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旅游景点

龙感湖

龙感湖景点照片

龙感湖旅游景点介绍

安徽省宿松县和湖北省黄梅县交界湖泊

  龙感湖,位于中国湖北省和安徽省交界,为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和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共有。

  龙感湖是由安徽、江西之间古长江滞洪湖泊彭蠡泽收缩、分化而来。古为“雷池”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将龙湖、感湖合并称为“龙感湖”。龙感湖位于长江北岸,大别山南侧,地处鄂、皖、赣三省交界处,为大别山南麓汇水区,全湖面积达420平方公里(对应14米水位)。

  龙感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蓄洪区域。也是宿松、黄梅及湖区华阳农场的水产基地。建国后湖周大量围垦,成为重要的粮食基地。

龙感湖自然环境

龙感湖水生环境

  湖内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丰富,平均18.9万/升,生物量3.034毫克/升,其优势种类为兰藻、丝藻、硅藻等。湖内浮游动物平均密度31912个/升,生物量为1.96毫克/升,其中以原生动物、枝角类、桡足类为优势种群。

  水生维管束植物主要种类有马来眼子菜、菰、轮叶黑藻、莲、苦草、芡实、菱、聚草等。其中优势种群是马来眼子菜、菰和莲。马来眼子菜更是占绝对优势。水生植物湖中心及河道水面疏稀,沿岸湖滨密集,尤其是湖区的南部最密集。目测全湖覆盖度50%,计30万亩,其中马来眼子菜群丛占总覆盖面的70%以上。

  底栖动物生物量每亩达154.49斤,以水生昆虫、寡毛类、多毛类占底栖动物总量75%为优势种群。淤泥质湖底中的底栖动物的种群和数量要比沙质河底或硬泥底要多。

  鱼类有:短颔鲚草鱼、刀鲚、鳡鱼、鳝鱼、太湖短吻银鱼、赤眼鳟、似鲚、银色银须鮈、餐条、棒花鱼、油餐条、光唇蛇鮈、长春鳊、蛇鮈、红鳍鲌、鲤鱼、银飘鱼、鲫鱼、三角鲂、鳙鱼、团头鲂、白鲢、青梢红鲌、中华细鲫、拟尖头红鲌、泥鳅、蒙古红鲌、鲶、翘嘴红鲌、河鲶、黄尾鲴、黄颔鱼、银鲴、鳗鲡、逆鱼、鱵、大银鱼、乌鳢、鲭鱼、黄鳝、鯮鱼、鳜、刺鲃、斑鳜、中华鮍、大眼鳜、高体鳑、圆尾斗鱼、寡鳞鮍鮍、沙鳄、兴凯鳑鮍、黄蚴鱼、似鳑鮍、刺鳅、花暗纹东方魨、麦穗鱼、湖北圆尾鮕、华鳈、窄体舌鳎、黑鳍鳈。

  软体动物类有:湖沼股蛤、洞穴丽蚌、背角无齿蚌、扭蚌、蚶形无齿蚌、河蚬、褶纹冠蚌、长萝卜螺、圆顶珠蚌、白旋螺、三角帆蚌、中国圆田螺、剑状矛蚌、铜锈环梭螺、纹沼螺、方格短钩蜷、湖北丁螺。

  甲壳类有:虾、鳖、蟹、龟、

  水禽类有:天鹅、水喜鹊、野鸭、黑鹤、乌鸡、白鹤、江鹅、鹭鸶、鸿雁。

  龙感湖是湖北省第五大湖泊,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重要中转站和冬栖地。保护区面积达2.2万公顷,具有水质优良、人为干扰程度小的特点,是湿地水禽越冬的良好栖息地。专家们认为,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中游众多淡水湖泊中保持完好、具代表性的湖泊湿地之一。龙感湖白头鹤自然湿地保护区是我国众多淡水湖泊中保持最为完好的湖泊湿地,代表性强,生态类型独特,研究和保护该区域的白头鹤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有关专家近20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白头鹤种群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濒危水鸟中数量最大的种群。1987年1月,在龙感湖观测到的数量多达425只,占全球总数的3.3%。专家们在这里还观测到黑鹳、东方白鹳、白鹳、大鸨等珍稀鸟类,同时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和白琵鹭。另外,还发现数百只鸬鹚、鹤鹬、大白鹭及2000多只雁鸭。龙感湖也是全国最大的黑鹳越冬地。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开展的“中国鸟类之乡”评选活动中,共评出12个“鸟类之乡”,龙感湖是湖北省唯一获此称号者。

龙感湖地域气候

  龙感湖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一年内日均温等于或大于10摄氏度,植物生产期长,雨量较多。春季开始期在3月下旬,夏季开始在5月下旬,秋季开始期在10月上旬,冬季开始期在11月下旬。境内年均日照时数为1812.1小时,一年之中7月日照最多,平均216.2小时,日均7小时。1~3月最少,日均3.4小时。全区年平均气温17.2摄氏度,最高年为18.3摄氏度(2007年),最低年为16.3摄氏度(1997年),以7月气温最高(平均28.9摄氏度),1月气温最低(平均4.6摄氏度),年相差24.3摄氏度;全年多东北风,但随季节有所转换。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383.7毫米;降雪一般初日出现在12月,1988年降雪18天为最多。最大积雪深度为31厘米,出现在1998年1月23日。霜日期多出现在11月下旬,终霜日期多出现在3月上旬,无霜期年平均271天,最长是2001年为301天,最短是1986年为235天。

龙感湖地质地貌

  东部,沿湖洼地平原分布在泊湖、黄湖、大官湖、龙感湖等湖滨地带,海拔15~20米。在地质构造上届长江大地堑垂下凹陷控制形成的内陆水泊区域,第四纪红土或下蜀系黄土物质组成的洼地平原。九成畈、二姑畈、黄雀畈、下仓畈和龙湖圩均是湖相沉积物发育而成的潮土,属二元母质型。

  西部,龙感湖域内土地为长江冲积和湖泊形成的平原,地势总体为向龙感湖轻度倾斜,呈坦锅状。地面海拔高度一般为12.5~14.0米,最高点是塞湖办事处沙坡,为17.2米,低洼地海拔高度为11.0~12.4米。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湖泊和低洼地陆续辟为水田或精养鱼池。2007年底,原有的11个湖(洋湖、塞湖、芦柴湖、金湖、沙湖、柴湖、斑鸠湖、杨柳湖、百茂湖、天鹅湖、青泥湖)均已以名是实非。

龙感湖形成演变

  长江下游两岸地区,远古时曾为陆地,晚更新世末—全新世,气候又转温暖,海面开始回升,河流强烈淤积,将晚更新世低海平时期形成的长江古河床和古阶地,被沉积物埋藏覆盖。海面上升沿江低地过去形成的湖泊进一步扩展外,又形成了许多新的构造沉溺湖、淤积壅塞湖、河道废弃湖等各种成因的大小湖泊。沿江的白荡湖、菜子湖、白兔湖、破岗湖、泊湖、武昌湖、龙感湖、升金湖、八里湖等都是这时进一步扩展或形成的。从沿江湖泊沉积物分布的空间演变规律可知,距今2~4千年前,是湖泊面积的最大时期。

  龙感湖及其东部相连的诸湖,于第四世纪下沉形成水域,古称彭蠡泽,与长江故道交汇。三国时代,“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由于长江冲积物长时间沉积,湖底逐渐抬高,致古彭蠡泽逐渐萎缩。后来江湖分离,长江泓道南移,“彭蠡泽”为两部分,长江以北的叫大雷池、雷水、雷池,长江以南的仍称“彭蠡泽”(今鄱阳湖)。再后来,随着湖泊沉积物和长江泛滥冲积物的淤积,“雷水”进一步萎缩,形成太白湖、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等湖泊(其中龙湖和感湖合称为龙感湖)(古代大雷水系指现代华阳河流域,而且龙感湖下游的大官湖、黄湖和泊湖等也被当地考证为古雷池。依此来看,古雷池应当包括长江以北华阳河贯穿诸湖泊的范围,而非龙感湖一个水体)。域内地层为长江冲积物、湖泊沉积物和江湖相混合沉积物构成,属第四纪全新统(Q4)地质。

龙感湖位置境域

  龙感湖,长江北岸,安徽省西南部。横跨湖北省和安徽省,地处安徽省宿松县的西南部与湖北省黄梅县的东南部。由龙湖和感湖组成,合称龙感湖。入湖总来水面积3591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983平方公里。1954年大水后,龙感湖等附近的湖泊均被划为长江下游的蓄洪区,蓄洪面积达976平方公里。1978年后,安徽省在华阳至望江县城一线建隔堤,从而形成明确的蓄洪区域。

  龙感湖东西长28公里,南北最大宽度20公里,湖底高程10.5米,蓄水位14.0米时容积9.7亿立方米(其中安徽境内6.22亿立方米),湖面积420平方公里(其中安徽境内266平方公里);蓄水位17.0米时,容积22.3亿立方米,湖面积475平方公里。

龙感湖其他介绍

  湖北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湖北黄梅县境内,南与江西鄱阳湖保护区隔长江相望,东与安徽省安庆沿江湿地相连,地理座标为东经115°56′-116°07′,北纬29°49′-30°04′之间,2009年9月18日,经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9]54号文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2322h㎡,其中:核心区8215hm2,缓冲区7299hm2,实验区6808hm2。是由湖泊、滩涂、草甸等组成的以生物多样性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众多淡水湖泊中保持最为完好的重要湖泊湿地之一。

  龙感湖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少,无污染,水质优良,水环境质量达到了国家地表水二级以上水质标准,稀有典型的湿地类型和优良的水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有野生植物354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粗梗水蕨、莲、野菱、秤锤树等五种,秤锤树是我国乞今发现的最大原生自然分布群落,也是国内发现的新物种——黄梅秤锤树;拥有各种野生动物48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黄嘴小天鹅、白鹭、白琵鹭等27种,列入《濒危野生动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有白眉鸭、东方白鹳等28种,列入《中日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有金腰燕、灰鸽、白头鹞等73种;列入《中澳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有白眉鸭、水雉等22种;国家保护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164种。令人关注的是仅以湿地水禽为主的鸟类就有18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头鹤、白鹤、黑鹳、东方白鹳、大鸨五种,越冬白头鹤种群数量最大时达425只,黑鹳种群数量多达54只,均为国内发现的最大越冬种群,被中动协授予“中国白头鹤之乡”。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龙感湖”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龙感湖”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