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旅游景点

磁山遗址

磁山遗址景点照片

磁山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遗址

  磁山遗址又称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东约1公里处的南洺河北岸台地上,东北依鼓山,距武安城17公里,是中国最初发现的一种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距今约10300年,突破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磁山遗址出土的家鸡骨骸是已知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家鸡骨骸,比原来认为的世界最早饲养家鸡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考古学上定名为“磁山文化”,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1982年3月《光明日报》报道:磁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源地。 又《明一统治》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又《古矿录》记载:《明一统治》称:磁山,在县西南30里,土产矿石,州名取此。磁山,指南针的故乡。

  2021年10月18日, 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磁山遗址磁山文化

  中国华北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河北武安县磁山发现而命名。1933年首次发现于河北武安磁山的磁山文化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400—前5100年,它与裴李岗文化一样是华北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文化。磁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冀南、豫北等地。1973年发掘。年代约为公元前5400—前5100年。居民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农作物有粟。以石镰、石铲、石刀、石斧与柳叶形石磨盘为生产工具,石磨盘附有三足或四足,造型独特。饲养狗、猪等家畜,兼事渔猎。制陶业较原始,处于手制阶段;椭圆口盂、靴形支座、三足钵与深腹罐等为典型陶器。陶器表面多饰绳纹、篦纹及划纹等。住房是圆形或椭圆形的,都是半地穴式建筑。储藏东西的窖穴发现较多。该文化与裴李岗文化关系密切,有人把两者连称为“裴李岗·磁山文化”。其发现,填补了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缺环。

  磁山古遗址

磁山遗址遗址特点

  磁山遗址发现的房子为椭圆形和圆形两种。半地穴,深约1.2米,长3米,宽2米。前有一坡道或台阶。房内堆积很多,芦苇压印的烧土地当是房子墙壁或屋顶的遗存。窖穴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等几种,以长方形为最多。

  有的窖穴底部有一块大砺石,周围散布很多石块、石片、残石器和石器成品,可能是当时石器加工场所。有的底部发现在石磨盘和石磨棒旁放一陶罐。粮食窖穴形状多长方形,深度在3~6米之间,底部有腐朽的粟灰堆积,厚度一般在0.5~2.5米之间。

磁山遗址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入选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1年12月,入选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单。

磁山遗址其他介绍

  磁山遗址分布在河北省武安县县城西南洛河北岸的台地上。

  该遗址是中国华北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现于1973年,遗址的年代早于仰韶文化,约为公元前5400年~公元前5100年。遗址的文化堆积极为丰富,又颇具地方特色,对于探讨仰韶文化的渊源和追溯更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具有关键性意义。由于该遗址的典型性,故将在这里发现的文化类型命名为“磁山文化”。目前在河北的中南部,从武安到容城一带已发现十余处属于磁山文化的遗址。

  农业是当时的主要生产方式,在遗址中发现了两座房基,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在房基的四周出土有窑穴460余个,在其中80个窖穴中发现有已经炭化的粟,有的堆积厚达2米以上。石斧、石刀、石镰、石铲、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等生产工具的使用在遗址里非常普遍。当时人们已经学会驯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此外,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制陶是磁山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陶器采用泥条盘筑法和捏塑法制成,器形不是很规整。其中以夹砂红陶较多,器型主要有杯、碗、盘、钵、三足器、双耳壶、罐、豆等日常生活器皿,陶器的表面饰有绳纹、网格纹、蓖纹、乳钉纹等纹饰,做工较为粗陋,远逊于仰韶文化的轮制加工制陶法。(国家文物局)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磁山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磁山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