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中岳庙旅游景点介绍
中岳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建于秦(前221—前207年),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同时也是河南省规模最为巨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
中岳庙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 前身是太室祠,基本上保留了清代重修以后的规制。中岳庙中轴线全长650米,共有7进11层建筑,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雄伟,庙中有殿、宫、楼、阁等建筑39座近400间,庙内还有古代碑刻73品,汉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完整的建筑布局使中岳庙成为一座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色调和谐的庞大建筑群。 中岳庙内的建筑和碑石是研究魏书书法、道教历史和中岳庙宗教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1年6月25日,中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8月1日,包括中岳庙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岳庙历史沿革
中岳庙的前身为太室祠,始建于秦(前221—前207年),为祭祀太室山山神的场所。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游嵩山时下令祠官增其旧制。
东汉元初五年(118年),中岳庙增建“太室阙”。
南北朝期间,太室祠曾两迁庙址于嵩山玉案岭、黄盖峰。
北魏时,太室祠祠址经过了三次迁移后,定名为中岳庙,从此由道教管理。
唐代,中岳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唐玄宗时,复归原址,并有扩建。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时,加封中岳神,改嵩阳县为登封县。
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唐玄宗李隆基仿照汉武帝加增太室祠的故事,对中岳庙大加整饰,扩建殿宇,奠定了今日庙址。
宋代初,宋太祖为中岳庙建造金妆神像,岳神的冠戴衣着沿袭至今。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中岳庙增建行廊一百余间。
北宋祥符六年(1013年),中岳庙增修崇圣殿及牌楼等八百余间。
南宋淳熙十六至十八年(1176—1178年),中岳庙进行了大规模整修。
金正大五年(1228年),中岳庙进行修缮,李子樗为作《中岳庙记》。
元末,由于战乱中岳庙庙宇倒塌严重。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中岳庙寝殿之瓦坠几尽,栋榱亦多挠崩,成化十八年(1482年)五月,中岳庙开始重建寝殿,成化十九年(1483)十二月完工。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中岳庙毁于大火。
明清两朝对中岳庙又多次整修,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丞鹿佑捐俸重修中岳庙。
清乾隆年间(1711—1799年),乾隆按照北京清故宫的建造方法,对中岳庙作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整修,设宜道会司,以掌管全县的道教事务。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月初一,乾隆至中岳庙致祭。
中岳庙历史文化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御制《谒岳庙》诗二首,其一为:“正正堂堂地,巍巍焕焕京。到来瞻气象,果足庆平生。惬我长年愿,陈兹祈岁情。忽闻鸾鹤韵,疑有列仙迎。”
据《道学传》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嵩山修道九年。南北朝时,又有著名道士寇谦之在此改革“五斗米道”,创立“新天师道”。峻极门东侧的《中岳嵩高灵庙碑》就是当年刻立的,碑文记载寇谦之修中岳庙和传道的事迹,是关于这位名道最早的记录。此后,历代还有不少知名道士在这里主持过道场。峻极门东侧还有《五岳真形图碑》,雕刻着象征五岳的图象。
据道教经典《云笈七签》说,五岳真形图是道士入山辟邪的护身符,一切妖鬼虫虎都不能近。如今河南道教协会就设在中岳庙,每年农历三月和十月庙会,热闹非凡,这一习俗至今不衰。
中岳庙是道教在嵩山地区的最早基地,原是为了祀奉中岳神而设的。道家尊中岳庙为“第六小洞天”,认为这里是周朝的神仙王子晋的升仙之处。王子晋又名王子乔,传说是周灵王(前571—545年)的太子。他喜欢吹笙作凤凰鸣声,游于伊水和洛水之间。那时嵩山有一个道士叫浮丘公,接他上嵩山。几十年后,有人在山中见到他,他说:“告诉大家,七月七日,在缑氏山头等我。”那日,果然见他乘白鹤,盘旋数日后才离去。于是后人在缑氏山和嵩山的顶上都建立了神祠纪念他。嵩山峻极峰以东的白鹤观,背负三峰,左右皆绝壁,即为纪念王子晋而建。
登封中岳庙其他介绍
中岳庙即指嵩山中岳庙,位于河南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距河南省登封市城东4千米。它背倚黄盖峰,北依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总面积11万平方米,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如此宏大而又幽雅庄严的庙宇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登封中岳庙,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东麓。始建于秦,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游嵩山时下令祠官增其旧制;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增建“太室阙”;南北朝期间曾两迁庙址于嵩山玉案岭、黄盖峰。约在北魏时改为今名,后庙址复有变迁,唐玄宗时复归原址,并有扩建;宋乾德二年(964)增建行廊一百余间,祥符六年(1013)增修崇圣殿及牌楼等八百余间,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为极盛时期;明代崇祯十七年(1644)毁于大火。现存庙宇为清代重修后的规模。仿佛是一群历史老人,静谧的肃立着,对游人诉说中国辉煌的古代文明。中岳庙历经2000多年的沧海桑田,风吹雨打,经过很多代人不懈地修建,才得以完好地保存到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天地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和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
中岳庙的历史
中岳庙的前身为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历史上的汉武帝,对于建设全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因时代的局限,到了晚年,热衷于神仙方士之说,渴望自己能够同传说中的轩辕皇帝一样,成为神仙。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游览和礼祭嵩山,在登上太室山时发生了奇迹:随从的-在山上听到好像有呼“万岁”的声音,其实,这是方士们为博得汉武帝欢心,投其所好而设的一个骗局。但晚年好大喜功,贪恋长寿的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于是下令叫祠官增建太室神祠,禁止砍伐山上的树木,以山下嵩山中岳庙
之百产封给神祠作为供奉之用,使中岳庙地位更加巩固。同时,太室山也-为“嵩高山”,简称“嵩山”,正式与中国原有的四岳并列,称为“中岳”。
北魏时,祠址经过了三次迁移后,定名为中岳庙,从此由道教管理。唐代中岳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武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登嵩山封中岳时,加封中岳神,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武氏对中岳庙的“情”有独钟,使它的声望日益兴盛,八方传播。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仿照汉武帝加增太室祠的故事,对中岳庙大加整饰,扩建殿宇,是中岳庙的鼎盛中岳庙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时期,为之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宋太祖金妆神像,岳神的冠戴衣着沿袭至今。以后又绘饰壁画,遍植松柏,不断为之增添光彩。元末由于战乱庙宇倒塌严重。明清两朝对中岳庙又多次整修,特别是乾隆时按照北京清故宫的建造方法,对中岳庙作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整修。又设宜道会司,以掌管全县的道教事务。从此,中岳庙飞甍映日,杰阁联云,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庙宇的布局制式都与故宫相似。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初一,清高宗(即乾隆)至中岳庙致祭,当夜御制《谒岳庙》诗二首,其一为:“正正堂堂地,巍巍焕焕京。到来瞻气象,果足庆平生。惬我长年愿,陈兹祈岁情。忽闻鸾鹤韵,疑有列仙迎。”中岳庙“得宠”于历代帝王,由此可见一斑。庙内主要建筑,从南向北,由低至高,顺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峻极坊、大殿、寝殿、御书楼,前后共11重。最北以黄盖亭为终端,站在亭内可俯瞰中岳庙全景,远眺苍翠群山。中轴线两侧建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神州宫、小楼宫等。殿宇、楼阁、廊庑等共400余间,气势恢宏。庙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珍存着许多文物瑰宝。
地址:登封市少林大道与郑少洛高速交叉口西3公里处
类型:古迹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371-62862577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信息:30元。中岳景区套票中也包含此景点(80元)。
交通:位于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可步行前往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登封中岳庙”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