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彤塔旅游景点介绍
普彤塔,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西丁街道北旧城南大线普彤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67年),是河北乃至全国最早的寺庙,它比号称“中国第一寺”的洛阳白马寺的建寺时间还早一年,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普彤塔为铁刹实心砖塔,不能登临。塔座全部砖砌,塔身共九级,高约三十三米,平面成八角形。塔座正南面有园券洞门,塔内有一井现被填没。塔的最高处第八层为钻头式塔顶,正中间装有铁制塔刹。
1982年7月,普彤塔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3日,普彤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彤塔历史沿革
汉永平十年(67年),始建普彤塔。
汉永平十五年(72年)正月十五,普彤塔竣工,后历代重修。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重修普彤塔,增置了“仰莲钻首”式铁质塔刹。
1990年,维修普彤塔。
普彤塔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塔名取“普彤”二字源自于佛经《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解释:“普以周普为义”。佛学“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彤”为朱色。
艺文
明帝感梦,佛现永平;
月氏缘遇,罗汉东行;
远赴帝都,先达风亭;
宝地献瑞,筹建普彤。
赤砖通体,七宝凌空,
九级支提,五载竣工。
汉地佛塔,肇始南宫,
庄严肃穆,悠久堪称。
天灾损毁,代有修葺;
今逢盛世,重现繁荣。
普彤塔其他介绍
中国第一佛塔——普彤塔。座落于南宫市北旧城,东距市区1.5公里。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落成,据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还早建一年,可谓“中国第一佛塔”。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建筑之一。
普彤塔在建筑手法上有不少独到之处,此塔为八角实心砖塔,共9级,塔高33米,底层直径5米,塔身每级出檐,檐下置斗拱,第八层斗拱外出翘头,上不施令拱,而置一小斗托住塔檐,塔顶装“仰莲钻首”铁制塔刹,置大中小鎏铜佛像三尊。塔的须弥座正南面,有一门洞,直至塔心,塔心下有一砖井,砖井东、西、北三面之上分坐石佛三尊。整个建筑形式别致,结构独特。这在中国楼阁式建筑演变体制上,实为少见的佳作。
相传建佛塔选址南宫城内,是因汉明帝刘庄随其父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曾在南宫驻跸并在大风亭下对灶燎衣、吃饭歇息,刘秀言此地是风水宝地。事后,明帝刘庄命摄摩腾和竺法兰在南宫大风亭附近修建佛塔。《南宫县志》明、清、民国各版本均载“汉光武帝巡河北,闻王祁兵至,急渡滹沱至南宫,遇大风,引车入道旁空舍,冯畀抱薪,邓禹热火,帝对灶燎衣……”
塔名取“普彤”二字,《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释:“普以周普为义”。佛学“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彤”为朱色。东汉时,娘娘住的皇宫涂朱色,叫“彤庭”,普彤塔后寺内供奉着菩萨,塔身及寺均为朱色,故取“彤”字,塔,取名“普彤塔”。
据记载,普彤塔历史上已经有七次维修和重修。第一次重修是魏(三国)太和四年(公元230年),第二次维修是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第三次维修是在宋代中期,第四次是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的重修,第五次是清光绪十一(公元1885年)年进行的重大维修,第六次是民国年间进行的一次维修,第七次是1991年,省文物部门拨款13万元予以重修
。将塔“上三层”全部翻新,每层用铁板加固,更换斗拱,复置斗拱,复置塔刹等物件2260件,达到了“恢复原貌,整归如旧”的效果。现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普彤寺,原有大殿、塔棚、厢廊、弥勒殿、便门、垣墙等建筑,因年久失修,寺庙损坏严重。1995年对普彤寺进行修复重建,全部建筑共占地20多亩。现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念佛堂、斋堂、塔院、客室、僧房等。河北省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弘川法师任主持,弘扬佛法。
地址:座落在南宫市区西北1.5公里处的北旧城村。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普彤塔”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