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巷窑址旅游景点介绍
张公巷窑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区东南部汝州老城中大街与张公巷窑交汇处北,遗址中心区面积约3600平方米,
2000年春和2001年夏,发现一些类似汝窑瓷器、窑具和素烧坯残片。2004年2月至4月清理出不同时期的房基、水井、灰坑和过滤池,出土了一批张公巷窑生产的完整或可复原瓷器和用具。该窑址地层堆积复杂,遗物种类繁多。
张公巷北宋官窑遗址的发现使我国陶瓷界寻找半个多世纪的北宋官窑之谜这一悬念得以了结——汝州张公巷窑就是北宋官窑 !张公巷窑的发掘是对青瓷发展研究的重大突破。
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张公巷窑址简介
张公巷窑址位于汝州市区东南部汝州老城中大街与张公巷窑交汇处北,遗址中心区面积约3600平方米,2000年春和2001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在汝州张公巷配合民房改建工程进行小范围的考古发掘,发现一些类似汝窑瓷器、窑具和素烧坯残片,遂引起中国古陶瓷学者的高度重视。
2004年2-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张公巷东、西两侧分别开挖探方两个,发掘面积124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时期的房基4座、水井4眼、灰坑79个和过滤池1个,出土了一批张公巷窑生产的完整或可复原瓷器和具。
这次发掘所揭示的地层堆积复杂,遗物种类繁多,从唐宋到金元,直至明清各个时期的文物标本都有出土,但只有类似汝窑的青釉瓷器,才是张公巷窑烧制的唯一产品。张公巷窑青瓷器以薄胎薄釉为主,釉色浅淡,釉面玻璃质感强。胎骨有粉白、灰白、洁白和少量浅灰,胎质细腻坚实。器形有碗、花口折腹圈足盘、花口板沿平底盘、盘口细颈瓶、鹅颈鼓腹瓶、盏、盏托、堆塑熏炉、套盒和器盖等。而两种花口盘、椭圆裹足洗和四方平底盘等则为汝窑所不见。带圈足的器物以直圈足为主,外裹足的较少,器底有支钉痕的呈非常规整的小米粒状,支钉分别为三、四、五和六枚。
公元2004年5月21日,对于汝州人来说,是个值得欢呼的日子,从郑州的“汝州张公巷窑、巩义黄冶窑考古新发现研讨会”上传来喜讯,汝州张公巷窑就是北宋官窑!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张公巷窑的发掘是对青瓷发展研究的重大突破,中国古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莉英称:张公巷窑址的发现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发现。
张公巷窑址其他介绍
张公巷窑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区东南部,遗址中心区面积约3600平方米,皆被居民住房和城区道路所压。
该窑址发现于2000年春,出土有几十片典型的窑具,有盘式、桶式、漏斗式。2000年春和2001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在汝州张公巷配合民房改建工程进行小范围的考古发掘,发现一些类似汝窑瓷器、窑具和素烧坯残片。
2003年,汝州市文化局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下,组织人员对张公巷原探方周围2500平方米的范围实施高密度钻探,并于2003年年底完成了张公巷7户居民的拆迁工作。2004年2~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张公巷东、西两侧分别开挖探方两个,发掘面积124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时期的房基4座、水井4眼、灰坑79个和过滤池1个,出土了一批张公巷窑生产的完整或可复原瓷器和窑具。出品胎片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不但继承了清凉寺汝窑的卷足支烧工艺,且有所发展。经过对出土釉料的试烧,成色和发掘出的瓷片一致,烧成温度在1250摄氏度,和史书记载汝官瓷烧造工艺相符。专家认为,张公巷窑烧造青瓷的年代大致可以确定在北宋末至元代初年。
张公巷窑烧制的产品独特,制作讲究,古朴雅致,质量上乘,显然不是一般的民间用瓷,它的性质应属官窑。在2004年5月召开的汝州张公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上,不少中外陶瓷学者认为该窑址就是寻觅已久的北宋官窑。
2004年,张公巷窑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该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张公巷窑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