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旅游景点

土门遗址

土门遗址景点照片

土门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门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东南2公里的土门村,西距伊河0.5公里,南侧有永定河流过、西汇伊河,总面积20000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属伊洛地区的王湾一期文化。

  土门遗址分布广泛、内涵丰富,是研究伊河流域史前先民生存状况的重要实物资料。土门遗址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250米,由西向东依次堆积着河南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遗存。遗址内有4座房基、3座瓮棺葬以及较多数量的灰坑。

  2013年5月,土门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土门遗址历史沿革

  土门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属于伊洛地区的王湾一期文化。

  1959年春,伊川县白元公社土门生产队组织社员对伊河和永定河夹角高地深挖造田时,挖出一件古老的彩陶缸。经洛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调查发现,此处为约7000年至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

  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土门遗址立碑”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门遗址”,该遗址正式更名为“土门遗址”。

  土门遗址的第一次发掘工作开始于1965年。

  1985年6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伊川县文化馆对土门遗址再次进行了考古调查。

土门遗址遗址特点

  土门遗址东高西低,正处在伊河、永定河两河交汇处的三角冲积台地上,东西长约800米,宽约250米,由西向东依次堆积着河南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遗存,文化层呈灰黑色,一般厚约2—4米,个别地方可达5米以上。地表上布满了陶片、残石片、石器、烧土块等文化遗物和遗迹。

  土门遗址房基从断壁上发现四座,其中两座较为清楚清楚。一座位于省级保护单位标志牌以西50米处。由于塌方,在断面上暴露部分长2米、厚0.25米。有红烧土居住面痕迹。房基东端,可见到清晰的墙基剖面;基槽深约0.5、宽约0.25米。房基和墙基均用大小不等的红烧土块铺垫而成。烧土内含有较多的秸杆。重要的是在房基上方的地层堆积中,采集到一块长约0.2米、剖面呈等腰三角形的大烧土块,顶角为130°。两边泥抹平整。底边中部呈半圆形,有附粘圆木的痕迹。这座房基上部发现有仰韶晚期的黑彩陶片,下部有庙底沟期的白衣彩陶片,应属仰韶文化晚期的遗迹。另在距标志牌南约10米处,发现大型房基一座,长约6米、房基厚约0.3米、墙基基槽深约0.6—0.7米,亦均为红烧土铺垫,属仰韶文化晚期。

  土门遗址墓葬在断壁上发现了3座瓮棺葬,其中2座棺具已残碎,仅余痕迹,另一座采用红陶缸加器盖相扣作葬具。另据当地人讲,在标志牌南边不远处,曾发现了十几个集中在一起的的瓮棺葬,葬具里是用红陶缸加器盖或两缸相扣而成。

土门遗址其他介绍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土门遗址位于伊川县白元乡土门村,从发掘情况看,土门遗址分布广泛、内涵丰富,是研究伊河流域史前先民生存状况的重要实物资料。土门遗址的仰韶文化遗物种类丰富,且多数器形与王湾一期的非常相似,可以归属伊洛地区的王湾一期文化,这为深入研究伊洛地区仰韶时代的史前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除此之外,该遗址还出土了数量繁多的泥质红陶缸,尤其是其中一个用来作瓮棺的陶缸上,有别致的黑白图案,这在仰韶文化类型中甚为罕见,这种陶缸也因其造型独特,而被北京大学的严文明教授命名为“伊川缸”。通过这里出土的大量文物,可知在史前时期,土门村附近应当是先民们的一处栖身之地。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土门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土门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