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旅游景点

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

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景点照片

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旅游景点介绍

河北省境内博物馆

  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于2006年投建,总投资650万元,展馆面积1500平方米。位于安国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4、5楼。展览分中医药简史、安国药业发展史、解放后的安国药业、药文化与生活、药材标本、现代中药企业等六部分,共展出实物180余件,图片200余张,中药材标本八百余种。展览运用了先进的信息和电子展览方式,有影像播放、语音播放、触摸屏资料展示等多种手段,以系统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展品再现了中国医药史和安国药业发展进程。

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发展历程

  安国旧称祁州,素有“药都”之称。药业是安国得天独厚的传统产业。起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绵延至今,成为闻名全国的中药材集散地,并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商贾云集,药材集山海之产”记录了安国药业历史的辉煌。世代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中药材鉴别经验丰富了中药文化的宝库。

  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馆长郭强告诉记者,安国旧称祁州,因药业发达,素有“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之称。得天独厚的传统药业,源于宋朝,兴于明朝,盛于清朝,绵延至今,已逾千年。“在中药民族药文化发展史上,这里以厚重的人文底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成为闻名中外、辐射全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中药材集散地。”

  安国素以“仁义水甜”闻名,在药业经济活动中,无论是药行货栈,还是经纪人和帮会人员,均遵守公平交易的商德,讲求以诚待人,诚信为本。“历史上大有恒药材庄,无论内销还是出口,只要有‘大有恒’内签,买主从不验货。”

  在漫长的岁月里,安国人浸润在浓郁药香之中,药文化十分自然地融入了民俗和生活,无处不与“药”紧密相连,也由此产生了与中药相关的谜语。“弟兄五六个,围着圆柱做,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身体圆圆不长毛,不是桔子不是桃,请他屋里住几夜,脱去绿衣换红袍”……游客们看到这些谜语时,往往会驻足不前,思考谜底。

  寇李敏说,安国所产药材地道,药性纯正,药效较高,被誉为“药材之乡”,其中尤以祁薏米、祁薄荷、祁菊花、祁紫菀、祁白芷、祁大黄、祁艾等“八大祁药”最为著名。

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

  从神农尝百草到中药体系形成

  来到博物馆,人们会对中医药的产生与发展有个基本的认知。博物馆的第一展区,是讲述从神农尝百草到中医药学体系的最终形成过程。

  中医药的萌芽最早可推算到新时期时代,伏羲、神农和皇帝都是传说中的医药创始者。《皇帝内经》是最早的中医系统理论典籍。博物馆在讲述这一章节时,是用文字和几幅原始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治疗和预防治病方法图片来演示。

  在一展厅的走廊尽头,有两座塑像。一座为隋唐大医学家孙思邈坐虎针龙图。传说孙思邈骑着一只猛虎,在霸河采药,突然,一只巨龙飞来。这时,保护他的猛虎对着巨龙狂吼,孙思邈骑上虎背,问道:“不知龙君找思邈何事?”飞龙闻言化作老者,走到孙思邈面前,手指喉咙,一脸痛苦。只见老者喉部长着一个脓包,孙思邈取出银针将包刺破,放出脓液并敷以草药,老者展颜一笑,化为巨龙而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想象创作了这座塑像。

  另一幅为清代太医局铸造的针灸铜人,它全身标注了654个穴位,极为精准。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为中医药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仁义水甜”的安国药市

  第二展区着重讲述的是安国药市文化。

  安国旧称祁州,安国药市形成于宋代,至于安国药市的影响力,民间有言:“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

  安国药材市场如此庞大,自然就产生了一个管理机构——安客堂——博物馆复制了一个外景。安客堂负责帮助客商租房、作保贷款、排解纠纷等。同时,安客堂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本地客商与外地客商发生纠纷,无论本地客商有无道理必须先向外商道歉,以表示对外商的保护。

  由于前来安国进行药材交易的人特别多,客商便以地域和药材经营品种分为帮会,清乾隆年间鼎盛时达到了13帮会。安国本地商人以经营黄芪为主,所以安国药商被称之为黄芪帮。

  安国药商在经营活动中,讲究以诚待人,诚信为本。因此,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商号,如大有恒材庄,无论内销还是出口,只要印有“大恒庄”内签,买主从不验货。安国药市也素有“仁义水甜”的美名。

  安国传统药店多为前店后坊。博物馆复制了一座卜家家族自用药铺,前店有桌椅和药盒,坊内有一些制药的工具,如切药刀、药碾子、泡药缸等。过去一些药材有毒,必须通过浸泡去除毒性。

  利于种植农作物的地理环境

  安国的药文化不仅体现在药材本身,即使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因此,博物馆专门辟出一个展区,讲解“药文化与生活”。其中有与药有关的歌曲、对联、书籍、童谣、谚语等等。比如这幅“冬虫夏草含羞草;玉叶金花合欢花”的对联,都为药物名字;还有“神经衰弱睡不好,请用大葱配红枣。每日两次泡茶饮,养心安神有功效。”之类的歌谣。

  在“中药材标本”展区,中间部分展示的是“八大祁药”——安国种植药材有300多个品种,其中菊花、山药、紫菀、沙参、薏米、芥穗、白芷、花粉这八大品种,虽然全国其他地区也有种植,但是它们经安国生产后,药材、药性极其纯正,从而药效也为最佳。这与安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不无关系:安国境内地形从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平均海拔仅36.2米,可以说是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同时,这里的土地多为粘土、沙壤,极利农业生产发展。

  “天下第一药市”的由来

  安国药业的昌盛发展,渊源于药王庙的建立。

  药王庙位于安国市老城区城南。药王庙原名邳王神阁,它始建于东汉,在北宋年间扩建,现庙宇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

  药王庙的来历,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宋秦王(赵匡胤之子赵德芳)得疾,久治不愈,邳彤显灵治愈,宋秦王问其姓名,告之“祁州南门外人也”,“遣使即其地,始知为神”,遂封王建庙祀之。

  邳彤为西汉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宿将之一,曾做过曲阳郡(今河北晋州市)太守。同时,因他酷爱医学,颇受军民拥戴,死后葬于祁州南门外。

  封建社会由于缺医少药,人们把治疗疾病寄托于神灵。善男信女有病也纷纷去庙中上香,于是各地药商纷纷立铺于药王庙周围。

  安国药市在开市(一年分春秋两次,春庙以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为正期、秋庙以农历十月十五为正期)之前,由地位、名气较大的同仁堂先在店门外敲锣,然后到药王庙祭拜药王,最后喊一声:“开市!”方可进行药物买卖。如果不到庙中祭拜药王,那么药市是不允许开的。而正因为这里药市集中,庙前的大街也称之为“药市街”。在明清鼎盛时期,这里“货山人海,药气熏天”,安国也被称为“药都”、“天下第一药市”。

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其他介绍

  安国市中药文化博物馆自2007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已成为安国药业重要的文化品牌和药业宣传的重要窗口,以及国内外人士了解交流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纵览中医药发展历史,品味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专题性博物馆,安国市中药文化博物馆在发挥专业收藏、保护、教学和信息传播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促进性作用。该馆总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近千万元,是以中医药文化展览、收藏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专业性博物馆。

  馆内有500余件实物,300余张照片,上千种药材标本及大量文物资料、复古雕塑。展馆分为中医药简史、安国市药业发展史、解放后的安国市药业、药文化与生活、药材标本、现代中药企业六个展区。

  展区内从神农氏尝百草到《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伤寒论》等专著,十几本古代医药书籍、书影展示着中医药学的起源与形成;历代名医雕塑、画像、教学模具针灸铜人、研钵、药箱、串铃、各种药匙等,营造出浓浓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安国市药业发展史展厅中的史料再现,则述说了安国市与药文化的渊源及发展历程;药材标本室中的243种干制标本,80种浸制标本,13种动物标本,35种矿物类标本,普及中医药知识,引起参观者的兴趣。

  展览运用了先进的信息和电子展览方式,有影像播放、语音播放、触摸屏资料展示等多种手段,以系统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展品再现了中国医药史和安国药业发展进程。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安国市药兴大路

  乘车线路:国安市内可乘出租或步行至药兴路中段(药都北大街与药兴大路交口东行约100米处)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