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函谷关旅游景点介绍
新安函谷关,又称‘“汉函谷关”、“汉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城东500米处的城关镇东关村,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由汉楼船将军杨仆所建,已有2100余年。作为洛阳通往西方的“第一门户”,新安函谷关东指洛都、西望长安,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为“洛阳八关”之首、“丝绸之路西行第一关”。
2000年9月25日,汉函谷关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7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丝绸之路中国段首批申遗名单》。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4年新安函谷关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项目的一处遗产点,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021年8月,荣获2020年度洛阳市文明景区。
新安函谷关历史沿革
战国时代,秦国为了防备东方诸国西进,在豫西“淆函孔道”的西端,据险设关,名“函谷关”。
西汉汉武帝时,有位楼船将军叫杨仆,为新安县铁门镇南湾人,因“屡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而“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便由杨仆主持,把函谷关迁建到新安,史称“汉函谷关”。
东汉时,由于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汉函谷关就成了洛阳通往长安的西大门,光武帝曾在关内设大驾宫。汉灵帝时增置八关都尉时,汉函谷关成为八关之首,军事要塞地位进一步巩固。
北周保定五年(公元565年)十月,改汉函谷关为通洛防,大兴土木予以修缮,大将贺若敦(洛阳人)为中州刺史镇关防。
唐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和武则天曾在汉函谷关附近兴建合璧宫。
现存遗址主要是1923年由张钫出资重修的,主要包括关楼、鸡鸣台、望气台、南关墙、北关墙等。
新安函谷关建筑规模
汉函谷关南靠青龙山,北托邙山,座西向东,前临涧水,距今洛阳市20公里,北抵黄河,南横洛水,直抵宜阳散关。关塞相连,有似长城。关前更仿秦关布居,筑有“鸡鸣”、“望气”二台,以壮其势。
2000余年来,汉关历尽风云战乱,屡遭破坏,多次重修,最后一次是在1923年。此次重修的规模据载为:关高25丈,南北长10丈,东西宽6丈。关额“汉函谷关”为康有为手笔;东门对联:“功始将梁今附骥,我为尹喜谁骑牛”;西门对联:“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关上四周有护关寨墙,中间是两层关楼,飞檐画栋,气势磅礴。关楼四门均有对联,东门为:“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西门为:“佑彼周室,宏我汉京”;南门为:“紫气犹存贤令尹,青牛重度古函关”;北门为:“巍乎直同百二险,焕然重筑一丸泥”。
新安函谷关其他介绍
时代:西汉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是西汉时期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较早的具有重要军事作用的重要关隘,也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有着重大意义的丝绸之路的第一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丝绸之路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处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2000年9月25日,汉函谷关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丝绸之路中国段首批申遗名单》。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新安函谷关”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