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镇华庄园旅游景点介绍
刘镇华庄园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15公里的河洛镇神北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庄园的主宅区建筑在神都山山腰,周围寨墙由红色岩石块垒砌,分上下两部分。山顶上原来还建有碉堡一座,刘家兄弟制高守险所建,20世纪50年代被毁。
刘镇华庄园是一处典型的官僚地主庄园,对研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和建筑特点具有重要价值。
刘镇华庄园历史沿革
刘镇华庄园是一处典型的官僚地主庄园,对研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和建筑特点具有重要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庄园为刘氏家族使用。
1933年,刘镇华任陕西督军时建立刘家祠堂,“仿重庆大厦”建于刘镇华患病隐退之后。
20世纪30年代后期,刘镇华在刘氏祠堂开办学校,名为“寿山小学”。
1948年后,刘氏兄弟相继逃往台湾,庄园逐渐荒废。
新中国成立前后,豫西行政干校在此驻扎,为解放军培养了大批干部。
1951年至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子弟学校设在此处,部分东北日本投降后留下的家属和子弟在此学习。
接着,解放军的复员军人和伤员在此休整,并作为通讯干校驻地使用。
1956年到1958年,巩县卫校在此开办。
1960年至1968年,农中、十中都设在此处。
1987年3月4日,被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镇华庄园建筑特点
庄园坐落在邙岭(当地称这一段为神都山)南麓,俗称邙山头。伊洛河从庄园前方缓缓流过,与咆哮奔腾的黄河在庄园东北约2公里处交汇,此处史称“洛汭”,是“河出图,洛出书”的地方,相传伏羲氏曾经在此演绎八卦,庄园坐北面南,依山势而建。整个建筑错落有致的分为三层,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共分上院、东院、西院、刘家花园、祠堂、马厩6个部分,计有窑洞30孔、楼房210间、平房30间,规模宏大,富丽豪华。整体建筑风格中西结合,水电设施齐全,是一处超前化的花园城堡式庄园。
庄园的主宅区建筑在神都山山腰,周围寨墙由红色岩石块垒砌,分上下两部分。山顶上原来还建有碉堡一座,刘家兄弟制高守险所建,20世纪50年代被毁。
刘镇华庄园其他介绍
刘镇华庄园位于巩义市东北15公里河洛镇神北村。庄园座落在邙岭(当地称这一段为神都山)南麓,俗称邙山头。山北是浊流滚滚、奔腾咆哮的黄河,山南是清流潺潺,岸柳如荫的伊洛河,可谓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向东2公里便紧依著名的河洛汇流处,此处古称“洛汭”,是“河出图,洛出书”的地方,相传伏羲氏曾经在此演绎八卦。附近还有我国九大石窟之一的巩县石窟、隋唐洛口仓遗址、滩小关遗址等众多历史景观。
庄园座北朝南,依神都山自然地势,将建筑错落有致地分为三层,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共分为办公区、主宅区下院东、西院、主宅区上院、祠堂区一、二进院等6个院落,计有石砌窟洞30孔,楼房210间,平房30间,规模宏大,富丽豪华。整体建筑风格中西结合,水电设施齐全,是一处具有超前化的花园城堡式庄园。
庄园的主宅区建筑在神都山山腰,周围寨墙由红色岩石块垒砌,分上下两部分。山顶上原来还建有碉堡一座,刘家兄弟制高守险所建,50年代被毁。
刘镇华庄园,是一处典型的官僚地主庄园,对研究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和建筑特点具有重要价值。本土建筑类型在继续发展的同时,采用中西混合的建筑形式,使用了新型建筑材料,建成了一批高大、宽敞、舒适、优美的宅院、公馆、别墅等,达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目的。刘镇华庄园就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从1916年至30年代,刘镇华兄弟与其父辈两代人,共修建庄园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在其早期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北方民居讲究格局、雕饰精巧雅致的建筑元素中,后来又较多的吸收了西方建筑特点。凭借研究刘镇华庄园建筑为契机,以此来回顾这一百多年来河南建筑兴衰消长的历史,对于从一个侧面深层次地了解整个河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会有很大帮助。
1987年3月,刘镇华庄园被公布为第一批郑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刘镇华庄园被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刘镇华庄园”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