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河湾冶铁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下河湾冶铁遗址,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马谷田镇东南10千米的下河湾村东,遗址总面积23万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层约为1.5米—3米,该遗址的年代从战国晚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东汉晚期,主体遗存是两汉时期。
下河湾冶铁遗址是一处集采、冶、铸于一身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官营冶铁遗址,它的发现对中国冶金史乃至世界冶金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该遗址平面呈南北纵长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600多米,东西宽400米左右,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呈两级台地。
2006年5月25日,下河湾冶铁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河湾冶铁遗址历史沿革
下河湾冶铁遗址从战国晚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东汉晚期,主体遗存是两汉时期,使用时间至少在100年以上。
20世纪90年代,村民曾在下河湾冶铁遗址南边田埂上捡得十几吨铁矿石。
2004年10月,为配合上武高速公路信南段的公路建设,对公路沿线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下河湾冶铁遗址。
下河湾冶铁遗址遗址特点
下河湾冶铁遗址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马谷田镇东南10千米的下河湾村东,东部、南部有小河环绕,东南距坡头山2.5千米,西南距条山约2千米,南部紧邻蝎子山(又名铁山)。该遗址平面形状为南北长方形,北部稍窄,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呈两级台地。
从文物勘探和对遗址剖面铲刮的情况看,下河湾冶铁遗址的文化堆积厚度为1.5米—3米,可初步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农耕土层,厚0.25米—0.3米。土色为灰褐色或深灰色,土质疏松,富含炉壁残块、炼渣、铁块、铁矿石、砺石等与冶铸有关的文化遗物,还出土较多的陶质生活用具残片和建筑材料如豆、釜、瓮、盘、盆、罐及板瓦、筒瓦等;偶见少量的鼓风管残片、近现代陶瓷片和玻璃碎块等杂物。
第二层为文化层,厚1.5米—3米。土色呈深褐色或红褐色,质地较疏松,含有大量烧土残块和耐火砖等。发现的遗迹多位于该层,初步推测为陶窑或炼炉,包含物多为铁矿砂、炼渣、花纹砖块及耐火砖块等;另外也发现筒瓦、板瓦及部分陶器残片等。该层在不同地域还可根据土质土色的不同及包含物的变化区分为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
第三层为生土层,距地表深1.8米—3.3米。土色为黄褐色,土质坚硬致密,纹理清晰,夹杂有灰白色粘土条带。
下河湾冶铁遗址其他介绍
下河湾冶铁遗址,位于泌阳县马谷田镇东南10公里下河湾村东,北部为小水沟,东部、南部有小河环绕。东南距坡头山2.5公里,西南距条山2公里,南部紧邻蝎子山。遗址总面积23万平方米,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城两级台地。
从地表看,遗址基本上没有遭受大的破坏,遗址区内随处可见大量残块(包括炉口、炉腹和底层)、炼渣、铁矿石、陶豆、陶斧、陶盘、盆、罐、板瓦、简瓦等遗物残片和大量的烧土块,还发现有石范、陶范及鼓风管残片。上世纪90年代,村民曾在遗址南边田埂上捡得十几吨铁矿石。从遗址断壁上暴露的断面和勘探的情况看,遗址厚度在1.5米~3米,最深处可达4米。初步推断为战国至汉代冶铁遗址。
下河湾冶铁遗址是迄今为止在河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所见到的冶铁遗址中面积最大、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好,延续时间较长,且集采、冶、铸于一身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官营冶铁遗址。它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中国冶金史乃至世界冶铁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河湾冶铁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下河湾冶铁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