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旅游景点介绍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343号,是我国兴建早、规模大、建筑规格高的著名烈士陵园之一。1948年秋,经朱德总司令提议,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而修建,195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我国兴建较早、建筑造型艺术较高的烈士陵园之一。
园内安葬着马本斋、周建屏、常德善、包森、周文彬等历次革命历史时期牺牲在华北地区的318位团职以上的革命烈士,安放着650多位烈士和老红军的骨灰,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和柯棣华大夫均安葬于此。
陵园占地21万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影视厅、迎宾厅、烈士纪念馆、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华北局纪念亭、白求恩墓、柯棣华墓、烈士墓区和颇具规模的铜像群以及董振堂、赵博生纪念亭等。
2020年2月,为了致敬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们,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自恢复运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全国持有医师证、护士证的医务工作者实行免费游览。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主要景点
综述
园区建筑为轴对称布局,南北呼应,东西对称,层次分明。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陵园大门、综合广场、革命烈士纪念碑、著名烈士铜像区、烈士墓区、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东侧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迎宾厅、柯棣华塑像及陵墓、烈士纪念馆、董振堂纪念碑亭。西侧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是影视厅、白求恩塑像及陵墓、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烈士纪念碑亭、戎冠秀铜像、赵博生纪念碑亭。
综合广场
综合广场处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轴线上。广场按照打造国内顶尖音乐喷泉广场的目标规划设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建筑与文化的和谐,历史与现实的传承。综合广场共由南向北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印记。植物以梅花为主体。在瞻仰庄严肃穆的纪念卧碑后,花岗岩门牌两侧梅花傲然开放,寓意着风雨送春归的意境。
第二部分:瞻仰。植物以枫树为主体。拾级而上,是雕塑广场。台阶象征着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和崎岖坎坷。两侧鲜活的烈士雕像两两相对,加上中心的革命浮雕,形成中心鼎的象征。彰显了先烈们的革命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高贵品质。
第三部分:凝聚。植物以菊花为主体。通过菊花的海洋进入音乐喷泉广场。广场周边是松树映衬下的革命浮雕矮墙。音乐广场中心为世界地图。在雄壮的红色革命交响乐中,观赏跌宕起伏的喷泉演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从中感受烈士与世长存的浩然正气和革命的艰辛、和平的美好。第四部分:深思。怀着对革命烈士伟大精神的崇敬来这里瞻仰拜谒,经过松柏列阵,迎面是修剪整齐的花坛映衬的华北战争史馆。大炮和坦克威严护立,寓意着战争的残酷,警示着忘战必危。
革命烈士纪念碑
烈士纪念碑,于1997年建成,2009年进行重新改建。纪念碑碑高25.19米,全部由汉白玉石砌成。纪念碑的正面是毛泽东亲笔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纪念碑背面是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为烈士陵园撰写的碑文。碑身下部的碑基四周汉白玉浮雕分别是全民皆兵,人民解放军解放石家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和柯棣华,每块浮雕两侧各有一个花环。基座平台是两层,围栏采用汉白玉石材。纪念碑两侧,建有表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两个大型写实雕塑。雕塑在暗红色花岗岩石料上,整体长7.5米,宽3.2米,高9.1米,底座材质为水泥浇筑,外挂灰色花岗岩。
纪念碑西侧雕塑,表现抗日战争题材,雕塑由四名奋勇杀敌的八路军战士组成。一名战士右手高举大刀挺立中央,向敌人怒吼着。两侧各拥立着一名紧握钢枪的战士,还有一名战士身背大刀,手握长枪紧随于后。这座雕塑象征着八路军将士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纪念碑东侧雕塑表现解放战争题材,雕塑共有四个人物造型。中间的指挥员左手向前挥动,右手高举手枪,仿佛高声大喊,指挥冲锋;一名战士吹响冲锋号;另一名战士手握冲锋枪目视前方,俯身冲锋;紧随其后的战士手握手榴弹匍匐前进。这座雕塑象征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全中国,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著名烈士铜像区
烈士铜像区位于纪念碑北侧华北战争纪念馆前,由大型铜铸雕像、著名烈士半身铜像和戎冠秀大型铜雕组成。
三组大型铜铸雕像,是由我国著名的雕塑家张松鹤、温庭宽和著名画家蒋兆和等设计塑造。1952年7月建成。中央的主群雕由3名全副武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组成。塑人物高举"八一"军旗,目视前方,象征着我军勇往直前,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像座两侧是"参军"、"支前"两幅汉白玉浮雕,与像座前的180平方米的倒映池水相辉映。东侧一组是由两名手握钢枪的八路军战士组成,象征着八路军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大无畏精神。西侧一组由两名警戒埋雷的男女民兵组成,象征着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著名烈士半身铜像,于1998年落成,位于主群雕前两排松柏间,董振堂、赵博生、周建屏、李力、常德善、王远音、李永安、王先臣、周文彬、马本斋等十位著名烈士半身铜像,巍然矗立,庄严肃穆。著名拥军模范"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的大型铜雕,2007年8月落成,矗立在园区的西部。
烈士墓区
烈士墓坐落在陵园的北部,以中轴线为界,分为西东两个烈士墓区。墓区安葬着回民支队司令员"民族英雄"马本斋,老红军、原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老红军、原冀中军区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周文彬等,历次革命战争时期,牺牲在华北地区的316位团职以上的革命烈士。
墓区中烈士墓采取前冢后碑的形式,墓身为全封闭拱形,青石覆盖。烈士墓规格一致,墓碑为花岗岩石镶嵌汉白玉碑心,底座正面刻有闪闪发光的红五星。墓区四周翠柏围墙,庄严肃穆;墓区内绿草如茵,清新宁静。
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
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红色旅游改扩建项目,始建于2011年3月,2011年12月底建设主体完工,此馆是在原晋察冀革命纪念馆基础上进行扩建的。纪念馆,高20.5米(一层高8米,二层高7.5米,中间三层高5米),总面积5450平方米。正面三个徽章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八一勋章"(授予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关人员(1935年10月参加一方面军)陕北红军\红25军;1936年10月前参加红二\四方面军人员等),"独立自由勋章"(授予参加过抗日战争时期连营以上人员),"解放勋章"(授予参加过解放战争时期营团以上人员)。一楼两侧是烈士、老红军骨灰室,中间大厅(400平方米)和二层(2600平方米)为综合展厅。
柯棣华塑像及陵墓
柯棣华墓位于烈士纪念碑正东方,与白求恩墓遥遥相对。墓体呈方形,顶部呈弧形,坐东向西。墓前的汉白玉碑上刻着"柯棣华大夫之墓"七个镏金大字。柯棣华墓碑的右侧建有抗日战争时期,国际友人、印度援华医疗队爱德华医生纪念碑。左侧为国际友人、印度援华医疗队巴苏华医生纪念碑。墓前广场中央高大的花岗岩石座上,矗立着柯棣华的汉白玉全身像,像高2.7米。石座正面用中文和英文镌刻着柯棣华的姓名和生卒年。这个墓位景观不仅成为了缅怀纪念柯棣华等印度国际友人的重要场所,而且成为中印人民友好的象征,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观众瞻仰拜谒。
烈士纪念馆
东墓区翼侧、纪念碑东北方还建有烈士纪念馆,此馆于1953年7月建成,是建国初期的主要建筑之一。占地面积360平方米。馆前正中墙壁上刻有原中共中央华北局撰写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记》。馆内分三部分,中间为序幕厅,东西两边为纪念厅,厅内陈展着陵园内50名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迹。陈展照片170余幅,珍贵文物13件。
董振堂烈士纪念碑亭
著名河北籍红军将领董振堂烈士纪念碑于1954年8月建成,纪念碑亭于1977年建成。
1937年1月12日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同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弹尽粮绝,于20日壮烈牺牲。
董振堂牺牲后,中共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追悼大会,毛泽东等多位领导亲自参加。1946年8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将董振堂家乡新河县命名为“振堂县”以资纪念。解放后,党和政府在甘肃高台县和华北烈士陵园分别建有董振堂纪念碑。朱德、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了挽词。
2009年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等十一部委,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董振堂入选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白求恩塑像及陵墓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是著名的外科医生,为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于1938年春天毅然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在战场上,他以满腔的热忱和高超的医术救治了许多八路军伤员和群众,受到了抗日军民的爱戴和尊重,后来在一次战地手术中,他不幸感染中毒,经医治无效,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以身殉职,时年49岁。白求恩牺牲后,当时被安葬在河北唐县军城晋察冀军区烈士陵园。1953年3月15日白求恩灵柩迁葬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为学习纪念白求恩,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专门撰写发表了著名文章《纪念白求恩》,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白求恩墓位于烈士纪念碑正西方。墓体为方形,墓顶为弧形,坐西向东,汉白玉石碑上刻着“白求恩大夫之墓”七个镏金大字。墓前广场中央高大的花岗岩石座上,矗立着白求恩的汉白玉全身塑像,像高3米,石座正面用中文和英文镌刻着白求恩的的姓名和生卒年。这个墓位景观不仅成为了学习纪念白求恩的重要场所,而且成为中加人民友好的象征,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观众瞻仰拜谒。
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
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于1972年建成,占地面积1280平方米,并列3个大厅,中间为序厅,西侧为白求恩事迹陈列厅,展厅运用大量的图片和文物,生动记述了白求恩在中国的战斗生活历程,并运用光、电等布展手段再现了白求恩从加拿大温哥华跨越浩瀚的太平洋来到中国,辗转晋察冀抗日前线的生动场景。东侧为印度援华医疗队事迹陈列,利用场景复原法等现代化的布展手段展现了印度援华医疗队成员在华的战斗经历,并且展出了柯棣华大夫使用过的桌椅、油灯,以及巴苏大夫的护照等大量珍品。
赵博生烈士纪念碑亭
赵博生牺牲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进行为期三天的悼念活动,毛泽东、朱德等都题词以示纪念,并将宁都县改名为博生县,在瑞金叶坪广场建立"博生堡"以志纪念。
2009年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等十一部委,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赵博生入选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该亭采取我国传统的民族风格设计。碑亭高10米,径宽9米,顶部呈弧形。下边由六棵水磨石石柱支撑。亭内矗立着一幢大型汉白玉石碑。纪念碑的正面镌刻着原中共中央华北局的题词。东西两面分别镌刻着原华北行政委员会和华北军区的题词。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旅游指南
园区开放时间:早上6:00—晚上10:00
展馆开放时间:周一闭馆检修
5月1日至9月30日:早上9:00—早上11:30下午2:30—下午5:30
10月1日至4月30日:早上9:00—早上11:00下午2:00—下午5:00
到达烈士陵园正门(南门)的公交车有:1、78、325、326、旅游5、夜观光4等共6条线路,烈士陵园站下车。
到达烈士陵园北门的公交车有:9、314等共两条线路,新华区政府站下车。
门票价格:园区及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获得荣誉
1986年10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5年1月,被民政部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1995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首批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9月,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3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第一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称号。
2003年,被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
2004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爱国援军模范单位"称号。
2004年12月,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基层单位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005年,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等7个部委命名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2009年11月,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管理处被民政部评为民政事业发展成就展先进单位并受到通报表彰。
2009年11月,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被河北省风景园林协会授予河北风景园林"经典园林奖"。
2010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城镇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2011年1月,在中共河北省纪委、河北省监察厅、河北省文化厅举办的河北省廉政文艺作品征集评选调演活动中,报送的戏剧小品《正气歌》荣获一等奖。
2012年6月,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
2012年7月,被河北省直属机关工会工作委员授予"工人先锋号"。
2012年8月,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授予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2012年9月18日,中共河北省委命名为河北省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2012年10月,被中共河北省省直文明委评为2010—2011年度省直文明单位。
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其他介绍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43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华北军区烈士陵园40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热情关怀。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以来,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极为重视。
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柯棣华大夫陵墓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烈士纪念亭、影视厅等。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一五师奉党中央的派遣,挺进五台山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平型关大捷后,师主力南下,成立了以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经过8年浴血奋战,开辟了同蒲路以东,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以南,渤海以西80万平方千米的晋察冀解放区,并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大解放区之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撤销,建立华北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全区党政军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1948年秋,朱德总司令来石家庄视察时,提议利用当时的“胜利公园”旧址建立烈士陵园,以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随后,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决定修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50年3月正式动工。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邓小平、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陵园的建立题词。1953年6月竣工,1954年8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仪式。国家内务部、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及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党政机关代表参加了大会。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华北人民对曾经战斗和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先辈深切的缅怀之情。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我国兴建较早、规模较大、造型艺术较高的烈士陵园之一。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于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又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采用我国传统的主轴线布局,园内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三条轴线上,并有绿篱相隔,布局严谨,东西对称,层次分明。更有无数苍松翠柏陪衬,越发显得气势宏伟,庄严肃穆,蔚为壮观。
中间南北走向的主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陵园大门、悼念广场、铭碑堂、烈士墓群、烈士纪念堂等纪念建筑。烈士陵园大门由花岗石和青石砌成,门壁上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5个贴金大字,门壁连接着东西两座不锈钢门构成这座宏伟的纪念建筑。高大雄伟的纪念碑镌刻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的题词,坐落在可容纳万人的悼念广场中央。广场东侧为革命文物厅,西侧为影视厅。
广场的北面是铭碑堂,它是全园的中心纪念建筑物。铭碑堂外部由花岗岩石砌成,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堂内中央是一幢大型汉白玉卧碑,上面镌刻着毛泽东的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贴金大字。卧碑顶端的汉白玉石台上,镶着一个由奥地利侨民盖斯特精心制作的铜铸花圈。248位烈士的英名镌刻在铭碑堂北墙的中央。堂内东西两侧墙壁上镶嵌着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彭真、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撰写的字碑,对烈士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铭碑堂后面是烈士墓群。东西两墓区由3幢中心碑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烈士墓是花岗石墓身,规格大体一致,打破了传统的前碑后墓的格式。墓后竖汉白玉碑,墓顶建有花池。317位烈士的灵柩就安葬在苍松翠柏之中。
烈士陵园东西两条辅轴线上的纪念建筑采取遥相对称的我国民族形式。南边一条辅轴线上,西面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陵墓,东面是柯棣华大夫陵墓、爱德华博士和巴苏大夫纪念碑。两墓前的广场中央分别矗立着白求恩、柯棣华高大的汉白玉全身雕像,使整个陵园突出了国际主义精神。
北面的辅轴线上,西边的纪念亭、展览馆与东边的烈士纪念馆相对称。纪念亭是由6根水磨石柱环抱着一幢大型汉白玉石碑,碑上刻有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的题词,以示不忘先辈之功业。展览馆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东厅是聂荣臻题写馆名的“白求恩纪念馆”,馆内展出白求恩生平事迹照片130余幅和22件珍贵文物,再现了白求恩伟大光辉的一生。西厅是聂荣臻题写馆名的“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长达85米的事迹图片展,充分体现了印度援华医疗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发展中印友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烈士纪念馆前墙壁的中央,镌刻着中共中央华北局撰写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记”。馆内展出了25位著名烈士的事迹。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安葬着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抗美援朝战争中晋察冀和华北军区牺牲的248名革命英烈的灵柩以及建国以来的600多位烈士的骨灰,其中有工人运动领导者高克谦,著名的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民族英雄马本斋,交河县著名县长于时雨,晋察冀民兵英雄李混子,著名战将楚大明,红军骑兵团创始人、第一骑兵团团长刘云彪及全国闻名的“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等。
园内珍藏着革命历史文物、烈士遗物等1万余件。其中有1973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赠送中国人民的白求恩生前发明并使用过的两件手术器械——“铁制助理医生”、“肋骨截断器”和1978年加拿大外长贾米森代表加拿大政府赠给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半身铜像等。
这里记载着华北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在这里,我们面对的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共和国的昨天。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