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旅游景点

晴川阁

晴川阁景点照片

晴川阁旅游景点介绍

“武汉三大名胜”之一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地处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黄鹤楼夹江相望,互为衬托;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薛禹稷行宫(禹王庙)时增建,重建于1984年,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有“三楚胜境”之美誉,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世称“楚天第一楼”。

  晴川阁总占地面积386平方米,主体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17.5米,门窗采用玻璃及金属部件,以传统技艺进行彩绘雕饰。 晴川阁整个楼阁分上下两层,充分体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造楼阁”的雄奇风貌,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

  2002年,包含晴川阁在内的晴川阁景区获批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晴川阁历史沿革

  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始建晴川阁。

  明万历元年(1573年),赵贤、舒鳌命汉阳知府程金修葺。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汉阳知府马御丙再次加修晴川阁。

  明末,晴川阁因战乱遭到破坏。

  清顺治九年(1652年),聂玠主持重修晴川阁。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毛会建出资为晴川阁补植松柏。

  清雍正五年(1727年),汉阳知府柳国勋主持加修晴川阁。

  清乾隆中期,晴川阁毁于大火。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汉阳知府杨春芳主持重修晴川阁,不数月而成。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汉阳知县裘行恕主持重修晴川阁,历时三月成。

  清咸丰二年(1852年),晴川阁毁于战火。

  清同治三年(1864年),汉阳郡守钟谦钧重建晴川阁。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龟山屡遭重炮轰击,晴川阁受损严重,已呈掘摇欲坠之势。

  民国二十三年农历八月十五(1934年9月23日)晨,晴川阁被大风刮塌。

  1983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准备对晴川阁进行重建。

  1984年,晴川阁按照清光绪年间式样开始重建。

  1986年9月,晴川阁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

晴川阁历史文化

晴川阁相关人物

  范之箴

  范之箴(1517年—1604年),字从敬,号敬川、镜川,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范诏子,范诰从子。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进士,授行人,擢工部郎中,官永州、汉阳知府,升云南副使、湖广参政,终云南按察使。在永州镇压瑶民起义,不多株连。

晴川阁相关诗文

  晴川阁修复记(张舜徽)

  大江发源青海高原,会纳百川,成巨渎。及入巴蜀,流益湍疾。白涌碧翻,激浪高起。于是排千岩,穿三峡,乘其奔腾之势,一泻千里。然后水面加阔,平流东进,以达于海。全程六千三百公里,所历大都小邑以百数。沿江景色如画,各有攸胜。若论风光之明媚,形势之雄奇,盖未有过于武汉者。以有黄鹤楼、晴川阁夹江而峙,可收上下四方之壮观于眼底也。汉阳龟山,旧名大别。其东麓有禹功矶,相传为大禹治水成功处,后世为禹王祠祀之。明嘉靖间,汉阳太守范子箴始建阁于矶上,取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诗意名之,目“晴川阁”。与屹立武昌蛇山之黄鹤楼南北相望,无殊大江锁钥,故昔人重之。武汉水陆四达,为历代用兵必争之地。楼与阁迭毁于兵燹,既毁而复修之屡矣。1935年夏,暴风成灾,阁竟荡焉无存。履其地者,惟徘徊太息而已。方今国家励精图治,政通人和,百废俱举。武汉市人民政府新建黄鹤楼将成。乃谋重修晴川阁。于是鸠工庀材,补治败垣,缮葺旧祠,芟夷芜秽,伐除毫朽。然后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祠宇一新,垣堞皆复。乃重建阁于矶上.复立数亭于江滨,以附于阁。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时而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偶坐阁上,仰望晴空无际,俯听川流有声,风帆沙鸟交映左右,几疑泛舟江湖之上,忘其身犹在龟山东麓也。每值休暇之日,士女如云,遨游至此,喧阗杂沓,亭阁皆满。俄而管弦声起,或翩翩起舞,或引吭高歌。老者弱者,相与习拳、对弈于绿荫深处,至暮忘归。夏之晨,秋之夕,迎风望月,游人尤多。春以观花,冬以赏雪。盖四时之中曾无一日之寂寥焉。或谓黄鹤楼耸立百仞,以瑰伟绝特取胜,期阁得地幽密,以简朴清旷见重,各效厥美,相得愈彰。昔明末文豪袁宏道亟称斯阁为楚四名楼之一。清初名儒刘献廷南游过汉,登斯阁而大惊异,谓实远胜黄鹤楼,载其说于《广阳杂记》······

晴川阁建筑特色

  晴川阁充分体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造楼阁”的雄奇风貌。两层飞檐四角铜铃,临风作响;大脊两端龙形饰件,凌空卷曲,神采飞动;素洁粉墙,灰色筒瓦;两层回廊,圆柱朱漆;斗拱梁架,通体彩绘,同时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屋脊装饰上运用了与北方建筑不同的“鱼龙吻”,除有避邪的含义之外,表现出南方水乡泽国的的民俗风情。

晴川阁所获荣誉

  1995年,晴川阁被命名为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9年,晴川阁荣获“湖北省十佳文博单位”。

  2002年,包含晴川阁在内的晴川阁景区获批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晴川阁其他介绍

  晴川阁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城内汉阳龟山东麓长江边的禹功矶上。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楚四名楼"之誉。因与对岸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

  晴川阁qíngchuāngé,又名晴川楼,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坐落在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晴川阁与武昌黄鹤楼夹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有“三楚胜景”之称。名冠四方的楼阁隔岸相对,在万里长江上唯此一处。

  晴川阁最早为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取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有“楚国晴川第一楼”的美誉。现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晴川阁于1986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开放17年以来,先后接待了中外游客350余万人次。1992年禹稷行宫、晴川阁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荣获“湖北省十佳文博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景区”。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楚四名楼"之誉。因与对岸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曾多次被毁,现阁系按清光绪年间式样于1985年重建,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其底层面阔5间,进深4间;顶层面阔3间,进深2间。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重檐歇山顶黑筒瓦屋面,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门窗栏杆为木质,朱漆彩绘。屋面四角向外伸出,深出檐,高起翘。正面牌楼悬挂"晴川阁"金字巨匾。其北侧为"园中园",园中青草如茵,竹木葱茏,瘦石嶙峋,幽静雅致。禹稷行宫并立于晴川阁西南侧,原名禹王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也曾数度毁坏。

  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占地350平方米。其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带墀头布瓦屋顶,屋脊微呈凹形曲线。中轴线两侧卷棚吊顶廊庑与宫室连通,形成长方形天井。其西侧有一个院落,院外建有一座六角攒尖顶禹碑亭。亭内立有毛会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所刻禹碑残片及摹刻的毛会建禹碑石刻。禹稷行宫与重修的铁门关和晴川阁组成古建筑群,为武汉名胜之一。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洗马长街86号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7-84710413

  开放时间:9:00-16:30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晴川阁”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晴川街道——一、主要职能1、指导、支持社区居委会的工作;2、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做好劳动就业和有关社会保障工作台;3、负责辖区爱国卫生、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4、组织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划,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工作;5、依法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6、开展拥军优属、青少年校外教育、社区文化工作;做好老年人、残疾人工作;7、领导街道经济工作;8、参与检查、督促新建、改建住宅的公建配套…晴川街道详细介绍

我要对“晴川阁”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