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旅游景点介绍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位于保定市莲池区东风东路585号,占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民国元年(1912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开办,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保定军校停办。
2002年,扩建后的保定军校纪念馆包括军校大门、东西耳房、东西配房、东西厢房、尚武堂(校长室)及部分校舍,主要建筑均仿照原军校式样,为青砖灰瓦,小式硬山。军校检阅台也进行了修复,基本恢复原来的历史风貌。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学制最正规、门类最齐全的军事学府,被称为“将军的摇篮”。它的建立为推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06年5月25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历史沿革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原是一座拥有庙产千亩,殿宇百间的关帝庙,后改为兵营,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遭八国联军焚毁。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1月,李鸿章病逝,袁世凯到保定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天津小站的练兵教员根据《辛丑条约》不准驻扎天津附近,于是移兵至保定。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东关外创练常备军(新军)并设军政司(旋改督练公所),下设兵备、参谋、教练三处,分别由刘永庆、段祺瑞、冯国璋任总办。同年5月,经袁世凯奏准,在保定东关外开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由冯国璋任总办(即校长)。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2月,袁世凯奏请开办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兵官学堂、陆军大学堂,进行正规军事教育训练。并于保定东关外,建成“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同年8月,学堂开始第一届招生。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了统一兵制,将兵权收回中央,清政府设立陆军部,同年8月,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停办,在该校旧址创立全国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直属中央管辖。
清光绪三十二年~清宣统三年(1906~1911年),清政府分别在保定校址开办: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
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后,任命段祺瑞为陆军总长,同年7月,经陆军部批准把陆军预备大学堂搬至北京,并更名为陆军大学。同年10月,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开办,第一任校长为段祺瑞亲信赵理泰。
民国二年(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两广、两湖、江西、安徽、江苏、福建及四川等省籍的军校学生,利用军校放暑假期间,纷纷跑到江西等地参加反袁作战,直到民国三年(1914年)3月底才辗转返校。
民国九年(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直系军阀将投降后的皖系第十五师官兵收容在保定军校内,由于未能及时得到军饷,十五师官兵发生哗变,将军校洗劫一空,并纵火焚烧了校舍房屋。曹锟派兵前来镇压时,又趁机掠走步枪2000支,骡马300匹,以致学校无法复课。
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保定军校停办。保定军校停办后,曹锟在漕河办的讲武堂移至军校旧址。曹锟倒台后,该讲武堂停办,军校先后成为直系、奉系、国民党等军队的兵营,每换一次防,校舍便遭一次破坏。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保定军校成了日本侵略军在保定的重要基地。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保定军校校舍被拆毁。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军校校舍被当时的国民党驻军拆毁修筑工事。
保定解放后,保定军校改建为农场,又改为畜牧场。
1993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成立了保定军校纪念馆筹建处。
1995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上建成了仿原军校建筑风格的纪念馆第一期工程。
2002年,纪念馆扩建后占地为12亩(8000平方米),修复了检阅台,至6月,扩建工程完工,扩建后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大门、尚武堂、东西厢房、教室、宿舍等。同年9月,保定市建成华北最大的保定军校广场对外开放。
2003年10月,保定军校纪念馆正式开馆。
2017年4月30日,保定军校纪念馆免费对观众开放。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历史文化
第一任:赵理泰(1912.10-1912.12),字康侯,安徽合肥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生。陆军少将。
第二任:蒋方震(1912.12-1913.09),字百里,浙江海宁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生。陆军少将。
第三任:曲同丰(1913.09-1915.09),字伟卿,山东福山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生。陆军少将。
第四任:王汝贤(1915.09-1916.06),字少甫,北京密云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生。陆军中将。
第五任:杨祖德(1917.01-1919.02),字子荫,山东潍坊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生。陆军少将。
第六任:贾德耀(1919.08-1921.05),字昆庭,安徽合肥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生。陆军中将。
第七任:张鸿绪(1921.06-1922.09),字绍先,直隶天津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生。陆军中将。
第八任:孙树林(1922.10-1923.08),字少荃,直隶大城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生。陆军少将。
守信、守时、苦读、勤练、爱校、爱国
保定军校主要功能为训练初级军官。学习期为两年,共设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5科,步兵科7连,每连约120人;骑兵科2连,每连约100人;炮兵科2连,每连约60多人;工兵科1连,约60多人;辎重兵科1连,约100人。每科设科长1人,直接管理本科学生教育事务。学生按120人左右编成连,每连3排,每排3班。充当连长的,多系晚清时期的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生。每科设有教官,担任战术、筑城、兵器、交通4大教程的教育学科。学科还有军制学、各兵科的典范令、各种外国语文等。术科则分操场、野外、劈刺、体操等。还有测量地形学习和实施等。
教育方法,多采用日本和德国的方式方法。每天至少有半天时间教授课程,除有关军事的战术、兵器、测绘、筑垒及典范令外,并增加理化、数学、历史、地理等,每节课为一个半小时。典范令小册子是教练各项军事动作的准绳。普通知识和外语是辅助教育,聘文职教员担任,以充实学生的军事知识,为逐步全面学习各种军事演习准备条件。术科训练,先在操场进行各种制式教练,再到各教练场演习。野外演习,先由简入繁,再逐步进入全面联合演习。实弹射击有打靶场,乘马训练有马场,炮兵训练有炮场,工兵有土木工作业场、架桥作业场,爆破演习则选择不致造成危害的场所。辅助术科如体操、劈刺、武术等,都有专业教官,在大院进行。器械操在校后门外的器械操场进行。这些训练每课多为一小时,正式出操训练一般两小时,野外演习至少用半天的时间,科目复杂且远离学校时,则增加到一至数日。大演习还携带帐篷、炊具,在演习地组织生活。
在军校的两年中,一年半的时间在校学习,另半年时间分别在长辛店和唐湖镇(北京和保定之间)两地举行野营,实施实弹射击和测量实习。实习完毕后,返校举行毕业式。毕业后,分发各省陆军部队见习半年。见习期满,就分配到各部队中充当干部,由最低的少尉做起。由陆军小学至中学至保定军校,学生共经过了7年多的时间的学习,所以当时毕业分发到全国各地陆军军队中,一般是受到欢迎的。
校中的教育长、教官,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队长、排长等多是过去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毕业生。助教是挑选一些优秀士兵充当。校中一切制度,基本是仿效日本和德国。教学器材以及枪支、火炮、弹药等军用器材,多是购自日本。也有一些购自德国,如克虏伯山炮、野炮等。
当时的所有经费、器材,由陆军部颁发。每个学生的武器装具被服书籍伙食等,都系公费开支,并发给学生每月津贴银洋2元。
从民国元年(1912年)算起,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若从北洋武备学堂算起,保定军校训练了近1万名军官,其中1600多人获得将军头衔。其中包括蒋介石、白崇禧、叶挺、张治中、傅作义等中国现代史上的知名人物,李济深、裴昌会、唐生智、陈铭枢、蒋光鼐等一大批民革先辈都曾就读于保定军校。
附:毕业(含肄业)于保定军校1-9期及清末开设于保定的诸军事学堂之高级将领部分名录
1期(1912年8月秋入学、1914年11月毕业、1114名)
唐生智、董宋珩、蒋光鼐、李世荣、晏勋甫、傅汝钧、魏益三、龚浩、曹士杰、曹浩森(肄业)、夏首勋、晏道刚、周址、周玳、周祖晃、荣鸿胪、荣臻、张定璠、张樾亭、张笃伦、张钺、吴尚、杨爱源、杨澄源、苏炳文、刘文岛、刘玉珂、门炳岳、门致中、刘凤池、王镇淮、王天培、左世允、冯轶裴、向传义(肄业)、李必番、李品仙、孙楚、孙震、李树春、李兴中、甄纪印、季芳(肄业)、郑大章、陈铭枢(肄业)、邓演存、傅汝钧、万耀煌、张维藩、李宗黄、荣鸿胪、王天培、田颂尧、邓锡侯(肄业)、谢珂。
2期(1914年初入学、1916年5-6月毕业、956名)
陈骥、陈国栋、陈树藩、陈继承、陈鼎勋、李云杰、杜春沂、刘兴、刘峙、刘文辉、刘尚志、马晓军、吕公望、刘玉珂、邓锡侯、李鼎新、陈嘉谟、王暤南、秦德纯、秦绍观、叶琪、冯鹏翥、邢震南、周斓、施北衡、祝绍周、廖磊、唐俊德、富占魁、梁培璜、徐启明、陶峙岳、黄隐、彭诚孚、熊式辉、戴岳。
3期(1914年8月入学、1916年8月毕业、801名)
徐祖贻、徐庭瑶、徐培根、夏威、赵观涛、陶柳、陶钧、黄绍竑、梁朝玑、戴戟、周碞、周凤歧(肄业)、姚纯、贺维珍、何宣、何健、陈以忠、陈安宝、萧山令、张刚、张贞、张义纯、张治中、陈焯、吴石、朱传经、王天鸣、白崇禧、毛秉文、张培梅、赵守钰、姚琮、于达、王懋功(肄业)、贾康、孔庆桂、吕焕炎、刘建绪、刘和鼎、杨效欧、吴国桢、颜仁毅。
4期(1915年秋入学、1917年秋毕业、209名)
朱怀冰、尹呈辅、王翰鸣、刘祖舜、刘膺古、汪之斌、胡宗铎、彭进之、程汝怀。
5期(1916年6月入学、1918年9月毕业、630名)
张荫梧、吴克仁、李服膺、王靖国、白濡青、李生达、杨耀芳、刘翼飞、严重、何绍南、耿幼麟(肄业)、赵承绶、唐永良、郑俊彦、孟宪吉、董英斌、鲁英麟、傅作义、赖世璜、楚溪春。
6期(1917年初入学、1919年春毕业、1333名)
林廷华、欧阳驹、周浑元、周毓英、郝梦龄、赵博生、胡祖玉、余汉谋、陈公侠、邵百昌、吴奇伟、李振球、李扬敬、李文田、上官云相、邓龙光、邓演达、叶挺、叶肇、吕超、吕瑞英、华振中、朱晖日、刘茂恩、杨杰、杨宏光、李汉魂、阮玄武、顾祝同、徐旨乾、郭忏、吕竞存、谭邃、罗策群、缪培南、黄琪翔、黄镇球、覃连芳、韩汉英、韩德勤、彭位仁、彭毓斌、樊崧甫、何柱国。
7期(1917年秋入学、1919年秋毕业、191名)
陈长捷、黄维刚。
8期(1918年8月入学、1922年7月毕业、638名)
陈诚、马法五、王育瑛、王景宋、王以哲、古鼎华、史文桂、史泽波、孔令恂、刘奉滨、刘珍年、刘春荣、李士林、韩洞、邹洪、张权、张文清、张东凯、陈孔达、宋肯堂、柳际明、周祥初、张厚琬、周至柔、郭思演、韩锡侯、傅仲芳、徐梁、高卓东、胡伯翰、裴昌会、郜子举、郗恩绥、罗卓英。
9期(1921年10月入学、1923年8月毕业、702名)
李宗弼、刘万春、刘多荃、李觉、牟中珩、何基沣、宋邦荣、张知行、张克侠、张寿龄、贺粹之、周福成、施中诚、郭寄峤、展书堂(期肄业)、董振堂、黎行恕、林伯森。
2011年9月19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河北省保定军校纪念馆举行。这是民革中央第一个挂牌的党史教育基地。
2017年8月1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叶挺将军生平展》在保定军校纪念馆开展,此次展览由保定军校纪念馆与广东惠州市惠阳区叶挺纪念馆联合举办。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其他介绍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位于保定市东风东路。它是1912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政集团创办的,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一所军事学府,共培养出了10000多名军事领导人才,仅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000多名,是名副其实的将军的摇篮。
其校舍是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上半年动工兴建,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11月竣工,一共建造大小房屋573间。建筑格局是仿日本士官学校的形式。
保定军校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近现代史,以及近现代战争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众多军校生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反袁称帝和0斗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付出了重大牺牲。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也都与保定军校或保定军校生有关。因此,保定军校丰富的历史内涵,不仅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宝贵资料,同时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基地。
为了纪念这所曾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贡献的军事学校,1993年6月成立了保定军校纪念馆筹建处。1995年又在军校遗址上建成了纪念馆第一期工程,2002年保定市政府又投资200余万元扩建了军校纪念馆,现在的纪念馆东西宽68米,南北长117米,共占地12亩。这次扩建工程包括军校大门、东西耳房、东西配房、东西厢房、尚武堂(校长室)及部分校舍,同时,修复了军校检阅台。这里曾是军校官长检阅军校学员训练的场所。
游览时间:1小时
电话:0312—5020071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