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旅游景点

小宏城遗址

小宏城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宏城遗址景点照片

小宏城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宏城遗址,是一座草原废城,又称小红城,亦名乌兰城,即元世祖忽必烈察罕淖儿行宫, 坐落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闪电河西岸,总体分为三期建筑。在小宏城西南500米处,是一片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古建筑遗址,裸露地表的有整块的侗瓦、青砖,有笼制花纹黑釉瓷缸、绿釉大瓷缸、鸡腿瓶和不少泥质灰陶、白瓷器残片 。

  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元世祖忽必烈的察罕淖儿行宫(小宏城遗址)始建,是元朝历代皇帝驻夏消暑、行围狩猎、宴请宗王、祭祀祖先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元朝政治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

  2006年5月25日,会州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小宏城遗址历史沿革

  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孛儿只斤·蒙哥登上蒙古汗位,命其弟孛儿只斤·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孛儿只斤·忽必烈把金莲川作为营地广揽人才,建立了金莲川幕府。

  开庆元年(1259年),孛儿只斤·蒙哥去世后,孛儿只斤·忽必烈做了蒙古大汗,在金莲川幕府的基础上兴建了察罕脑儿行宫。

  延祐二年(1315年),察罕脑儿行宫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云需总管府。

  皇庆元年(1312年),察罕脑儿行宫设立了治安机构察罕脑儿捕盗司,并建有察罕脑儿米储仓等。

  明朝初期,为了防止蒙古军队的攻击,在开平卫(元上都)和察罕脑儿行宫驻守了大批军队。

  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明朝北部边防内移,察罕脑儿行宫一带成为蒙古的驻牧地,逐渐荒废。

  2010年5月24日开始,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10余名考古人员,对小宏城遗址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田野考古调查,分为地面踏勘、考古钻探、小型试掘、遗迹现况记录和测绘、遗物采集与整理等几个方面,并作出了小宏城遗址勘探报告。

小宏城遗址历史文化

  元代确立两都后,以燕京(北京)为大都,开平城(内蒙古正兰旗)为上都。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建立了两都巡幸制度,为了方便两都之间往来,也为了游猎生活的需要,忽必烈在上都东西两侧建立两座行宫,一座位于多伦白城子,称为“东凉亭”;一座位于沽源县小宏城子村的察罕脑儿行宫,也叫“西凉亭”。每年农历四月,元朝皇帝从大都出发,路径察罕脑儿行宫时,都要驻跸几日,或骑马打猎或大宴群臣。农历八月从上都返回时也要在这里停留数日。察罕脑儿是元朝著名的行宫之一。

小宏城遗址遗址特点

  小宏城遗址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城址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平面为长方形,正南北方向,辟东、西、南三门,门宽3米,进深15米,南门为正门,铺方砖甬道直通城中大殿,垣四壁南北长360米,东西宽330米,周长1380米,外有护城壕沟,城垣里外均用石板加白灰浆砌包,内夯混合土,各夯层之间杵有窝臼,上下凹凸相合,其结构与元上都、东凉亭一样,均为元代早期草原皇城建筑特色。宫墙内的中心建筑是“亨嘉殿”,其址南北长70米,东西宽36米,一丈多高。在大殿南、北各有四五座300多平方米的建筑台基,依中轴成东西对称分布。在这些台基上,裸露着内饰布纹灰板瓦、砖和黄绿色琉璃瓦,兽面或纹饰瓦当、滴水,汉白玉石刻、砖刻残块以及钧、磁等名窑瓷器残片。

  小宏城遗址城中中轴线偏北有大型宫殿平台基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南北长70米,东西宽35米,高3米,夯土筑成。地表散落大量青色砖瓦、琉璃瓦、汉白玉石刻残片及龙泉窑、钩窑、定窑、磁洲窑瓷片,是察罕脑儿行宫大殿亨丽殿遗址。大台基北面有5座小土台基遗址,南面东西对称有4座小土台基,均为20米×20米,这些小土台基可能是行宫的其他宫室。

  在行宫东与北墙平行处,有近1万平米的一座东小城,城中有一处480平米建筑群遗址,西距小宏城遗址25米,是察罕脑儿行宫的一部分,平面呈长方形,建筑方向和城垣结构与小宏城相同。东小城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00米。城墙底宽3米、高5米。南垣正中辟门,门址宽6米,无瓮城,城内偏北有一大型建筑遗址群,建筑平面呈倒“凹”字形。建筑台基明显地分为东、西、北三组,表明为东西配殿和正殿,各殿之间地表微微隆起,像是有回廊式建筑。建筑基址上面散布着大量绿色和黄色琉璃瓦片、布纹平瓦和元代流行的兽面瓦当。从东小城所处位置和建筑布局来观察判断,这里应是元代云需总管府所在。

小宏城遗址其他介绍

  位县城北偏东34°,9公里处,在小宏城村北侧,东距闪电河里许,西南去囫囵淖约三里。平面作长方形,平面布局为南偏东4°,城残墙南北374米,东西宽310米,城墙外由石头、白灰沙浆砌包,内为黄土板筑,残高为3.5米,顶残宽3.1米,东、西、南正中辟门,东、西门址宽8米,南门无法辨识,三门废址近处均有大量砖瓦,并曾在南门址处掘出直径约1.5米的鼓形汉白玉石刻。南门通中有一条方砖铺道直通城中(现已无存)。

  城中偏北有一台基,平面呈偏十字形,周边已倾圮,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35米,高约3米,夯土筑成,上铺有方砖(现已拆除),基表乱散大量形制不一的素面内饰布纹灰色板瓦、筒瓦和灰色直纹砖残块,并有黄绿色琉璃瓦、兽面或纹饰瓦当、滴水、汉白玉石刻、砖刻残块,以及钧窑、磁州窑等瓷片。

  主台基四面尚有10×lo米土台基一,20×20米土台基二,18×20米土台基七,以中线对称分布。出土东西多与大台基相近。

  在大城东35米处有一小城,北垣错后大城北垣6米,当地人称东小城,平面作长方形,南北长108米,东西宽95米。城墙结构同大城墙基本相同,残墙现高l一1.5米.残顶宽约2.5米,南垣正中辟门。其内有北、东、西房、.残堆物约1.2米。

  两城0土的物品还有:汉白玉螭首、柱础、偏孔平板、白釉梅瓶(腹内书“内府”字样)、龙泉青瓷、钧窑、磁州空白地黑花瓷片、鸡腿瓶、碗、罐、盆等陶瓷器残片。施黑赭、茶绿色厚沿广口缸残片尤多。1978年当地群众还在东南面房基下挖出高1.2米,直径0.21米,两端直径0.3米,端面凹陷的生铁柱两根,36斤重砖形铁块数十块儿,约1.4米×0.9米铁框两个和铜权二枚,其一上有“总府”、“至元八年”字样。铁柱、铜权和部分瓷、陶、瓦片还保存在文化馆,多数专家认定为元察汗脑儿行宫。

  该城址,1982年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小宏城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小宏城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