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介绍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境内,保护区南北长63公里,东西宽32公里,总面积167213公顷。东、南、北与呼中林业局施业区为邻,西以大兴安岭山脉主脊为界与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连。 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针叶林及珍稀动植物。该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典型且完整的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之一。 保护区内共有植物248种,野生动物(脊椎动物)178种,是中国寒温带明亮针叶林生态系统国家保护样本和物种基因库。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沿革
1958年,林业部组织编制的“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总方案”中,规划确定、建立呼中自然保护区。
1979年5月,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以龙革办25号文件正式确认汗马呼中为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并着手筹建。由于受黑、蒙两省区行政区划变动的影响,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一分为二(汗马自然保护区、呼中自然保护区)。
1984年5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2年2月,林业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北京召开“中国自然保护优先领域研讨会”,一致认为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国际保护意义(A级)。在中国具有国际意义的40个自然保护区中列第五位。
2015年10月,荣获首批“中国森林氧吧”称号。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环境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境内,地处大兴安岭主脉和伊勒呼里山所夹成的东北坡,东、南、北与呼中林业局施业区为邻,西以大兴安岭山脉主脊为界与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22°42′14″—123°18′05″,北纬51°17′42″—51°56′31″。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的地貌属于中低山冰缘(或冻土)地貌。在地形地势上保持着中生代以来的基本轮廓。构成本区山体的主要岩石为花岗岩、石英粗面岩、玄武岩、石英斑岩等。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山峦连绵,地势起伏,海拔高度多在800——1200米之间。
保护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温差大,冬季漫长寒冷且大量积雪,夏季短暂温暖面多雨,春秋两季明显,表现为春季温度骤升、秋季温度骤降。一年四季和昼夜温差较大。保护区年平均气温为-4℃。极端最低气温达-47.4℃,极端最高气温为32.0℃。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为-35.8℃;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气温24.5℃,气温年较差达60℃以是保护区年平均降水量458.3毫米。保护区年相对湿度平均为71%。年蒸发量平均为911毫米。保护区冬季多为西风或西北风,夏季常为南风或东南风,春秋两季为西北风和西南风。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霜期一般在80-100天之间,早霜多见于9月上旬,晚霜多见于5月下旬,植物生长期为100天左右。
保护区内土壤共分为四类,具体为:棕色针叶林土、草甸土、沼泽土和石质土。
保护区内河流属黑龙江水系,是呼玛河的发源地。区内河网溪密布,呼玛尔河、加占多拉玛鲁河、沙诺杭纳霍马鲁河、山洛杭纳霍马鲁河分别发源于保护区西北、西南,在中部,汇合成呼玛河后,向东北流去注入黑龙江。本区的水量丰枯,水位高低变化随季节面异。一般以冬季水位最低,夏中时水位最高。由于森林植被及其凋落层阻碍了地表径流和雨水的蒸发,使地下水冻结层上水资源和冻结层下水资源得以保留。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获荣誉
2021年2月5日,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为2021年~2024年。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他介绍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呼玛县境内,面积19.4万公顷,1984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针叶林及珍稀动植物。
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中部,气候具明显的大陆性特点,为欧亚大陆多年冻土的南缘。植被为寒温带针叶林,是中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寒温带针叶林,主要树种为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区内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岩高兰等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貂熊、原麝、水獭等10种,还分布有一些特有的冷水性鱼类。本区可作为研究高纬度带多年冻土和各种沼泽地植被群落的基地。
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在大兴安岭地区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植物种类248种分属58科156属,其中苔藓植物13种,蕨类7种,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223种。
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依全国动物地理区划属古北界、东北亚界、东北区、大兴安岭亚区。据调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动物(脊椎动物)50科178种,其中鸟类131种,兽类33种,两栖爬行和鱼类1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嘴松鸡、金雕、貂熊、原麝、紫貂等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燕隼、花尾榛鸡、棕熊、猞猁、马鹿、驼鹿、水獭等37种。
经调查,昆虫属于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共4目,24科,100多种昆虫。其中天敌昆虫24种,其于76种,其中有蛀干害虫39种,有食叶害虫33种,有球果害虫4种。保护区主要树种是兴安落叶松和白桦,其次是樟子松、岳桦、山杨、柳树、偃松等。这些不同的树种上都有害虫寄居,其种类和危害程度较大,害虫寄居在林木的叶、枝干、果实上并造成危害。
呼中自然保护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酷寒漫长,有七个月的时间为冰雪覆盖。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区内的鱼类都是耐寒种类,种类不多,但数量较大。呼中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类繁多,在大兴安岭地区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植物种类248种,分属58科156属,其中苔藓植物13种,蕨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223种。
在野生植物资源中,经济植物占植物种类总数的63%,其中经济用材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等;浆果植物有笃斯越桔等;油料植物有偃松、金莲花等;密源植物有赤杨、悬钩子等;纤维植物有小叶樟、大叶樟等;单宁植物有龙牙草、花楸、绣线菊、荨麻、柳兰、唐松草等;食用菌有草蘑、榛蘑、油蘑等。保护区内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5种,其中二级保护植物有东北岩高兰,三级保护植物有樟子松、钻天柳、黄芪、草苁蓉等。
据调查统计,保护区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6918436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这16766659立方米,占保护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9.1%;疏林蓄积量、散生木蓄积量为151777立方米,占保护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0.9%。枯立木蓄积量43644立方米,倒木蓄积量33763立方米。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