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县博物馆旅游景点介绍
浠水县博物馆始坐落在浠水县清泉镇新华正街,建于1951年,是湖北省建馆最早、收藏文物数量多、级别高,以收藏大量纸质文物著称的博物馆。它既是文物系统一级风险单位,又是中国重点博物馆。
2007年省文物局将浠水文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评审。并将文庙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县还有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黄冈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急需保护。浠水文庙位于县城清泉镇新华正街,是湖北省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文庙,也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9月,被确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浠水县博物馆发展历史
浠水县博物馆前身是文物保管室,始建于1951年,1958年正式定名为浠水县博物馆。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有职工15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助理职称5人,从事浠水县境内文物考古、文物研究、文物展览和文物保护工作。
湖北省浠水县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新华正街10号,南临浠水河,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始建于1951年,是湖北省重点博物馆之一,也是国家重点县级博物馆。其收藏文物数量多,级别高,是文物系统二级保护单位。
浠水县博物馆依托浠水文庙而建,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内的浠水文庙保存古建筑面积900平方米,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核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又称儒学、孔庙。浠水县志载,文庙始建于宋代,元末遭兵毁。1374年(明洪武七年)依旧重修,1488-1506年间(明弘治年间)修建棂星门,逐步建成一套完整的古建筑群。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烧毁文庙,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同治、光绪等时期陆续重建和扩建,建成了以棂星门、大成殿为中轴线,包括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东庑、西庑等庞大的古建筑群,并保存至今。2000年博物馆多方筹资,重新维修浠水文庙,重塑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像,对外开放。
2018年9月,被确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浠水县博物馆建筑布局
浠水县博物馆内文庙又名儒学,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文庙始建于宋,明洪武7年(1374年)重修,经历代维修和扩建,保存至今有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棂星门、东西庑等,不仅是湖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浠水县博物馆其他介绍
浠水县博物馆始坐落在浠水县清泉镇新华正街,建于1951年,是湖北省建馆最早、收藏文物数量多、级别高,以收藏大量纸质文物著称的博物馆。它既是文物系统一级风险单位,又是中国重点博物馆。
浠水县博物馆前身是文物保管室,始建于1951年,1958年正式定名为浠水县博物馆。
湖北省浠水县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新华正街10号,南临浠水河,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始建于1951年,是湖北省重点博物馆之一,也是国家重点县级博物馆。其收藏文物数量多,级别高,是文物系统二级保护单位。
浠水县博物馆依托浠水文庙而建,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内的浠水文庙保存古建筑面积900平方米,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核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又称儒学、孔庙。浠水县志载,文庙始建于宋代,元末遭兵毁。1374年(明洪武七年)依旧重修,1488-1506年间(明弘治年间)修建棂星门,逐步建成一套完整的古建筑群。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烧毁文庙,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同治、光绪等时期陆续重建和扩建,建成了以棂星门、大成殿为中轴线,包括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东庑、西庑等庞大的古建筑群,并保存至今。2000年博物馆多方筹资,重新维修浠水文庙,重塑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像,对外开放。
浠水县博物馆内文庙又名儒学,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文庙始建于宋,明洪武7年(1374年)重修,经历代维修和扩建,保存至今有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棂星门、东西庑等,不仅是湖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浠水县博物馆”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