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方山城址旅游景点介绍
小四方山城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福录乡高峰村北,始建于战国时代,至唐渤海,辽金一直沿用 。
小四方山城址占地面积18.8万平方米 ,由石城和土城组成,石城踞于山顶,土城位于东侧山腰,城内有居住遗迹、小广场遗迹,出土有石矛、陶豆、陶罐、陶纺轮、铁镢、纺定瓷片、北宋景德元宝等遗物 。小四方山城址是中国东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沃沮族的重要城址遗址,具有历史和考古研究价值 。
2006年5月25日,小四方山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小四方山城址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小四方山城址始建。
唐渤海、辽金时期,小四方山城址一直沿用。
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1959年,黑龙江文物管理委员对小四方山城址进行了实地踏查。
1960年,黑龙江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小四方山城址进行了调查。
小四方山城址历史文化
小四方山城址是中国东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沃沮族的重要城址遗址。《东北通史》载:“勿吉,即肃慎挹娄之改称,满洲语谓‘林木丛杂地多沮洳之地曰沃沮’,肃慎挹娄之地,在东沃沮,故去肃慎挹娄之旧称,而称勿吉。惟勿吉之后,又称靺鞨,当亦为沃沮勿吉之音转。”沃沮之称有沃沮、东沃沮、南沃沮、北沃沮等,北沃沮之地,即中国的延边地区、牡丹江地区的东部、俄罗斯滨海地区、朝鲜的咸镜北道。
小四方山城址遗址特点
小四方山城址由北高南低的2座山峰组成,其间为开阔平缓的鞍部,山城分石城和土城2个部分。石城踞于山顶,将两峰及平坦的鞍部围起,构成一封闭的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城北、西、南外侧均以悬崖峭壁山险为屏,东墙外侧为缓坡山岗,城墙用天然青石砌筑,周长995米,保存完好处高4.2米、底宽11米、顶宽2米,东墙中部有一处城门;土城位于东侧山腰,与石城相连,平面呈不规则形,中有一隔墙将土城分为南北2个部分,土墙周长1165米(含隔墙),城垣最高处约2.5米,底宽10米,顶宽3米。
小四方山城址其他介绍
小四方山城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穆棱市福录乡高峰村北的小四方台山。山城构筑奇特,从战国时起,至渤海、辽金时期一直沿用。
城址由石城和土城组成。石城踞于山顶,依山势用天然青石筑就,呈不规则形,周长880米,城北墙、西墙、南墙外侧均为悬崖峭壁,唯东墙外侧为缓坡山岗,城内有居住址、小广场、水井等遗迹,东城墙中部有一个城门,宽4米,高4.2米。从城门两侧可见到墙底部宽11米,城墙的最高处在城门一带,城门外有通向山腰土城的道路。
土城在东侧山腰上,与石城相连接,呈不规则形,分南北两个城区,北城区周长904米,南城墙东南部有一个瓮城,周长70米,城南区周长440米。城内出土文物有唐、辽金时期铁器、陶罐、纺轮及北宋景德元宝,表明其延续时间较长。
小四方山城是我国现存东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沃沮族的重要城址遗址。小四方山城址保存现状良好,具有很高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小四方山城修筑理念、方式、方法,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区域特点。自战国时代始建之后一直沿用至唐、辽金时期,持续使用时间之长,十分罕见,是研究我国东北地区民族谱系之肃慎系发展演变的珍贵实物史料,对研究东北古代民族发展史及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习俗等有重要价值。
1986年,小四方山城址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黑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小四方山城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