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永济桥旅游景点介绍
永济桥,初名巨马河桥,又名大石桥,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城北拒马河上。永济桥始于建明万历二年(1574年),建桥名曰“巨马河桥”;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旧桥南直隶总督方观承监工修建新桥, 并与旧桥相联,改名“永济”。
永济桥为九孔石桥,每孔跨径不一, 由三部分组成,即主桥、南北引桥。 永济桥南引桥长271.5米,北引桥长205米,主桥长151.15米,永济桥全长为627.65米。 桥身全部用长方巨石砌成,栏杆系汉白玉雕饰。桥面由条形方石铺设,桥面两侧设地袱和栏板、方柱形望柱。 永济桥因桥拱跨度大砌筑采用中国起拱技法,以九孔之长像彩虹一样横跨于拒马河之上,有“拒马长虹”之美称,是涿州八景之一。
2006年5月25日,永济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济桥历史沿革
明万历二年(1574年),建桥名曰“巨马河桥”;万历十六年(1588年)重修;天启六年(1626年)桥毁又重建。古拒马河水势凶猛浩大,仅明代,永济桥六建六毁。明崇祯后,河道南移。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旧桥南直隶总督方观承监工修建新桥,并与旧桥相联,改名“永济”。自清代重建后,为十八省通衢之冲要,京南形胜之所在。皇帝南巡、官吏进京、商贾往来、百姓出行等皆经于此。
永济桥历史文化
清乾隆皇帝为永济桥题联中曰:
十八省通衢,冠盖如云,斗大一州供亿苦,
两千年旧郡,河梁落日,停车片刻感怀多。
清代诗词“拒马长虹”曰:“烟水浩无际,撑岸一桥横。”
方观承(1698~1768年),字遐谷,号问亭,一号宜田,安徽桐城县人,清代大臣。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旧桥南直隶总督方观承监工修建永济桥新桥。
据清代的《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二十八《京畿?涿州?二》记载,明万历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对永济桥、下胡良桥的修建有过碑记:“涿州北,有河二。自西山诸泉来者曰胡良河,距城七里;自紫荆关外铁崖巢入者曰巨马河,距城二里。每伏秋水发,汹涌暴至,行旅走避不及,岁深溺常数百人。圣母慈圣皇太后念之会州民有奏乞建桥者,圣母自以宫中供奉金募工,一夫不役于民,一钱不取于官也。司礼监太监冯保举、内官监太监刘济、工部尚书朱衡举、郎中易可久、贺幼殊督工,乃以二年正月兴工,五阅月而告成。事胡良河桥一、巨马河桥一,高广各二丈,长三十余丈,皆瓷以巨石,固以铁锭,费不过七万役,不过数月往。嘉靖间,建琉璃河桥一,费三十余万。兹二桥之费不当四之一,而坚致精工乃过之。”其中巨马河桥即永济桥。
巨马河桥更名为永济桥,有这样的缘由:《大清一统志》卷七《顺天府?四》有这样的一段记载:“永济桥,在涿州北郭外旧名拒马河桥。俱明万历初建,各长三十余丈。本朝乾隆二十五年,皇上以胡良、拒马二河河身稍徙而桥尚存,舟楫往来,了不关涉,特命改茸旧桥为涵洞十有八,而于旧桥之南移建九空新桥,仍筑石堤,下为涵洞二十有二。属之城北门,通新旧桥,长二百丈有奇改,赐今名。有《御制重修涿州石桥记》勒石。”
圣母造桥
《日下旧闻考》及《涿州志》载:“巨马河,距城二里,每伏秋水发,汹涌暴至,行旅走避不及,岁漂溺常数百人,圣母慈圣皇太后念之。会州民有奏乞建桥者,明万历二年(1574年)圣母自以宫中供奉金募工。一夫不役于民,一钱不取于官也。”
永济桥建筑特色
永济桥始建为巨马河桥,后因河道南移,在巨马河南修建新的九孔石桥,桥两端的石堤、涵洞、牌楼、碑亭等建筑均己不复存在。永济桥的南北两端都连接有引桥,引桥下设涵洞,以方便河流流过。
永济桥为九孔石桥,由三部分组成,即主桥、南北引桥。永济桥南引桥长271.5米,北引桥长205米,主桥长151.15米,永济桥全长为627.65米。桥身全部用长方巨石砌成,栏杆系汉白玉雕饰。桥面由条形方石铺设,桥面两侧设地袱、高0.84米的栏板和1.4米高的方柱形望柱。栏板雕净瓶、荷叶,望柱雕有莲花座托着长方形卷尖叶子的纹饰,柱身饰有双层内凹角的长方形图案。栏板上的雕刻分为上下两组,上面是有卷云纹和净瓶的组合纹饰,下面是一组三小两大的内凹角长方形图案,与望柱上的图案相呼应。栏板下的地袱在桥面上突出明显。所有的望柱与栏板均没有缺失和损毁的现象。永济桥在第四、第五、第六个桥拱的券脸石上有石雕水兽,桥的东西两侧共有六个。
舟形墩斩冰剑
永济桥跨河而立,古人为分水以畅其流,又因北方冬季河流结冰,整块的冰面在冰下水流带动下会给桥基带来很大推力,因此桥墩制成舟形,迎水(冰)面为一锐角,并以铸铁尖棱护住桥墩,劈开冰面。该结构是古代北方桥梁之特色,为古代匠人智慧之体现。
铁蝴蝶银锭隼
永济桥修筑时,应用了传统的蝴蝶榫结构,将需要加固结合的石料分别凿出倒置等腰梯形,合在一起恰似蝴蝶,将此凹槽填以一体的金属锭或石料,即形成了一对牢不可破的蝴蝶榫卯结构。一对对“铁蝴蝶”,提高了桥墩抗水流冲击、抗震能力,使得古桥得以矗立数百年。
观景区礼让台
现代之高速公路两侧诸多紧急停车带,用以在紧急情况下使车或人避让停留。古人在修筑桥梁时也有这样的考虑,在桥头加设宽台,供路人休息赏景,在有车架相冲时亦可停车等待,礼让通行。永济桥两侧即有此设计。
车辙深雕花栏
作为明清京畿重要通衢桥梁,永济桥历来由皇家官方主持建造,桥身全部用长方巨石砌成,最重者达两吨有余。桥面栏杆系汉白玉雕饰。桥面两侧设地袱和栏板、望柱,栏板雕净瓶、荷叶,望柱雕方形卷叶,工艺精美,画栋雕梁,规模宏阔。桥面古石板让牛车马车压出道道车辙。
永济桥因桥拱跨度大砌筑采用中国起拱技法,以九孔之长像彩虹一样横跨于拒马河之上,有“拒马长虹”之美称,是涿州八景之一。
涿州永济桥其他介绍
永济桥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北1.5公里,南北横跨于拒马河之上。
该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名曰“巨马河桥”,万历十六年(1588)重修,天启六年(1626)桥毁又重建。后因河道南移,桥亦塌毁,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在旧桥南建九孔新桥。清帝乾隆为其赐名为“永济”,并作《御制重修涿州石桥记》、《御制永济桥诗并序》。桥端筑引桥,总长660米;桥南砌筑石堤并下设涵洞22个,原有旧桥也按涵洞形制改砌,使其成为“堤形引桥”以泄夏秋洪涝。
该桥历史上为十八省通衢之必经,古御道之冲要,也是京南形胜之所在。其规模宏大,造型优美,远望恰似一条彩虹横跨两岸。故被誉为涿州八景之一,素有“拒马长虹”之美誉。
文献记载,永济桥并南北堤形引桥长二百余丈。2004年12月,经过对该桥引桥进行的探查和试掘,永济桥主桥并南北引桥总长为627.65米。其中主桥为单路九孔石拱桥,总长151.15米,桥面宽10.7米,由分水石至桥面最高点6.3米。桥立面为九孔联拱式,桥体呈中高两端坡状。我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题此桥为“中国第一长石拱桥”。
永济桥北端路西侧,原有碑亭一座,内立石碑一幢,上刻乾隆帝御书满汉碑文。南引桥端石碑为李鸿章书“永济桥”之亲笔。北引桥有八柱大亭一座,俗称“九间厅”。桥南端有牌楼一座,桥两端牌楼匾额、对联皆为乾隆皇帝亲笔。桥南、北建筑物,毁于民国六年洪水,御碑亭“文革”初拆毁。现该桥正处于进一步考古探查和保护修缮过程中。
2006年永济桥作为明至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涿州永济桥”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