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旅游景点

大程书院

大程书院景点照片

大程书院旅游景点介绍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程书院位于河南省扶沟县城内书院街,始建于宋代,现存的“大程书院”是由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县缪应缙重建。

  大程书院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2938.6平方米,大门3间,古槐1棵,龙门3间,古松2株,立雪讲堂3间,东西廊房各2排,每排13 间,共52间。大程书院是遗留的现存时间较久、规模较大和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居全国的第三位。

  2019年10月7日,大程书院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程书院历史沿革

  大程书院始建于宋代,为程颢所建。大程书院从建院始,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程颢逝世后经历多次变故。后因年久而坏加上兵荒马乱,仅存遗址。

  明景泰二年(1451年),县令陈纪曾拟新建而未果,适逢河南布政司副使尹内则来扶赞成此举,并勉励修之。

  明景泰四年(1453年)十月,在县署前右侧动工,重新修建,次年初落成。

  据《扶沟县志》记载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知县吴士喜将书院改建在化民台旁(今址)。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知县郁士超建敬业、乐群堂。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署县令吴溶重修,两月告竣,知县杨烛始将书院改名为大程书院。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知县马佰骆始建立雪讲堂。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知县七十一捐银增建。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知县张映台劝谕生员买地254亩后又捐地380亩以资书院。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知县殷秉镛、监生郝廷杼捐银增建。

  清光绪五年(1879年),大规模扩建。

  清光绪十年(1884年),知县孟宪璋重修大程书院,增设大门、龙门、东西文场、讲堂、官厅、花厅、山长院、斋房、执事房等110多间,使书院与试院合一,此次对书院重修扩建至次年夏天落成,前有照壁,东南角有文昌阁、魁星楼,并围一高垣。现存建筑即为此次扩建的原物主体建筑保存完好。

  现存的“大程书院”是由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县缪应缙重建。

大程书院历史文化

大程书院传说轶事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情。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扶沟书院(现大程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扶沟书院(现大程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乎!”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该故事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大程书院相关人物

  程颢hào(1032~1085),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宋洛阳人。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父程珦官至太中大夫。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举进士后,历官京兆府都县主簿,江宁府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

  宋神宗初,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至元丰三年(1080年)在扶沟任知县,尚宽厚,重教化、关心民疾,兴建学校。他亲自“聚邑之优秀子弟而教之”,亲书“书院”二字匾额悬于大门之上。并倡导“乡必有校”,请来有名望的学者到扶沟传道授业,使扶沟县域文风一时丕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人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在教育上,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己。不至圣人而自己者,皆弃也”。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即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学《论语》、《孟子》则为“知道”,“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大学》、《中庸》亦不可不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而《中庸》“天理也,不极天理之高明,不足以道中庸”。总之,教育必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之基本内容。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

  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明成化二十年(1489年),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两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其著述后人辑录为《河南二程遗书》,其中包括杨时编辑之《粹言》、朱熹编辑之《遗书》(即《二程语录本》原本)、《外书》和程颢之《文集》。

  程颐(1033~1107),教育家。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北宋洛阳人。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程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说其兄程颢对荆公(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

  24岁时曾在京师(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授徒讲学。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偕兄于嵩阳讲学。宋元丰元年(1078年)知扶沟县,“设庠序,聚邑人子以教之”。元丰五年,文彦博将其鸣皋镇(今河南洛阳伊川县境)之庄园赠给程氏,乃自建伊皋书院,讲学其中几达20年。同程颢一样,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圣人,“圣人之志,止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圣人以天地为心,“一切涵容复载,但处之有道”,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圣人为职志。在教育内容上,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其根本,“学者须先识仁。仁者蔼然与物同体,义、智、信,皆仁也。”《宋史》称他“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指南,而达于‘六经’”。

  教育以德育为重,强调自我修养,其途径为致知、格物、穷理。“致知则智识当自渐明”,致知乃在穷理,即尽天理。致知的办法是“格物”。“格,至也”,“格”是内感于物而识其理。“耳目能视听而不能远者,气有限耳,心则无远近也”,因此认识事物的关键乃在“心”。心“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非在外也”,故致知重“内感”而不重外面事物。在学习方法上,强调求其意,“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

  另外,主张读书要思考,“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或曰:“学者亦有无思而得其乎?”其教育主张和思想对后世教育影响极大。后人曾在他讲学之地设书院以为纪念,如河南嵩阳书院、伊川书院等。另外,全国各地亦有纪念他之书院,意在追踪继轨,以示其思想绵长。其著作被后人辑录为《河南二程全书》、《程颐文集》、《易传》和《经说》。

大程书院其他介绍

  大程书院位于城内书院街,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2938.6平方米,大门3间,古槐1棵,龙门3间,古松2株,立雪讲堂3间,东西廊房各2排,每排13间,共52间。是遗留的县城时间较久、规模较大和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居全国第三位。

  大程书院始建于宋代,为程颢所建。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至元丰三年(1080年)在扶沟任知县,尚宽厚,重教化、关心民疾,兴建学校。他亲自“聚邑之优秀子弟而教之”,亲书“书院”二字匾额悬于大门之上。并倡导“乡必有校”,请来有名望的学者到扶沟传道授业,使扶沟县域文风一时丕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书院规模雄伟,巍巍壮观,旧貌生辉。从建院始,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900多年的沧桑,进行了多次的扩建、重建,其规模不断的更新扩大,现在的“大程书院”是由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县缪应缙重建。

  走进书院,迎面是青石台阶,朱漆大门,高柱重梁,砖山瓦顶,重檐叠脊,布瓦跑兽,木雕彩绘引人入胜,大门两侧耳房10间,东西对称

  和大门混为一体,雄伟壮观。走过大门是“龙门”,“龙门”与大门风格相似,面阔三间,两侧有耳房8间,由月亮门通向东西耳房,各成小院,清静幽然。

  继续前行,步入龙门(即二门)。据说龙门位于黄河上游,其流甚急,古代传说鲤鱼登此门即化为龙。科举时代称会试得中者为登龙门。在这里呢,把进入考场的大门叫龙门,也是对入学弟子、进取及第寄予的厚望。古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写道:”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在过去,只有“大比”之年方得开放,每当龙门开启,豫东百姓无不争先恐后赶往书院“跳龙门”,以期好运,久而久之成为百姓避霉祈神速、喜闻乐见的民俗。传说一跳“龙门”金榜题名,二跳“龙门”青云直上,三跳“龙门”财源广进,四跳“龙门”百年好合,五跳“龙门”得生贵子,六条“龙门”富寿康宁。

  在通往“立雪讲堂”的中轴线两侧,左左右右对称罗列着东西文场,呈南北行向,分为四排,每排各13间,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布局规整,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全为蓝砖布瓦,古代风格的柱廊式建筑。是目前国内保留最完好的古代科举考场的原貌。考场边的两棵古松,高大挺拔,蔚然成阴,是当年重建书院的县令缪应缙亲手所栽。

  书院的“立雪讲堂”,“讲堂”十米见方,前壁呈框架结构,棂子门窗,这是书院建筑的重要部分,“讲堂”高约十米,面阔三间,单檐斗拱,每间“六攒”,每攒三斗两昂,非常紧凑。显得高大雄伟,蔚为壮观,讲堂的门上悬挂着我国著名书法家吴三大书定的“立雪讲堂”,和大门两侧由著名书法家马萧萧书写的这幅楹联:“立雪见精诚,树尊师以令范;设堂明理性,遗重教之高风。”金字匾额,恰似画龙点睛,给讲堂镶嵌了明珠。

  “讲堂”的中间塑了程颢的坐像,再现了他接人待物“春风满面”的历史旧幕。史书记载,程颢平时独坐或闭目养神,或思考问题,总是一脸严肃,一动不动,像雕塑一样。而给学生解答问题或待人接物却满面春风,和蔼可亲。

  讲堂东边的一组塑像,只见程颐、程颢端坐,杨时、游酢(杨时、吕大临、谢良佐为程门四大弟子,都曾寓居扶沟师学于程颢)满脸恭敬站立求教,生动再现了“程门立雪”的典故。1093年,杨时、游酢二人已考上了进士,但他俩为了进一步深造,便辞去官位来找程颐求教。当时,杨游二人三翻五次来找程颐,可程颐为试探他俩的诚心,有意关门不风,闭门不收。在一个大雪天二人双来找程颐求教。刚去的时候下的是毛毛雪,后来雪越下载大,足有一尺多深,程颐看到他们两人冻物像冰人一样站立门外仍不肯离去,求学心切,打动了程颐,才收他们为徒。后来人们就把程门立雪用为尊师重教的典故流传,所以大殿名为立雪讲堂。以此来教育后人虔诚求教,勤奋学习。

  讲堂西边的群塑像是从“大程书院”步入仁途的历史名人。-:有明代户部、兵部、刑部尚书刘自强,吏部尚书刘泽深;一代才子江西提学付史李梦阳;广东道监察御史杜化中;柳堂、杜化中、罗赞、曹嘉、卢传元、郝维乔、何出光、何出图等,都是从大程书院走出去的-。

  展望书院,古色古香、风景如画,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馆内常年举办文物、书画及其它各种展览,内容丰富,特色各异,游人如织。

  2000年10月,“大程书院”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大程书院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大程书院”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大程书院”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