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亮楼旅游景点介绍
庾亮楼,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古楼街北段。巨型石砌成的半圆拱门跨街而立,气势高阔雄浑。楼上是粉墙青瓦,雕花木窗,结构古朴而庄重。
庾亮楼景观简介
据《武昌县志》记载,此楼原为三国时吴王孙权之端门,至今已有1700多年。亦有人称为“南楼”,因其在武昌县治之南。民间较多的是之称为“古楼”或“鼓楼”。
晋咸和九年(334年),庾亮接任江、荆、豫、益、梁、雍六州都督,领江、荆、豫三州刺史,号征西将军,迁镇武昌。在武昌期间,庾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坦率行已,招集有方,政绩丕著。”被地方誉为典范。
庾亮楼景观得名
《世说新语·容止》:“庚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
庾亮有一次戴月闲游,踏木屐漫步登上南楼,其部属殷法、王胡之等人正聚会南楼赏月,看见庾亮的到来都惊慌不已,准备回避,庾亮就势躺倒在胡床上,笑着阻止了大家,并和部属一起不拘一格地闲聊起来。此后,人们将庾楼称为“玩月楼”或“庾公楼”,赞赏庾公平易近人和坦率真诚。
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武昌,陪宋中丞在南楼夜饮,听人谈起庾公当年故事,不禁乘兴写下一首诗,使南楼流誉更广。李白游过南楼之后,历代名人墨客到南楼的咏叹也络绎不绝,更让这座古楼闻名于世。
南楼在历史上曾被多次修葺。明、清两代,戚元礼、谢叔宾、熊登、邵遐龄等地方官各修葺过一次,熊、邵二人还各留下《重修庾楼记》一篇。现存古楼是民国年间在原基复建的,内空高12米,宽11米,长16米,人车通畅无碍。1983年后,鄂州市政府将古楼列为重点保护单位,曾拨专款修葺一新,现已成为中外游人观瞻眺远的著名景点,2002年11月,庾亮楼被列为湖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庾亮楼其他介绍
庾亮楼在鄂州市城区古楼街北段,是古武昌十景之一。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是孙权称帝时皇城中的安乐宫之端门。西晋时刺史庾亮曾在楼上赏月。故名“庾亮楼”,简称“庾楼”,亦称“玩月楼”、“南楼”、“谯楼”。当时楼上有胡床一座,并置有响应环城之鼓。每天晨昏以鼓点敲更报时,故又称“鼓楼”、“古楼”。迄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
明洪武初(公元1368年)知县戚元礼、谢叔宾修葺;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知县熊登、邵遐龄两度重修。民国年间曾维修一次,有邑人闵孝荃题“鄂州南楼天下无”七字匾。庾楼南向,分上下二层。楼下石砌圆拱门,跨街而立。内拱高十二米,宽十一米,长十六米,两辆大车可并行通过。楼上为阁状,砖木结构,白墙红栏、青布瓦盖。登楼远眺,古都景色尽收眼底。
值得一提的是,古之鄂州(今武汉武昌)也有个南楼。由于有不少吟咏鄂州南楼诗文流传,许多人以为此南楼即晋时庾亮所登之南楼。二个南楼故常被世人所混淆。实际上,武汉之南楼较武昌(今鄂州)南楼要晚建七八百年,而重建一个南楼,也有纪念庾亮之意。
此楼从始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中间经过多次重建和维修,虽然与始建时已不完全一样,但它是我市年代最久远、保存也较完好的古建筑,显示着鄂州古城的历史风貌。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庾亮楼”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