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梁子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又名郧县人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大型遗址,主体为汉水北岸的第四级阶地,保存了100多万年来不同时期的地层堆积。
学堂梁子遗址面积约124200平方米,基岩以上堆积物厚18米左右,其中化石堆积物厚3.5~4米。 遗址先后发现三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发现石制品300多件,主要是以当地砾石为原料制作的大型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和刮削器等。还发现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第四纪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20余种。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绝对年代可能要早于距今80万年。保存完好的人类头骨化石,既具有直立人的原始特征,也有与早期智人相近之处,反映了远古人类进化过程的复杂性。学堂梁子遗址丰富的石制品与动物化石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文化及第四纪古地理环境提供非常重要材料。
2001年6月25日,学堂梁子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学堂梁子遗址历史沿革
1989年5月,郧阳地区(今十堰市)组织全地区文物普查。郧县博物馆王正华和郧西县文化馆屈胜民为一个普查小组,负责郧县的文物普查工作。5月18日,他们乘船沿汉江逆水而上,来到曲远河口,在村民曹钰的带领下,在学堂梁子顶面的麦地里挖出了一个包裹着骨化石的钙质结核块。结核块后来被修理出来,经专家鉴定是古人类头骨化石,即郧县人1号头骨化石。
1990年5~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学堂梁子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掘面积100平方米。发现第二具保存较好的古人类化石,同时获得了脊椎动物化石以及石制品数十件。
1990年10~11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掘面积250平方米。
1991年11~12月,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125平方米。
1995年12月,进行了第四次发掘,发掘面积100平方米。
2000年10月,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院史前研究室、人类古生物研究所、摩纳哥王子阿尔伯特一世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和进行了一次新的田野工作,从遗址中提取了大量样品,用于沉积学、微观形态学、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学、地球年代学和孢粉学的研究,同时,在古人类学、古哺乳动物学和考古学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学堂梁子遗址进行了第五次发掘。发掘区域为Ⅰ、Ⅱ、Ⅲ、Ⅳ区,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标本2000余件。
2021年5月30日上午,考古发掘开工仪式在郧阳区青曲镇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举行,这也是该遗址进行的第六次考古发掘。发掘单位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武汉大学、郧阳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发掘面积为800平方米;发掘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发掘领队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博物馆副研究员陆成秋。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2022连续两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郧阳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等单位,对学堂梁子遗址开展新一轮考古发掘与研究,2022年5月,迎来了第三具“郧县人”头骨化石的“重见天日”。
学堂梁子遗址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学堂梁子遗址原与北面低山相连,由于白家沟的切割作用,使之成为东西走向的一条土岗。岗上原建有弥陀寺小学,因名学堂梁子。
“郧县人”
1989年、1990年,学堂梁子遗址先后出土2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80万年至110万左右,属于直立人,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
学堂梁子遗址遗址特点
学堂梁子遗址主体是由一个近“U”形的土梁组成,梁子属汉水左岸的四级阶地,海拔高程为200米,附近汉江水面高程为150米,顶部距汉江水面的相对高程为50米,梁子顶部东西长约540米,南北宽约230米,顶部总面积约124200平方米。
学堂梁子遗址为汉江左岸的四级阶地,分别高出汉江水面约50米、25米、15米和10米。汉江第四级阶地为基座阶地,其它几级阶地均为堆积阶地。学堂梁子位于第四级阶地上,其基座由震旦纪的变质岩系组成,与上面河流堆积物之间有一明显的不整合。河流堆积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一层:耕土层。厚0.6米。
第二层:红褐色粘土层。厚6米,含铁锰质,垂直节理发育,含石制品。
第三层:黄褐色粘土层。厚2米,含薄层钙质结核,含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人类头骨化石正是出于此层。在这层和下面一层之间也有一不合。
第四层:黄色砂质粘土层。厚5米,非常松散,含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
第五层:灰色砂质土层。厚1.5米,钙质胶结,含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第六层:砾石层。砾石由石灰岩、石英岩组成,磨圆度较好,砾石分选差,砾径大小不一,大者25cm,小者1~2cm,一般10cm左右。
下伏为震旦纪变质岩,产状近于垂直(SWW90°),主要为石灰质片岩,表面风化剧烈。
学堂梁子遗址荣誉称号
1990年,学堂梁子遗址被选为“七五”期间和1990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学堂梁子遗址其他介绍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汉水左岸的四级阶地,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该遗址先后发现两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发现石制品300多件,主要是以当地砾石为原料制作的大型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和刮削器等。还发现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第四纪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20余种。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绝对年代可能要早于距今80万年。保存完好的人类头骨化石,既具有直立人的原始特征,也有与早期智人相近之处,反映了远古人类进化过程的复杂性。
学堂梁子遗址丰富的石制品与动物化石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文化及第四纪古地理环境提供非常重要材料。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学堂梁子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