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旅游景点

神仙山

神仙山景点照片

神仙山旅游景点介绍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的山脉

  神仙山,古北岳恒山,又名常山、大茂山,主峰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横亘于阜平、涞源、唐县三县交界,西南距阜平县城30公里。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封北岳,与泰山、华山、衡山、嵩山齐名。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改封山西天峰山为北岳,此后这座雄伟的古北岳恒山就被当地百姓称为神仙山。

  根据《畿辅通志》记载,神仙山得名与传闻有神仙在山上对弈。

神仙山神仙山文化

神仙山五岳文化

  神仙山作为五岳之北岳很早就是中国祭祀的名山。《舜典》:岁十一月朔,巡狩至于北岳。《尚书》中“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月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周礼·职方》中,并州,其山镇曰常山(恒山)。

  司马迁著《史记·封禅书》中也提到五岳。汉武帝时正式创立五岳制度。《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诏,确定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大茂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尔雅》:恒山为北岳祠典,五岳之一也。北岳初称“北岳神”执掌一方,周礼视五岳三公,以公侯待之。初唐时北岳被称为“北岳府君”,中唐起五岳始加封号:天宝六年(公元784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封“北岳神为安天王”;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加封北岳安天王为“北岳安天元圣帝”并封帝后之号;元代在前几代基础上复又对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加封“北岳为安天大贞元(玄)圣帝”;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北岳又改封为“北岳恒山之神”。

  北岳神的形象,《云笈七签》说:“北岳神君服元流之袍,戴太真冥冥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领仙人玉女七千人”。今天,人们所见到的北岳神,河北曲阳北岳庙壁画上的样子:身穿衮服,头顶王冠,胡须飘然,丹凤眼炯炯发光,挺胸正坐帝王作派一付威严,与文献记载相差无几。《古今图书集成·北岳恒山之神外部编》记载:“北岳恒山君领仙人玉女七千人,北岳君服元流之袍,戴太真冥灵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还有,河北省怀安明代建筑昭化寺壁画中的五岳神祗群像,《五岳大帝江河淮济四渎王众》组图中前排位置可以看到“五位岳神均头戴朝天幞头,圆领中袖朝服,腰束玉带,足蹬黑履,均挺胸叠肚,三缕短髯。或作禀事状,或作静听装,或回首状,态度安详自然,一幅幅王公形象”。

  目前神仙山主峰峰顶仍然保留有北岳庙,为清代所修建,面阔三间。在阜平县千亩台出土明朝嘉靖年间《重修北岳庙碑记》,现存阜平县子毅中学。居考古人员依据《水经注》记载推测,阜平县千亩台为北岳上庙遗址(相对于曲阳县下庙)所在;同时另外出土碑记中载有“盖谓大茂山前有一古刹玄都观一座,建立北岳神祀,与内有四五座大殿,自尧以来重修不计其数矣”。居老人所讲,北岳庙毁于抗日战争时期,本地有四进院落北岳庙,松柏成阴,碑刻林立。

神仙山道家文化

  神仙山是中国最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历史悠久,高道众多,理论宏富,首创宗派,影响深远,是我国的宝贵的人文资源。其中早起为方士活动,后茅山派,天师道和全真教等道家派别均有活动。道教视恒山为神仙所居,是道士修行的洞天福地,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五洞天,名总玄洞天。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三十六小洞天》曰:“第五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号曰总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北岳真行图》说北岳恒山,在定州曲阳县(山即神仙山),是长桑公真人得道之处,天涯、崆峒二山为副。岳神姓晨讳咢,封号“安天元圣帝”。北岳者,主世界江河淮济,兼四足负荷之类,管此事也。

  女道士昌荣隐居之地,昌荣自称殷女,食松柏籽,饮山泉水,采挖中草药,为山下百姓治病,往来山上山下二百余年,容颜如童,百姓们非常感激她,热情称她为少容姑娘。茅山派祖师茅盈“年十八,遂弃家委亲入于恒山,读老子《道德经》及《周易传》,采取山术而饵服之。汉明帝时,恒山道士桓文度等人反对佛教在中国传播,上书朝廷。史书《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李皎为寇谦之弟子,遂服气绝粒数十年,隐于恒山。年九十余,颜如少童。《大唐新语》载,张果老先生者,隐于恒州枝条山,往来汾晋。时人传其长年秘术,耆老咸云:“有儿童时见之,自言数百岁。”则天召之,佯尸于妒女庙前,后有人复于恒山中见。八仙之一张果老在河北还有很多仙迹,其中较为著名的还有过赵州桥的故事。

  金元时,有更多全真教道士住神仙山。张三丰在恒山修道十六年,作《恒宗》《悠悠歌北岳作》等时至元三十一年(1294)甲午岁也。陈志益,号重显子,师邱处机。曾住持葛公山清虚宫,后来恒山,于大定九年(1169)建渊静观以居。大定十二年卒,年八十一。此外,见于金元碑刻者,又有任恒山各宫观之提点道士多人,如杜志寥在蒙古宪宗时任真君观(庙)提点,于宪宗二年(1252)至世祖至元二年(1265)间重建真君观。孙道微、赵道祥、彭正忠在元英宗、泰定帝间任北岳庙住持、提点,代皇帝建醮祭祷北岳。曲阳恒山旧时建有一批宫观。最早者为北岳观。

  一说认为白毛女的原型出自神仙山周边广为流传的白毛仙姑。

神仙山佛家文化

  神仙山与佛教也有较深的渊源,佛家称神仙山为青峰埵。东晋十大名僧之一的释道安(公元312—385年),于永和十年(公元354年)率500名信众至恒山山建寺院传教说法。后为一代佛坛宗师的慧远及其弟慧持,亦来神仙山学道受戒,形成以道安为核心的恒山佛教僧团。所建金龙寺内建有万余尊铜佛像,其中一弥勒佛,体型硕大无比,堪与乐山大佛比肩,一只耳朵眼内即能容下四个人坐着打牌。遗憾的是,后来由于连年征战,天灾频繁,道安师徒无法在河北立足,遂率信众迁往河南。从此,古北岳恒山上的寺、庵日趋冷落。现存佛教寺院遗迹36处,除金龙寺外,还有石猴寺、上寺、石城院坡寺、观音庵、菊花石堂庵等。有意思的是,这些古代佛教遗址的名字,现在成了古北岳恒山周围村庄的名称。

  五台山与神仙山相邻,一直视神仙山为青峰埵,有“左邻恒岳,秀出千峰”之说。《广清凉传》载有无恤台。常山顶是也。昔赵简子,名无恤,曾登此山观代国。下瞰东海蓬莱宫。观神仙之宅。此是普贤菩萨。于中止住。云霞出没。往来五台。登台者。多见灵瑞。绿斯圣迹故。号为东埵也。徐霞客游五台山时,老僧石堂说“其正东稍北,有浮青特锐者,恒山也。”明确指出神仙山就是北岳恒山。

神仙山军事文化

  神仙山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古代中国常常面临来自北部草原的威胁,恒山也成为守卫中国的一道屏障。从恒山载入历史以来,就伴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史记·赵世家》:赵简子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恤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奏之。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又《楚世家》:张仪说楚曰,秦地半天下,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脊。同时神仙山本身地势险要有倒马关,是长城内三关之一。以后历朝历代中,常有关于战争的描写,刘琨在五胡乱华之后,曾收恒山中山之兵,力图恢复中原在恒山北侧飞狐(涞源)一代活动。其中唐朝郭子仪在恒山之南击溃安禄山最为著名。

  神仙山率然蛇还衍伸出了常山蛇阵,常山阵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有明的阵法之一。《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三国魏曹植《魏德论》:“惟我圣后,神武盖天,威光佐扫,辰彗北弯,首尾争击,气齐率然。”

  神仙山也衍伸出忠义文化,由于神仙山所处位置,在抵御外族中,常常起到华夏精神支柱作用。冠以常山为名的人有常山赵子龙和颜常山颜杲卿,两人皆以忠义称著,受到历代尊崇。同时北宋期间,神仙山成为宋辽边界线,是抗辽最为激烈的地方,有关于杨家将抗辽的历史故事,并在倒马关旁建有六郎庙,纪念杨家将抗击辽国的事迹。同时汉化后的金国在面临蒙古人入侵之时,封最具实力的抗元势力首领武仙为恒山公,以期能够抵御蒙古人入侵。

神仙山抗日文化

  抗日文化是神仙山军事文化的自然延伸,继宋辽守边后又一次抵御外辱。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依托神仙山得以建立,很多机关曾在神仙山一代隐藏。萧克将军指挥神仙山保卫战,创造了步枪击落日军飞机的奇迹。

  神仙山保卫战由成少甫将军直接指挥,其当时是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42团团长。1943年日军发动长达叁个月的扫荡,军分区命令成少甫率领42团留在神仙山,坚持内线作战。扫荡开始后,42团渐渐被日军合围,42团团政委率一个连掩护后方机关跳到圈外,成少甫和团参谋长马卫华(后授少将衔)坚持山区。当时日军有2000人,成少甫只有6个连,他指挥部队占据天险金龙洞,日军进攻叁天,寸土未获。成少甫预测到日军会攻击一个叫九里十八湾的天险,布置了地雷阵。日军进入了地雷阵,遭到42团伏击,九里十八湾的九里路,日军整整爬行了一天。日军第一次围攻神仙山,伤亡200余人,成少甫的42团仅伤亡17人。日军第二次围攻神仙山,采用了闪击方式,军分区机关、学校、工厂、医院和42团又被围住了。成少甫派出的侦察员侦察到西南方向有两叁里的空隙,当晚,机关、学校、工厂、医院从这个空隙中转移了,成少甫命令四个连留下四个班、排,自己带着团指挥所上了神仙山主峰,坚持到日军撤退。

神仙山神话传说

  (一)盘古右臂化北岳

  《述异记》中记载神仙山为盘古右臂所化。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

  (二)孟良借粮

  杨家将与北国交战数月,兵困粮绝。特派大将孟良去筹借粮草。一日,孟良来到阜平县神仙山西侧的城石庵,不由得一声长叹:这荒山野岭中哪有粮草。单说这城石庵的师太,胸怀宽广又老谋深算。每年春天她都要尼姑们在山上种蔓菁(注:一种蔬菜,似萝卜),秋天吃不完的蔓菁擦成干,磨成粉,抹成一个个的坯,又用这种坯垒成又高又大的庵墙。师太闻听孟良想借粮,便笑着说:“借粮没有,实在要借,你就把这庵墙搬去吧!”孟良惊忙说:“这庵墙如何能吃?”师太笑而不答。孟良取过墙坯一咬,顿觉香味扑鼻,又好吃又解饥,连连拜谢师太,并急令随行军士搬这蔓菁坯回营。杨家将吃了这蔓菁坯,精神倍增,一举杀退辽兵。`

  (三)神仙对弈

  神仙山,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此山原叫恒山,八仙在山顶的一个石盘上下棋,但“三奶奶”说此山是属她所有,可八仙称他们先占的。神仙们发生了争执,正好碰上岳王爷,岳王爷作为中人,从中调解。八仙说他们下棋的棋盘石是证据,“三奶奶”大笑称:“八仙下棋的棋盘下压着我的金簪子可以为凭。”岳王爷翻过棋盘石,一看果然金簪子就要下面。八仙说此山可以不据,但“恒山”的名字要带走,说完飘逸而去,到了山西浑源。“恒山”也就到那里去了。“三奶奶”急了,“把名字带走了,我这山叫什么呢?”岳王爷说:“都是神仙,就叫神仙山吧!”“三奶奶”为感谢岳王爷,让他占了最高的山头。最高峰上的岳王庙、奶奶庙什么年代所建至今无据可考。岳王庙附近的草,包治百病的传说也不知何人所传。

  (四)杨六郎驯马

  万丈崖之上有个跑马梁,更增加了山的豁达和险远之后的安详。这数百亩的山顶大草原相传是杨六郎驯马的地方。北宋年间大茂山是宋国和辽国的分界线,辽国占领了北边的常山关,而宋国则牢牢守住了大茂山,期间杨六郎在此与辽国打仗,在跑马梁上驯马。

  (五)黑白妖石

  传说北岳移祀是因为黑白妖石作怪。清代被剥夺北岳称号,原因是因为一场地震后神仙山发生多处崩塌,从中出现了一种黑色巨石和一块白色巨石,被称为黑白妖石(黑石为泥岩,白石大理岩),古人认为就是这两块石头造成了灾难,拥有黑白妖石的神仙山不吉利,不能作为皇家祭祀的场所,所以神仙山被剥夺了北岳称号。

  (六)白毛仙姑

  传说在神仙山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的仙姑。仙姑法力无边,能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间的一切祸福。此后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为《白毛女》原型。

  (七)天眼石

  神仙山上有长满眼睛的石头,称之为天眼石。传说刘邦到北岳祭祀,被石头绊倒。起来之后责问石头为什么不长眼?石头受点化,长满眼睛。

  (八)北岳神送子

  后周淑妃为北岳神送子,父宏裕,少渔貂裘陂,有以二石雁授之者,其翼一掩左,一掩右,曰:“吾北岳使也。”言讫不知所之。是年生女,为周太祖淑妃,明年生廷璋。

  倪岳反对恒山移祀,坚持认为神仙山为北岳恒山,倪岳也是北岳神仙送子。父谦,奉命祀北岳,母梦绯衣神入室,生岳,遂以为名。

  (九)恒山仙草神宫

  《括地志》记载,恒山高三千三百丈恒山上方二十里有太玄之泉神草十九种可度俗。北岳有五别名,一曰兰台府,二曰列女宫,三曰华阳台,四曰紫台,五曰太一宫。

神仙山其他介绍

  神仙山(又名大茂山),是太行山东麓的一个支脉,雄踞于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869.8米,主要景观有千古奶奶庙、三霄圣母殿、鹰嘴石窟、百峡顶、天瀑、双面观音等。该山峭壁悬崖,林草青翠,春夏秋鲜花不断,当地百姓素有“神仙山一年七十二场浇花雨”之说。春天,阳光明媚,数不尽的山花斗艳争芳,品不够的花香在空气中迂回弥散。由山泉形成的小瀑布一个接一个顺着山沟往下跳。每年三月三,周围村的红男绿女,顽童智叟成群结队到奶奶尖上香朝拜,踏青春游。端午节时,山上仍有冰棍倒挂。夏日,云雾缭绕,半山中的小山村时隐时现,堪称“白云生处有人家”。山下赤日炎炎,山上凉风习习,一日之内冷暖不均。山上草木茂密苍翠,十分旺盛,盘根错节,行人只好披荆斩棘方可行走。登上跑马梁,穿过松树林,攀到奶奶尖上,举目远眺,连绵不断的山峦、葱葱郁郁的树林、星罗棋布的村庄、定州塔、窦王殿、西大洋水库、王快水库等尽收眼底。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天空的云彩千变万化,气象万千,身临其境好似腾云驾雾一般。秋天,天高云淡,如有兴致可在山顶小住几日。晚上,观周围各县夜景,万家灯火,美妙绝伦,有登峰造极之感;白天,望秀丽山川,层峦叠嶂,连绵起伏,怪石嶙峋,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冬季,奇形怪状的冰瀑,搔首弄姿,绝美呈现,迎接登山的客人;狍子、野兔则跑步上山为游人领路;若是大雪纷飞,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崇山峻岭更让人赏心悦目。

  相传,神仙山曾是中国“三山五岳”中的古北岳恒山。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发诏书(见《汉书郊祠志》),定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衡山为南岳,嵩山为中岳,恒山(即神仙山)为北岳。不过当时阜平尚未建县,地属行唐和曲阳两县。后来,一则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改称恒山为常山,二则当时直接登临恒山祭祠,山高峰险道路难走,汉唐以后的祭祠北岳改在曲阳的北岳庙(窦王殿)进行,唐、宋、元、明、清各代对北岳庙都做过维修扩建。对于神仙山恒山和今浑源县恒山哪个为正,发生过多次考论:明代马文升的《清厘正把典疏》认为,宋失河北,浑源一带为契丹占据,而祭恒山于曲阳,是“不得已权宜之道也”。而沈鲤的《议改北岳疏》则认为,自古以来祭祀恒山都在曲阳,非自宋始。又说,曲阳之地在隋为恒阴县,浑源之地元初为恒阳县。一个在山阴,一个在山阳,“皆指恒山”。《明史·礼志》记载:“汉、唐、宋北岳之祭,皆在定州曲阳,与史俱误。浑源之称北岳,只见州志碑文,经传无可考,仍祀曲阳县。”直到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才改祀山西省浑源县天峰岭为北岳。此后原北岳恒山更名为神仙山。阜平县境内神仙山南的台峪乡千亩台至今还称“北岳神台”,与神仙山遥相对应的平阳南山仍被称为“北岳寨”,可见古北岳恒山历史之久远。

  1943年秋,晋察冀军区在这里举行神仙山保卫战,痛歼日本侵略者。军区42团(团长成少甫政委熊光焰)等部队在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肖克和三分区政委王平直接指挥下,与敌在神仙山一带周旋三个月,作战43次毙日伪军669人,受到军区通令嘉奖,42团2连获“神仙山保卫者”荣誉称号。神仙山阳的石城院村外山上有一个3丈宽、1丈高、10多丈深的大石洞,肖克将军与100多名八路军伤病员曾在此躲避过日军的大“扫荡”。作家孙犁曾撰写《吴如儿》、《刑兰》、《山地回忆》等小说,歌颂这里的抗日儿女。主峰奶奶尖顶一亩多大的平台上,建有一座三霄圣母殿,相传为北岳神庙,明清后百姓一直称为北岳恒山庙或奶奶庙,气势雄宏壮美。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当地百姓携糕点、活鸡来奶奶尖上参加庙会,或求风调雨顺,或祈人丁兴旺,或拜神仙福佑安康吉祥。近年来,当地群众捐款重修了山上的三座庙和上山道路,还通了电。

  附:清朝举人袁本澄赋神仙山诗:山间草木伴云烟,一局残棋石凳悬。

  指点樵人胜负斧,柯烂尽已留多年。

  历史传说:(一)

  神仙山即大茂山,原名恒山。东晋时期,全国十大名僧排行第一的释道安,带五百僧众在此山修行。后来由于战乱,释道安率四百和尚南下四川峨嵋山,留下一百名和尚,并在神仙山下的炭灰铺村建起了和尚寺。

  相传,炭灰铺村和尚寺的大铜佛像异常高大,一只耳朵上能站立十个成年人。同时,从神仙山顶到山下,漫山遍野都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铜佛像。抗日战争时期,肖克将军令军工厂人员将这些铜佛像打碎,造了-子弹,这些好像从东晋时期就给八路军准备好了造-的材料。

  (二)孟良借粮

  杨家将与北国交战数月,兵困粮绝。特派大将孟良去筹借粮草。一日,孟良来到阜平县神仙山西侧的城石庵,不由得一声长叹:这荒山野岭中哪有粮草。单说这城石庵的师太,胸怀宽广又老谋深算。每年春天她都要尼姑们在山上种蔓菁(注:一种蔬菜,似萝卜),秋天吃不完的蔓菁擦成干,磨成粉,抹成一个个的坯,又用这种坯垒成又高又大的庵墙。师太闻听孟良想借粮,便笑着说:“借粮没有,实在要借,你就把这庵墙搬去吧!”孟良惊忙说:“这庵墙如何能吃?”师太笑而不答。孟良取过墙坯一咬,顿觉香味扑鼻,又好吃又解饥,连连拜谢师太,并急令随行军士搬这蔓菁坯回营。杨家将吃了这蔓菁坯,精神倍增,一举杀退辽兵。`

  神话传说:神仙山,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此山原叫恒山,八仙在山顶的一个石盘上下棋,但“三奶奶”说此山是属她所有,可八仙称他们先占的。神仙们发生了争执,正好碰上岳王爷,岳王爷作为中人,从中调解。八仙说他们下棋的棋盘石是证据,“三奶奶”大笑称:“八仙下棋的棋盘下压着我的金簪子可以为凭。”岳王爷翻过棋盘石,一看果然金簪子就要下面。八仙说此山可以不据,但“恒山”的名字要带走,说完飘逸而去,到了山西浑源。“恒山”也就到那里去了。“三奶奶”急了,“把名字带走了,我这山叫什么呢?”岳王爷说:“都是神仙,就叫神仙山吧!”“三奶奶”为感谢岳王爷,让他占了最高的山头。最高峰上的岳王庙、奶奶庙什么年代所建至今无据可考。岳王庙附近的草,包治百病的传说也不知何人所传。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神仙山”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神仙山”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