(秀才)、传递书信邮人(传令)、商贾的骆站。多峰铺古街道,尚存的店铺旧址,有的保存完好,有的破败,青石板路边还立有集市行界碑,如:肉、鱼、米、油、盐等,均分界是买卖,依约交易,童雯无欺,可见当时商贾云集,繁荣之盛。
如今,封平约亭外观尚好,但里面的部分柱、板等木构件已朽,廊的顶棚及柱已无存,最可惜的是大门内额的雕饰在文革时被毁坏,但约亭内的碑刻基本完好。它们如一本史书,如实地记录了该约亭所经历的风雨沧桑和当地乡村的乡土俗情,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研究海南的风土人情,官府所设置的最基层的机构、完纳粮税冯圣道、骆站等等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目前海南还没有发现这方面的实例)。可以说,封平约亭的存在和发现填补了我省有关“约亭”这方面的空白。
封平约亭其他介绍
封平约亭位于澄迈县大丰镇大丰村内,距老城镇(古县治)约十公里。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 年),同治二年(1863 年)重新修葺,保存至今。封平约亭,坐北朝南,木石结构,一进四合院式布局,前为大门,中为庭院,后为正屋。面阔10 米,进深约20 米,总占地约200 平方米。“封平约亭”意为封平都议事的场所。 因其地处当时交通要道,村庄密集,人口众多,商贸物流繁盛而形成了市集,所以又叫“封平多峰铺(市)”。青石板路边还立有集市行界碑,如:肉、鱼、米、油、盐等,均分界买卖,依约交易,童叟无欺,可见当时商贾云集,繁荣之盛。封平都治就设在该地。
地址:澄迈县大丰镇大丰村
交通:环岛西线高速公路大丰互通出口处附近。
电话:0898-67518207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封平约亭”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