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禹故里碑旅游景点介绍
邓禹故里碑是记载东汉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邓禹故居地 新野[1]的重要实物资料。该碑高2.56米,宽0.97米,由整块青色大理石刻制而成。碑正面中间刻“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九个大字。
邓禹故里碑邓禹简介
公元二年生,五十八年卒,系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的股肱之臣,位列“二十八宿”之首。生平邓禹辅佐刘秀,审时势,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注重谋略,智勇兼备,有“东汉中兴,功盖诸将”之誉。二十四岁时,拜东汉首任大司徒,总理朝政,治国兴邦,历史贡献卓著。邓禹故里板桥铺,古称“三泉阪”,因西汉灌溉水渠霞雾溪,于此分流三支而得名。曾有清刻《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碑一通,今失而复得。遵照国家文物保护法令,特予重修,谨记之以示景瞻。公元一九八0年岁次农历庚申孟冬题魏忠策撰文
据《中国名人大字典》记载:“邓禹,后汉时新野县人,字仲华,幼游学长安,与光武帝大悦,与定计议,指挥众将,大破王匡、刘均诸军,名震关西,光武继位后拜为大司徒,进讨赤眉军后,拜为右将军,天下平定,论功最高,封为二十八宿之首,定为高密侯,明帝时拜为太傅,水平出萃。封号日元。”
在刘秀完成霸业的整个进程中,邓禹襄助刘秀镇压了铜马等农民起义军,消灭王朗等割据势力,并乘赤眉与刘玄火拼之机,率军西征,争取河东,乘胜由河东入关中,从而帮助刘秀取得战略主动。其智谋超人,气度恢宏,申明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之道,素有“之所以骄未怠人之术”,遂成为东汉开国名臣。
邓禹故里碑其他介绍
邓禹故里碑是记载东汉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邓禹故居地新野的重要实物资料。该碑高2.56米,宽0.97米,由整块青色大理石刻制而成。碑正面中间刻“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九个大字。
邓禹,位列中兴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宿”之首,其故里在县城北十五里的板桥铺村。板桥铺村,正处古代襄阳、南阳之间的官道要冲,又有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倡修的灌溉水渠贯通其间,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都比较优越。今天,这一代屡有汉代文物出土。村内所存《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碑》,系清朝咸丰六年新野知县倪正钧立。碑文曰:憖“公讳禹,字仲华。东汉中兴,功盖诸将。始封梁侯,继封高密侯。永平元年薨,谥曰元。其故里在新野东北乡三泉阪,厥裔蕃昌,世守勿替,邑之人恒景慕之,标公爵氏,特建木坊于道旁。余公馀诣访,得晤其五十八世孙广东候补吏目前署香山司巡政名坤载,述坊年久倾欹,愿立碑以垂不朽,余掭笔立书,永成文献之一证云”。此碑几经劫波,或倒卧路侧,或铺作桥板,然村人中识其历史价值者,仍尽力护其文字不毁。1979年,文化部门访得此碑,遂由县政府于1980年11月20日在板桥铺村前重修。重修后的水泥结构碑楼,通高4米,南面嵌入原碑,东西两面有汉代青龙、白虎图案,北面为《东汉开国元勋邓禹故里碑重修记》,简述邓禹生平及古碑失而复得重修事。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邓禹故里碑”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