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府寺旅游景点介绍
水府寺又名水府庙,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花桥镇向垸村。原址在太白湖西庙儿咀上,成鱼队所在的位置。现址武穴市花桥镇向垸村是后来搬迁重建位置,距太白湖成鱼队1.5公里。
水府寺历史背景
水府古寺建于东晋末年,原址在太白湖西庙儿咀上。其寺历史悠久,饱经沧桑,几迁几废,记载资料残存。现仅存洮绪卅提重伸长寺序一篇,序中云:太白湖滨水府古刹者,东晋城宋公飞仙来梅驻锡之始地也,飞仙去后,乡人修以祀之,盖二千余年。旧址残垣中,发现元朝皇庆年间断碑一块,碑身残缺,字迹斑驳仿佛能辨认隋开皇庙儿咀、青莲庵等字样。又据前清黄梅县志载:唐武德九年,诏沙罗咀建庙,足见水府古刹建立之久,实属道教圣地。
水府寺其他介绍
水府古寺建于东晋末年,原址在太白湖西庙儿咀上。其寺历史悠久,饱经沧桑,几迁几废,记载资料残存。现仅存洮绪卅提重伸长寺序一篇,序中云:太白湖滨水府古刹者,东晋城宋公飞仙来梅驻锡之始地也,飞仙去后,乡人修以祀之,盖二千余年。旧址残垣中,发现元朝皇庆年间断碑一块,碑身残缺,字迹斑驳仿佛能辨认隋开皇庙儿咀、青莲庵等字样。又据前清黄梅县志载:唐武德九年,诏沙罗咀建庙,足见水府古刹建立之久,实属道教圣地。
历史上北方移民向南大迁,并没有多少人在太白湖定居下来,说明太白湖之水乡泽国极度荒凉,从南北朝到残唐五代,从金乱到宋元之间,北方难民大多逃到江南去了,成为客家人。直到明代,特别是永乐年间之后,政局较稳定,许多人又从江南迁回到江北,在各地寻觅定居点,太白湖也开始被许多姓族看中,才有了沿湖十三姓。太白湖方圆几十里之遥,鱼肥莲茂,资源丰富,在封建时代,湖面由沿十三姓管理,水府寺乃十三姓之公庙。
据郑公塔残碑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湖西北沙路咀就建有寺庙,专供梅同福主,因为沙路咀地势高,定居的人们较早,后在唐初武德年间,唐高祖李渊曾下诏在沙路咀窑下墩重建庙堂,仍供梅山福主。p>
明末清初,水患连年,庙宇多次崩塌,后来一直因陋就简,随塌随修。到清光卅年,因山洪突发,把整个寺宇推走。适值沙罗咀(水府西寺)被兵火所焚,于是两岸沿湖的群众(同属黄梅太白镇)集议于沙罗咀东垸,决定重修水府寺,把东西二寺合并一起。在湖南龟山头上,破土动工,建起前后两栋万字垛大佛殿,座山临湖。拥有田园柴山数十亩,僧徒十数人,还铸造一口四百斤的大钟,二百斤的铁签筒。为富主神像出游,特铸一乘三百六十斤的大铁轿。自此,香火日盛,名振黄广。当时,太白湖襟连长江,上通江汉,上下连皖、浙,商船军艘频繁不绝,若逢阴雨连绵,风狂浪恶,来往船只,借助天灯,明确方向,船公渔人,焚香朝拜,飞仙之誉,盛满东南。
清末民初,水府庙就是太白湖渔业的议事厅。解放后,湖山大改造,龟山寺院改建捕鱼指挥部。一九五五年黄冈地区建太白湖养殖场时就住在水府庙里,一直到文革时,庙堂才全部被毁。
水府寺又名水府庙,即现在太白湖成鱼队所在的位置。现重建在武穴市花桥镇向垸村,距太白湖成鱼队1.5公里。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水府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