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海湿地旅游景点介绍
哈拉海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的西部边缘,黑龙江农垦九三管理局哈拉海农场场直15公里处。东与齐齐哈尔市接壤,北与甘南县相接,西、南与龙江县毗邻。
哈拉海湿地保护区地形呈不规则的心形,南北长18.2千米,东西宽13.9千米,周长55.4千米,总面积为1656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5853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34%;缓冲区面积为5383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2.50%;实验区面积为532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2.17%。
2007年,哈拉海湿地晋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哈拉海农场被国家环保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哈拉海湿地历史发展
哈拉海湿地在黑龙江湿地保护者眼里,是一块具有特别意义的湿地。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它由被发现到被开发到被破坏再到被保护,经历了一个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过程。
珍稀湿地戏剧性被发现
几万年来,哈拉海一直在沉睡着。建国以后,这里变成了隶属于沈阳军区联勤部的军马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哈拉海湿地躲过了“开发之苦”,得以幸运地保存下来。
1999年3月初,正在当地进行生态考察的哈工大教授叶平意外发现了哈拉海湿地,并通过媒体进行了相关的报道。据当时看到哈拉海湿地的相关人士介绍,当时的哈拉海湿地尚处于冰冻状态,一望无际的“冰湖”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由于积水清澈,冻在冰下的各种植物清晰可见。由于这里长年人迹罕至,因此湿地具有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原始性,不但具有环保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这时的哈拉海在专家和学者眼里,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大家都为发现它感到欣喜。据统计,该块湿地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湖泡,常年蓄水,属浅水小型湖泡,大面积为沼泽地。有高等植物400余种,动物资源极为丰富,有无脊椎动物500余种,脊椎动物339种,其中鱼类53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8种,鸟类242种,兽类30种。鸟类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5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50种。这块湿地当时被认为是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最原始的湿地生态系统,集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于一体。
哈拉海湿地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内陆湿地及其栖息的珍稀水禽等物种与物种基因。该区域为松嫩平原仅存的典型湿地分布区之一,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这块湿地,1999年6月10日,有关专家召开了哈拉海湿地科学考察论证会。在会上专家们认定,哈拉海湿地是世界同纬度地区硕果仅存的原始自然遗迹,应该立即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建立哈拉海自然保护区。然而,就在这一切都进展得十分顺利的时候,哈拉海湿地的灾难来临了。
湿地遭受破坏性开垦
1999年6月28日,也就是专家论证会之后的第18天,哈拉海农场的大规模开发开始了。哈拉海军马场与香港某公司联合开发哈拉海湿地,种植水稻,开发面积是3600多万平方米,联合开发期限为30年。
虽然这个项目当时经过了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但是在审批这个项目的时候,没有经过任何环境评价和监督。就在专家积极呼吁在哈拉海申请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时候,开发商在有关部门批准之前就将它提前开垦了。
据当时媒体的相关报道称,开发人员为了能在上冻之前把湿地的水放干,把地开完,采取了加班加点、歇人不歇机器的办法,就这样他们在湿地的核心区修筑了一条长15公里、宽8米的公路,并且沿公路两侧开挖十几条底宽5米、深2米的排水渠,连接到一条底宽24米,深达4.5米(地上部分2米)的总排干渠,最后将湿地中的水排到嫩江。他们这次开发计划投资两个亿。据《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底的一篇文章报道,哈拉海湿地开发的面积已经占到了湿地核心区面积的40%%、沼泽面积的60%%以上。当时有专家称,如果继续开发下去,哈拉海湿地将在3年内完全消失。
对于这样的惨状,叶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早知道这样,我宁愿不发现这块湿地,那人们就不知道它有多珍贵,他们也就不会那么快地破坏它。那样的话,当地老百姓也就可以多从湿地中受益几年。”
东北林业大学的副教授李晓民曾在2000年专程到哈拉海湿地观察鸟类,据他的调查报告讲,该地区的鸟类明显减少。鸟类对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李晓民认为,哈拉海湿地因人为的开发使当地的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哈拉海湿地被破坏后,湿地周边的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湿地周边的地下水位已经下降了3到6米,过去一直风调雨顺的几个乡却开始连年受灾。老百姓们都说,这里的小气候没有了。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形态,专家们普遍认为,哈拉海湿地只要能够恢复蓄水功能,其湿地特征还是可以得到恢复的。
哈拉海湿地“争夺战”
随着哈拉海湿地的破坏性开发,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相关的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和哈拉海军马场展开了一场长时间的较量。在这场较量当中,既有环保的因素,也有利益的原因。
如今隶属于农垦九三分局的哈拉海农场原来是隶属于沈阳军区联勤部。据哈拉海农场场长刘海生介绍,1956年,由当时的国家政务院(后改为国务院)批准,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龙江县、甘南县各取一部分土地,建起了哈拉海军马场。而到了2001年9月,哈拉海军马场被划分给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管理,变为哈拉海农场。
也就是说,哈拉海湿地遭到破坏的时候,哈拉海军马场并不归地方管辖,那时专家和学者的争论焦点主要是哈拉海到底是不是湿地,它究竟有没有保护价值。经国内外专家多次调研、论证,2000年,哈拉海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而到了2001年,哈拉海农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级管理部门的变更,使得哈拉海历史上的旧账又被翻了出来。哈拉海军马场原来对湿地的破坏性开发被摆到了桌面上,相关的地方政府认为哈拉海湿地应与地方管理的湿地连在一起管理。而哈拉海农场方面则认为自己也可以保护好湿地,并想要回原来被划拨走的土地。
2001年,叶平和东北林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联名向省政府提了一个关于哈拉海湿地应该尽快建成保护区的建议,得到了省领导的重要批示。省政府同时责成省环保局牵头,会同省林业厅、省国土资源厅、齐齐哈尔市政府和省科学顾问委员会组成联合调查组,到原哈拉海军马场联合办公。经过调研,专家组得出三点结论:一、纠正原军马场关于哈拉海不是湿地的错误,认定其为重要湿地;二、现有的开发项目必须立即停止,有关的规划和背景资料一并上交专家组;三、所有和湿地有关的草原也要保护起来。
此后,哈拉海湿地的归属问题仍处在有争议的阶段。2003年是1998年发大水以来该地区降水量最大的一年,这本是哈拉海湿地补水的好机会,但由于归属问题无法得到相应的解决,这个宝贵的机会被错过了。体制问题无法解决,一切事情都显得十分难办。对于哈拉海湿地究竟应该归谁管理,双方都有各自的理由:一方认为农场方面是湿地当年的破坏者,不应再管理这块拥有巨大环保价值、生态价值的湿地。而另一方则认为管辖权问题不应该有争议,因为农场方面有土地部门的所有权证明,哈拉海农场于2001年12月成立了哈拉海湿地自然保护区。
农场和地方各自建立保护区
2004年4月省里召开协调会,召集了国土、环保、林业、水利、农垦等相关部门以及哈拉海农场、龙江县的代表。会议最后决定,哈拉海湿地保护区可以由双方各自建立,农场建农场的,地方建地方的。至此,有关哈拉海湿地管理权的争议告一段落。由于哈拉海湿地的大部分属于哈拉海农场,因此有关人士认为在这场“争夺战”中,农场方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进入哈拉海湿地,既可以从龙江县内进入,也可以由哈拉海农场进入。
哈拉海湿地有过令人难以忘怀的苦痛,但如今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化,这种转化里源于人们湿地保护观念的日渐增强。
哈拉海湿地其他介绍
哈拉海湿地属平原区河湖冲击地貌,地势平坦低洼,低处不足海拔139米,河流的沟谷流向极明显,水流缓慢,多为苇塘、泡沼、草甸,总面积59656.2公顷,最大蓄水量在4亿立方米。
据专家调查,该湿地共有高等植物400余种,无脊椎动物500余种,脊椎动物339种。有鱼类53种,鸟类21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5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50种,优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是重要的自然遗产。建立哈拉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东北亚最大的生物旅游圈。
土城子古城访古,位于哈拉海湿地边缘的发达乡土城子村。经调查,该城周长为2000余米,各种陶片随处可见,初步观察疑为辽代古城址。资料显示,其为辽代皇帝春水秋山打猎行宫之所在地。
湿地周边民俗园,柏树、二景子、红海、望海、正阳等哈拉海湿地周边村屯,进行湿地游边缘项目建设,与湿地中心游有机结合,扩大哈拉海湿地游功能区,获取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两个最佳效益。
芦荡行舟,湿地内以芦苇荡为中心可设计多项游乐项目。如小船在芦苇荡里穿行,给人以神秘感和回归自然的享受。
水上观鸟湿地内有鸟类200余种,人们通过在水上的观鸟设施,与鸟类零距离接触,人与鸟类和谐相处,唤起人们爱鸟、护鸟、热爱大自然的爱心。
科学考察,湿地是一个科学生态园,有许多人们所未知的项目待研究,因此,哈拉海湿地科学考察会吸引很多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这里进行科考和休闲渡假,同时可举办大、中、小学生科考和回归自然夏令营。
景区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哈拉海乡
乘车线路:在齐齐哈尔乘开往龙江县的班车,再转乘途径哈拉海乡的小巴或包车前往。
自驾线路:从齐齐哈尔出发上绥满高速,行驶14.5公里,在共和出口下高速,直行进入Y001公路,行驶19.9公里,右转行驶9.3公里,左转行驶5.7公里到达。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哈拉海湿地”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