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故城旅游景点介绍
华阳故城别名卸花城,古华国的国都,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郭店镇华阳寨村。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北部门户和军事重镇。著名的华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华阳故城虽然仍有东周城址转折收缩的遗风,但在四面城墙及城角加筑了用于守城和瞭望的马面,数量达10个之多,是所知最早全方位配置马面的一座古城,也是当时城防体系最完备的中原战城。其防御墙也是东周城址考古的首次发现。
战国时期护城河、防御墙、城壕、防卫坑等大型城防设施的遗迹,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古代军事战争史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丰富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存,以及大量商代二里岗时期和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986年11月21日被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阳故城历史记载
华阳故城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北部门户和军事重镇,公元前273年著名的华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华阳之战发生在华阳城前期,当时赵魏联军攻占了韩国华阳城,韩国向秦国求救,秦大将白起率兵救援,最终打败了赵魏联军,赵魏联军付出了15万将士的生命。华阳之战后,韩国对华阳城重新规划,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营建了当时最先进的城防体系。在秦王朝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城高池深、强弓劲弩的韩国于公元前230年第一个被吞并而成为秦国的郡县,华阳城从此成为久远的历史记忆。
华阳故城位于郑州市新郑市北20公里,为西周华国都城。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公元前773年,郑桓公见西周衰败,诸侯多叛,问太史伯,郑国何处可以立国。《国语》说:“史伯对桓公,虢、郐十邑,华其一也。”这就是说,公元前773年以前(西周时期),这个“华邑”,即华阳城已经存在。
关于“华阳”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说:“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少典为有熊国君,而河南新郑古为有熊国,炎帝既为少典之子,新郑的这个“华阳”为第八代炎帝榆罔的出生地,应该说是合情合理。有一些史学家主此说。著名考古学家唐兰在他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微》中说:“华、地名……。在河南省密县,西为嵩山,是夏族旧居,所以华即夏,中华民族起于此。”华阳汉属密县,今属新郑。
历史上关于华阳故城的记载,除上述《国语》外,还有秦简《编年记》载:“三十四年攻华阳。”《史记·韩世家》载:韩僖王“二十三年赵魏攻我华阳,韩告急于秦。……八月而至,败赵魏于华阳之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昭王三十四年,白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史记·赵世家》:赵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74年)“与魏共击秦。秦将白起破我华阳,得一将军。”《方舆纪要》:“县北四十五里,亦曰华阴亭。古华国,史伯谓桓公华君之土也。”《括地志》:“故华阳城在郑州管城县南四十里”(华阳曾旧属郑州管城)。清代城门上刻有“古华邑”三个大字。
华阳故城历史典故
华阳城又叫卸花城。五代后周周世宗柴荣死后,葬在华阳故城西(今陵上村)。相传柴荣的女儿柴公主每年前来祭奠父亲,都在此城稍停,卸下佩饰和凤冠,换上孝服,前往祭吊。因此,当地人又叫“卸花城”。
华阳城平面呈南北方形,周长3公里,现存城墙高4~8米,基宽15~30米,顶宽1~3米,城墙四角和四边中部筑一向外凸出的马面高台,用于守城和瞭望。
华阳故城其他介绍
华阳故城位于新郑市区北20公里的郭店镇华阳寨村周围一带。平面呈南北长方形,各面城墙中部均有折曲,周长2300余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华阳故城内北高南低。群众在平整土地时发现有建筑台基、灰坑、水井等遗存。城内外不断出土战国时期的陶器和铜镞等遗物。在西城墙缺口处,曾发现许多人骨,似是古代战死者的遗骸。
华阳故城春秋属郑,战国归韩。秦灭六国后堕城毁门,华阳故城遭到严重破坏。隋代伊斯兰教徒入住城内。唐以后对城墙整修,局部增高并增加马面设施。宋时,相传周世宗柴荣女柴郡主每年前来祭奠其父,都在此城内卸下佩饰和凤冠,换上素服前往。因此,华阳城又叫卸花城。清咸丰年间华阳寨村建清真寺,整修南门,门上刻青石门额“古华邑”。华阳城自古就是很重要的城邑。
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华阳故城”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