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旅游景点

道口古镇

道口古镇属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道口古镇景点照片

道口古镇旅游景点介绍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道口古镇位于河南省滑县西北边境的卫河之滨、鲧堤之上,保护范围面积136.56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19.7公顷。保护区内保存着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滑县段、大王庙等名胜古迹,完整保存着清代商贸街巷(顺河街等)和许多清代的商铺、住宅院落,如“道口烧鸡义兴张老铺”、“同和裕老票号”等,共有老房舍2000多间。现为中国烧鸡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道口古镇历史沿革

  道口镇历史悠久。据记载,隋代以后,卫汉水路上达百泉,下抵天津,水中“帆墙林立”、三百万之民船,四时畅行,南粮北运,津货南来,陆“通梁达燕、运卫仰鲁”,路上“轮蹄徒旅”。明清至民国年间,日往来于河南新乡、天津间的船只数以千计,沟通了津、冀、鲁、豫、晋等省的30多个大小城镇。因河而兴的道口古镇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日进斗金”,有“小天津”的美誉。据《浚县志》记载,早在金朝时期,黄河流经滑境,道口为黄河左金堤上的一个渡口,因最早系—李姓人家在此以摆渡为生,故史称李家道口。明清时期,道口属黎阳(今浚县),此时道口已逐渐发展为商贸重镇,“凡漕粮入津、芦盐入汴、卒有此道”。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浚县设道口所。嘉庆十八年(1813年),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农民起义军与清军血战于此。嘉庆十九年(1814年),滑、浚两县共同设“滑浚县丞署”,道口属滑浚县辖。民国5年(1916年),浚县复设道口所,属浚县二区。1934年改建道口自治区。1945年8月改建道口区政府,属滑县辖。1946年建道口市,归冀鲁豫四专署。1948年重建道口区。1949年10月复归滑县建立人民公社,1982年恢复道口镇建制。

道口古镇文化遗产

  2.1滑县木版年画(国家级)

  

  滑县木版年画,源于明武宗年间(1506年);距今约有500多年的历史。数百年来,滑县木版年画一直采用手工制作技艺,选料讲究,画板均采用上等梨木板材。印制工序繁杂细腻,线条刚劲有力、饱满匀称,构图对称均衡,其造型粗犷豪放富于夸张,颜色艳丽。

  2.2滑县大弦戏(国家级)

  

  滑县大弦戏发生、发展经历了唐代的产生期;宋、元代的形成期;明、清两代的鼎盛期;民国的兴衰更迭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的新生转折期;“文革”期间的绝迹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88年挖掘、抢救、复苏期;以及实施“民保工程”的弘扬、振兴期。

  2.3滑县大平调(国家级)

  

  大平调,又名大梆戏,俗称大油梆,概因用以击节的梆子特大而得名。又因其音平,唱腔的调性比高调(豫剧)低,故又谓之平调,是我国古老剧种之一。

道口古镇其他介绍

  道口镇位于河南省滑县西北部的卫河之滨,辖区面积17.9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5个社区,共有居民8.6万余人,是滑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2014年,道口镇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保护范围面积136.56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19.7公顷。

  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从道口古镇曲穿而过,保护区内保存有原生态的古河道、古码头、古城墙、古庙宇、古民居、古商号等丰富的历史遗存,共有各类历史建筑2000多间,见证了大运河的千年繁华。除了众多古迹,道口古镇更有名扬四海飘香300余年的老味道:被誉为“中州名馐”的道口烧鸡。

  大运河申遗成功前后,道口镇多方筹集资金6000多万元,集中开展了河道、城墙、码头等文物本体维修和环境整治、河道清淤等工作。在历史建筑保护性修复方面,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采取“公助民建”的四统一建设模式,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时间、统一补贴标准、统一监理监督,带动社会资金4000多万元,共维修历史古建3000多平方米。此外,还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了古街区管网改造入地、街道路面铺装等系列工程,实现了运河古镇由棚户区到世界文化遗产区、旅游区的蜕变。

  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古镇民俗展馆、同和裕银号展馆、运河历史文化展馆与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全部对外免费开放。投资900余万元的大王庙、老粮仓保护性修缮及监测中心项目也于2017年投入使用,对于更好的保护弘扬运河古镇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道口古镇”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道口古镇”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