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旅游景点

李贺故里

李贺故里属于文化旅游景点
李贺故里景点照片

李贺故里旅游景点介绍

故居名称

  李贺故里,位于当今宜阳县三乡。宜阳三乡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

李贺故里人物介绍

  李贺,生于790年,家就在我们洛阳西南的宜阳三乡昌谷。

  在2007年的一个冬日里,我从洛阳携三五好友来宜阳寻找李贺故里。几经周折,我们才经过众多老乡的指引来到了昌谷。在这里,我走遍昌谷,已经找不到什么可以凭吊李贺的东西了,只有石碑一通,上书“李贺故里”,字体粗野,孤立于村口。

  唉,生前落魄的李贺,死后竟然也如此落魄,让人可叹。

  如今,问得众乡亲,可知李贺?让人惊奇的是,这里的老乡,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垂髫小儿,均知老乡李贺,甚至有人还可背诵李贺的众多诗句,让人惊奇。

  说起李贺,我们多知其才而不知其落魄人生。

  李贺,作为李唐的皇家后裔,按说,他应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吧。其实,情况远非如此,现实中,李贺的一生充满了失意和落魄,一点皇家的光也没沾上。如果用一句话来为李贺的身世总结,我想,那就是:“名为凤凰,实乃秃鸡”。

  束发方读书,谋身苦不早。

  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

  这是李贺的《春归昌谷》。从这首诗里,我们也许可以从李贺那奇峻的冷面之下读出他的远大抱负。

  在昌谷的宁静与平淡中,李贺也许悟到了诗歌的大境,他甚至可以做到,诗发昌谷,动于海内,但是,这不完全是李贺所追求的,他所希望的,正和古代的众多文人一样,是“学而优则仕”。

  “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李贺欲效终军上书言事,可叹的是,他年未十八,却已如孔子的学生颜回一样鬓发斑白,垂垂老相。

  李贺要入仕,是要走出去的。

  井上辘轳床上转,

  水声繁,弦声浅。

  情若何?荀奉倩。城头日,长向城头住;

  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以此诗赠别恋恋不舍的新婚妻子,怀揣着一腔的锦绣,从昌谷到了东都洛阳。

  这一年,韩愈正在洛阳出任国子监博士。韩愈自然见了李贺,但关于他们的二次想见,却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是否真实,我们不再考据,但它确是一个美谈,值得千年传扬。

  元和二年,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已年届不惑,在文林已经是声名显赫。关于这些,李贺自然知道,到了洛阳后,他便先是以诗投韩愈,以求宝剑出锋。一个溽热的仲夏,韩愈午睡方醒,倦意缱绻之时,门人来报,说有一个少年以诗投门,寄予一见。对于这样的事情,韩愈早已没有了兴趣,只是没有事情,便随手翻起了诗稿。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便如惊天一般。“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当韩愈看到这第一句之时,便已仰天长叹,唏嘘不已。韩愈早已痴醉在那意境中去了,忘记了身边还有个门人,也忘记了门外还有一个少年。直到门人提醒他后,他才如梦方醒,赶紧吩咐门人去请。

  十年之后的相见,让两位诗人自然多生感慨。韩愈叹李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卓然诗林,李贺赞韩愈文起八代之后,已为大唐文林柱石。

  刚到洛阳的这段时光,李贺是快乐的。李商隐所作《李长吉小传》载:“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可以看得出,李贺找到知音后,心情是相当愉悦的。

  只可惜,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李贺便遭遇了仕途上的重大打击。

  相信喜读古文的朋友,早在《古文观止》上读过韩愈的一篇《讳辩》。这篇文章非为别事,就是为李贺应举而作。

  李贺父名晋肃,因“晋”与“进”同音,那些时常妒忌李贺之才的文儒便造了一条理由,说李贺应避父讳,不应举进士。虽有韩愈的陈书激辩,可叹的是,这背后的黑手太多,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元缜。李贺无奈,只有长叹仕途深似海以自慰,从此,李贺的心情更加郁结难平,思绪难收。

  在京里的一些朋友的资助下,李贺也勉强做了三年的奉礼郎。你可知这奉礼郎是干什么的吗?按照《唐书"百官志》记载,这奉礼郎是个九品的小官,只是在王公大臣举行祭祀时,掌管众人位次、摆置祭祀祭品。看到这里,我们真真可叹了,这样的天才,竟然干这些勾当,让我们也为大唐汗颜呀。

  为谁作凤凰鸣?这不是他所能选择的。

  李贺,独自神伤,无以慰藉,越来越抓不住自己的人生的方向了。那个名冠京华的少年,早已意志消磨殆尽,越来越走不出这无边的孤寒了。

  李贺感到了人生的冰冷,这冰冷让他几乎难以支持下去。他再也无法坚持了,他越来越想念那个宁静的昌谷。

  终于,有一天,他要走了。贫寒的李贺,无以为赠,就提笔写下了自己难言的神伤,赠别这个渐行渐远的长安。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从此,在昌谷的土地上,又有了一个行者。他清瘦零丁,骑一弱马,从小奚奴,背一古破锦囊,苦吟于山野之间,遇有所得,便投书于锦囊之中,等到归家,必定拿出仔细研磨足成。完诗之后,李贺又多置之不理,不再过问,任人拿去。

  李贺为诗,长于行走,痴于呕心。这样,李贺在小小年纪都已白发如霜,垂垂老相。用现代的话说,李贺是在透支生命呐。看到这些,李母心疼儿子,每天都让婢女探囊中,若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呕心之诗,自然惊心。

  从“黑云压城城欲摧”到“石破天惊逗秋雨”,从“天若有情天亦老”到“雄鸡一唱天下白”,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些句子,真可谓“一句千古,千古一句”。

  不管是李贺天性喜欢,还是其后世磨难的烙印,李贺之诗,个性独立,风格迥异,在大唐的万千诗人之中,出类拔萃,自成一景。

  读李贺之诗,我总觉其笔风醉人,但其寒气更是逼人。后人有用“奇诡艳冷“四字来形容其诗歌风格,我觉得十分贴切。

  奇,有这样风格的,在大唐诗人里不少,李贺和李白是其最为突出的两个。不过,我觉得李白的奇特,奇的正常一些,他多是顺着人的思维夸张延伸一些罢了,如“白发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痕迹。李贺呢?我认为,那是奇中有奇了,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得到的。举一个例子,那他最为有名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来说吧。这个“天若有情”也算奇了,可他更是来了一个“天易老”,让人不仅拍案,更让人多思。“石破天惊”、“一泓海水杯中泻”等等,都是这种风格的直接表现。

  诡,是李贺诗中的精髓之处,也是李贺之所以被称为“诗鬼”的主要原因。在大唐的诗人中,有这样风格的人,似乎不在多数。老兔、寒蟾、瘦蛟、蛇毒、碧驴等等,都是我们一般生活中的动物,但在李贺的诗歌中,其出场便让人心生寒意。不仅动物在李贺笔下出诡,就连金属,在他的诗歌里也是诡意汹涌。“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黑幡三点铜鼓鸣”、“奚骑黄铜连锁甲”等等,都是明证。仔细想想,铜确实有阴冷的特质,因其无生命而更让人觉得诡谲。为了表现诡意,李贺最后更是直接把鬼给搬了出来。如“嗷嗷鬼母秋郊哭”、“愿携汉戟招书鬼”、“鬼灯如漆点松花”等等,都是让人看后背后生寒。

  冷艳,是李贺诗歌的另外一个特点。如果说仅仅一个冷字,那也就再平常不过。但李贺把冷和艳栓在一起,这就不得了啦。看看这首《秋来》,我们就知道这个“冷”与“艳”竟然可以如此地完美结合在一起。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本诗,通篇好象浸泽在冷寒之中。但是,当我们仔细品读之时,又会发现一些艳丽之处。如“雨冷香魂吊书客”,他让雨冷与香魂联姻,让人眼前一亮。再如“恨血千年土中碧”,一个“碧”字,让人多几分长思。这些冷艳的结合,就象是在寒冬里看到了梅花的傲放一般,让人心中充满寒意之时,却又多了几分温暖。

  大唐,那是一个诗歌的年代。但,李贺,凭着他的奇诡艳冷,在大唐的万千诗人中异常凸显。也正是奇诡艳冷,“诗鬼”,我想,那也许是后人对他最好的称呼了。

  “诗鬼不寿”,李贺,以透支自己的身体来换取诗歌的大成,最后是要付出代价的。谁看青简一编书?在走过短短二十七个春秋后,李贺在唏嘘自己的落魄中,郁郁死去了。

  关于李贺的死,李商隐在《李长吉小传》里写了一个故事。

  长吉将死之时,忽然昼见一绯衣人,驾着赤虬来到李贺病榻之前,手持一板书,上书太古篆或霹雳石文,云:“当召长吉。”贺苦诉,告之绯衣人,贺尚有老母,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若有,可能天上有帝而无李贺。李贺,不独地上少,天上也不多耶。

  李贺走了,带着一份心伤。后人来了,却多了一份哀惋。

  2006年的一个冬日里,我也是心怀一份哀惋,来到了李贺的家乡昌谷。在这里,已经没有任何有关李贺的古迹遗存了,只有一个石碑孤立于路旁,上书四个粗野大字:“李贺故里”。我怆然立于石碑之旁,放眼望去,欲寻觅李贺远逝千年的背影。可惜,什么也找不到了,惟有那如练的连昌河依然流畅,千年不断。

  往者已逝,来者犹伤,风不着意,水却含情。

  当我一个人孤单地静默于连昌河畔,双眸随着溪水向前,极目处,我似乎看到了一颗颗破碎的水晶,那不是别的,那是李贺的泪滴,在瑟瑟中,低沉苦吟……

李贺故里其他介绍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故里在当今宜阳县三乡乡的昌谷。宜阳三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

  李贺故里

  旧《宜阳县志》载:“长吉(李贺)多才,栖息昌谷”。在李贺的诗歌中,有不少直接以昌谷为题的作品。据《南园十三首·其二》的“宫北田塍晓气酣”句,宫即连昌宫,为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建,又有玉阳宫、兰昌宫之称。连昌宫的遗址,就在连昌河谷,李贺的故宅离连昌宫不远。西有“汉刹云山”(光武庙),南有女几山隔河相望,有名的五花寺塔矗立于连昌河西岸。当年的众多权贵名人,如武则天、唐玄宗、张九龄、岑参、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在这里都有吟咏唱和的诗文。现在当地正在规划重修李贺故居和建设李贺纪念馆,并已成立了李贺研究会和李贺诗词协会,以对李贺及其诗作进行深入发掘研究。

  -旅游小贴士:门票:20元/人

  开放时间:8:00-18:00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三乡昌谷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李贺故里”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李贺故里”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