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旅游景点

应城孔庙

应城孔庙景点照片

应城孔庙旅游景点介绍

位于人民公园内的孔庙

  应城孔庙位于人民公园内,它既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代建筑,又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儒学圣地。1986年3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应城孔庙孔庙的历史

  隋唐时期,为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朝廷推崇孔子,提倡儒学。应城知县韦思谦于唐?显庆元年(656年)开始在县治兴儒学,建黉舍,但由于史料不详和时间久远,它建在什么地方,已无从考证。

应城孔庙宋代孔庙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尊孔子为“人伦之表”,儒学为“帝道之纲”,全国因此大兴崇尚孔子和儒学之风。在这种大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应城县令谢良佐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在县署的东边(现孔庙所在位置),修建了学宫,谢良佐在理政之余,常亲临学宫授课,他“言论闳肆,善于启发”,一时学风大兴,学者蜂至。只可惜,学宫不久毁于战乱。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刘炳任应城县令,兴儒学,修学宫。但学宫很快就再次毁于兵火。

应城孔庙明代孔庙

  明朝是全国孔庙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贾严在原址重建学宫,洪武十年(1377年),应城并入云梦,学宫随之废弃。洪武十三年(1380年),应城恢复县治,知县韩子忠、训导陈居敬重建学宫,限于当时的财力,学宫建得很粗糙,不久便倒塌。明景泰七年(1456年),知县夏玑重修学宫,修建大成殿、庑、门、池。明天顺五年(1461年),德安府知府周铎将整个学宫增饰一新,并在大成殿的后面新建了明伦堂(为学宫讲堂)。天顺八年(1464年),德安府推官章颙大兴土木,在明伦堂前辟两斋:左边的取名“日新”,右边的取名“时习”;在明伦堂后面修建了讲堂、神厨、神库、馔堂(后来这些建筑都改为教谕办公处);在明伦堂的东面修了万钟仓(后来改为学生宿舍);在明伦堂的左边修了大门,在门的左边修了文昌祠,门的东面、西面修了教谕、训导办公处;在明伦堂的东北建了射圃,依射圃修了一个供人小憩的古色古香的亭子。这样,学宫就形成了文武两教地。只可惜不久,学宫再次毁于灾害。

应城孔庙应城孔庙历史

  应城孔庙正式建成并以“孔庙”之名传于后世,是在明成化七年(1471年),由知县汪清改造原学宫而成。应城孔庙在建筑风格与布局上,以山东曲阜的孔庙为蓝本,既仿帝王宫殿之制,又有着儒家思想文化的内涵。当时重建了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供奉孔子塑像(或牌位)并在此进行祭祀活动。新建成的大成殿为五楹,高三丈有余,较已毁的学宫“深倍之,广再倍之”。大成殿的两翼为庑;前面建了大成门、棂星门,它们各宽三楹;后面建了明伦堂,宽五楹;大成殿的东西为斋室,高度次于殿,深度次于堂。此次增修了膳堂、澡堂,添置了用于祭飨和鼓乐的器具。建筑前修有泮池、泮桥,建有三坊和石龟,规模颇为壮观。建筑布局为轴对称式,院落沿中轴线南北排列,同时向左右两翼均衡展开;在空间上层次分明,主体建筑大成殿雄踞中央,坐北朝南,周围建筑参差错落,前拱后卫,庭院之中,点缀以双桂双柏,整个孔庙建筑布局合理,疏密有序,金碧辉煌,气势宏伟。其中的每一个建筑物,甚至一石、一柱、一花纹、一雕饰,无不蕴含着应城人民的智慧,并以其深广的内涵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汪清作《重修儒学记》记述了孔庙修建的过程。

  成化十年(1474年),当时的德安府知府计昌把“文昌祠”改为“乡贤祠”,并把它迁到了学生宿舍的北面。明正德元年(1506年),提学陈凤梧又把乡贤祠迁到戟门(大成门)的左边。正德九年(1514年),教谕曹俦在“日新斋”的南面建“兴贤门”。正德十五年(1520年),知县周冲在大成门的左边建了“名宦祠”,把“乡贤祠”移到了大成门的右边。

  明嘉靖四年(1525年),大成殿倒塌,知县冯宗龙重修。嘉靖十三年(1534年),知县李调元在大成殿的东边建了“敬一亭”、“启圣祠”。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知县张叔宗对大成殿及周围建筑进行了维修。

  明万历十一年(1538年),大成殿又一次倒塌。知县陈扬产万分着急,他想孔庙是儒学圣地,如果在他任期内消失,他将成为应城的千古罪人,但他自己又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也不能向老百姓乱摊派,只好向上级请示。德安知府齐一经、推官钱士完得知此事后,带头“捐七十金”。随后又张贴布告,号召应城的乡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重建孔庙这件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好事,人们踊跃捐助,重建孔庙的木料、砖石在数日之内就筹集完毕,所需资金也很快到位。在知县陈扬产的主持下,工程从三月开始,十月竣工,重建了大成殿、两庑、名宦祠、乡贤祠、棂星门、大成门,按原来的样式重修了露台,并使之较原来增高三分之一。此次重建还更换了其它建筑糟朽的檩、枋、梁和残破的瓦兽件,补建了残缺的庙墙。修复后的庙宇,较之以前更为宏伟。孔继皋作《应城县学碑记》详细记述了此次重修的情况。

  万历十五年(1578年),教谕刘晖德率庠士杨名时、张于位等捐款改造棂星门,高度仍保持为五尺;在棂星门正南十丈许、大道以北的地方,用陶砖做了一个屏,宽四丈五尺,高一丈七尺五分。还重修了大成殿、东西庑、启圣祠、名宦祠、乡贤祠、大成门、礼门、义路等处。

  由于时局动荡,战火连绵,自明万历十五年教谕刘德晖改造孔庙后的近百年间,孔庙没有大修过。虽然孔庙的规模尚存,但孔庙内殿、庑、门、池等建筑大多被毁坏。清康熙七年(1668年),应城知县樊司铎、教谕吴元馨认为,孔庙如此倾颓,不能表明邑人尊崇孔子的心志,不修好孔庙,本县学子就没有良好的环境研讨文章,以前人才辈出的盛况将不复存在。于是,他们广泛联络乡绅,重修孔庙。吴元馨作了《重修儒学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新任知县齐国政到孔庙行礼完毕,目睹孔庙摇摇欲坠的情景,联想到当今圣上崇尚儒学,为天下孔庙御笔亲书“万世师表”,下决心要重修孔庙,以表尊敬孔圣人之心。但想到他自己能力有限,就向上级求助并得到支持,他拿出自己全年的俸银,再联络几位志同道合者,备齐了木石及工匠所需费用,于冬季农闲之时开工,按原来的式样重修孔庙,于次年农忙之前基本完工。随后添置了仿古祭器、乐舞器。孔庙修好后的秋闱,应城学子捷报频传,齐国政欣然提笔,写下了《重修儒学记》。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县李可寀、雍正七年(1729年)知县唐琳相继捐俸维修孔庙。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县金曾初到应城,拜谒孔庙,看到“宫墙以隳坠”,当时就发出“既读其书,当勿亡其本”的感慨,当即带头捐出俸银,并鼓动邑绅捐银重修孔庙。整个工程用时将近三年,重修了大成殿、大成门、棂星门、东西庑、乡贤祠、名宦祠,新建了“忠义孝弟祠”。重建后的孔庙“美景当前,壮若凌霄”。万中瑢作《重修县学记》记述了重修过程。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经过几十年的风雨侵蚀,孔庙又只剩下几间破烂不堪的旧房子了,应城知县奚大壮以为无学不兴,无校难以脱愚,毅然出俸整修,以利士子之学。此修废肇新之举,百姓交口赞誉,踊跃参与。

  清道光三年(1823年),教谕鲁寿邦倡捐增建“崇圣祠”、“忠义孝弟祠”、“贺文忠公祠”等祠,并维修了“龙门”。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知县纪昌期看到孔庙破烂不已,就捐出俸银,并倡导有识之士捐资维修。工程从暮春开始,到中秋竣工,修了大成殿、泮池桥栏、贺文忠公祠、忠义孝弟祠等。由于此次只募到500余两银子,孔庙中的许多建筑如名宦祠、乡贤祠、黉墙等因经费不足而缓修。纪昌期在《重修儒学记》中对此遗憾不已。道光十八年(1838年),邑绅吴毓梅捐资维修“名宦祠”、“乡贤祠”,重建了一道黉墙,不仅完成了纪昌期的心愿,而且还新建了祭器库、乐器库、更衣所各六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知县鲍光霱拨充公款并募捐了部分资金维修了神牌、通墙。

  清咸丰元年(1851年),教谕陈绍治倡捐在朱红色台阶下面铺垫石块。咸丰四年(1855年),孔庙的神牌、殿、庑等建筑大半毁于农民起义军的炮火中。

  清同治八年(1869年),知县唐基甲再次募捐补修孔庙。

  孔庙虽历代都有所毁,而各朝又都有所修。清末遗留下来的孔庙仍巍峨壮观。大成殿为五楹,面积有209平方米,殿高10米,宽20米,深14米,歇山重檐,斗拱翘角,殿内宽敞轩昂。屋脊为宝瓶与兽吻,造型壮丽,结构精巧。殿前台阶一米有余,有古柏两株,苍翠挺拔,西边一棵曾遭雷击,数年后重发新枝;殿后有桂树两株。双桂、双柏相映,平增几分古色古香。明月之夜,孔庙大门前的泮池里有“双月映照”(在泮桥两边的泮池中,能看到一左一右两轮明月),这使得双柏掩映的孔庙更显得庄严肃穆。大成殿内,供有“至圣先师孔子”塑像,并有“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的碑文,碑文系清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至书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奉敕文敬书,由湖广德安府应城知县许霖吉立。殿内还悬列清朝历代皇帝御颁的匾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御书“万世师表”;雍正二年(1724年),颁额“生民未有”;乾隆元年(1736年),颁额“与天地参”;嘉庆四年(1799年),颁额“圣集大成”;道光十年(1821年),颁额“圣协时中”;咸丰元年(1851年),颁额“德齐帱载”;同治二年(1863年),颁额“圣神天纵”;光绪元年(1875年),颁额“斯文在兹”。

  在封建社会大兴科举的年代,孔庙历为县级生员参加县试的考场。县试及第为庠生,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一个台阶。科举蝉联,成为历代莘莘学子步入仕途的必经之路。明、清两代,应城中进士者多达40余人,真可谓“人材凤翔”,孔庙外的射圃,是武生考试的场所。每逢孔子的忌日,全县生员相聚于孔庙举行“祭孔”活动。而在送学之日,则集新进生员于大堂,簪挂红花,行庭参礼,知县拱立答揖,再由鼓乐吹导,谒文庙,诣大成殿,并在阶下行三拜九叩首礼。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应城县图书馆设于孔庙,藏书万册,每日开放。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应城县民众教育馆设在孔庙,这是应城早期的文化机构。孔庙大成殿和东、西庑是文物陈列室,当时陈列有各种生物标本和文物(如太平军攻打应城的大炮)。陈列室长年对外开放。县图书馆设在大成门,楼上是藏书室,楼下两边是阅览室。

  1933年,县图书馆改称县立通俗图书馆,藏书增至2万余册,书库和阅览室在大成门楼上,楼下两侧东为图书室,西为儿童阅览室。

  1938年10月,应城沦陷,孔庙内的图书馆闭馆。

  1956年6月1日,应城县图书馆在孔庙正式开馆。大成殿为阅览室,大成门为办公室和书库。

  1957年10月,应城县博物馆设于大成门,孔庙由图书馆和博物馆共同管理。

  1962年,县图书馆、博物馆均并入县文化馆。这时,孔庙由县文化馆管理。就在这一年,孔庙大成殿改建为“应城县革命烈士祠”。

  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孔庙仅存大成殿、大成门、乡贤祠、名宦祠、泮池、泮桥。1966年初,由县文化馆主持,对孔庙进行了维修,更换了糟朽的檩、枋、梁和残破的瓦兽件,彩画了大成殿等建筑。1971年,县民政局对孔庙进行维修,把大成门两边的乡贤祠、名宦祠改为砖砌平顶房;改大成殿屋脊宝瓶顶与兽吻为水泥云卷纹,屋面为绿色琉璃瓦;掏出了大成殿内柱(金柱)内的白蚂蚁,并往中空的柱中注水泥,辅以钢筋支撑;拆除龙凤雀替承托,四面修建了60公分高的水泥镂花栏杆;东、南、西三面沿金柱起一米的矮墙,东、西面矮墙上为玻璃格窗,南面矮墙上为玻璃戟星门,北面起山墙;柱饰红漆,室内刷白;地坪改砖面为水磨石。1992年,园林处对孔庙进行了维修,把“大成门”改为“至圣门”;对大成殿进行了勾抹清垅;重新彩画了大成殿的门、窗、檐、柱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儒家思想作为社会统治思想的地位已成为历史,孔庙也改变了供人们崇奉膜拜的性质,成为反映民族文化传统和艺术创造精神的珍贵历史遗存。现应城孔庙仅存的大成殿与门前的泮桥一起,默默地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应城孔庙其他介绍

  应城的孔庙在应城公园内,是一处具有千年历史的建筑景点和儒学圣地。

  应城孔庙作为儒学圣地,源于黉学。唐·显庆元年(656年),韦思谦任应城县令,始建黉舍。至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令谢良佐于县署衙的东边,修建了学宫(即孔庙)。南宋·绍熙年间(1194年),刘炳宰应城,兴建儒学,后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贾严又重建。明·景泰七年(1456年),知县夏玑修殿、庑、门池;明·天顺五年(1461年),知县周锋又增饰一新,并建明伦堂。八年(1464年),推官章禺于堂前辟两斋:左曰“日新”,右曰“讲习”,后为讲堂。不久,又毁于兵祸。

  孔庙正式建成并传于后世,则是在明·成化七年(1471年),由知县汪清主持,重建大成殿五楹,高三丈,并有大成门、东西庑、明伦堂以及泮池、石桥、门前三坊和石龟等,建筑规模颇为壮观。大成殿总面积209平方米,殿高10米,歇山重檐,斗拱翘角,殿内宽敞轩昂,屋脊为宝瓶顶与吻兽,造型壮丽,结构精巧。殿前台基一米有余,植有古柏两株,苍翠挺拔,西边一棵曾遭雷击,数年后重发新枝;殿后植有桂树两株。双柏、双桂相映,更增几分古香。而孔庙大门前的泮池和建造于泮池上的石拱桥,夜晚又有“双月映照”(在桥的两边泮池中,能看到一左一右的明月),使古柏、双月映照的孔庙,更显得庄严肃穆。大成殿内,供有“至圣先师孔子”塑像,并有“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的碑文,系清·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至书奉康熙二十五年七月初四勒文敬书,由湖广德安府应城知县许霖吉立。殿中还悬列清朝历代皇帝御赐的匾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御书“万世师表”,雍正二年(1724年),颁额“生民未有”,乾隆元年(1875年),颁额“与天地参”,嘉庆四年(1799年),颁额“圣集大成”,道光元年(1821年)颁额:“圣协时中”;咸丰元年(1851年),颁额“德齐帱载”;顺治二年(1863年),颁额“圣神天纵”;光绪元年(1875年),颁额“斯文在兹”。为纪元盛典,殿左为祭器库,右为乐器库;东西庑之南为更衣所。殿后有魁星阁,阁壁彩绘魁星像。另有戟门,在两庑前,即大成门,左建名宦祠,右建乡贤祠。

  在封建王朝科举时代,孔庙历为县级生员的考场。每逢开科之时,四乡学子即赴考应试,县试及第即为庠生,取得府试资格,府试及第即为“郡庠生”,也就是秀才。再经省试及第称举人,凭朝延会试及第为进士。科第蝉联,成为历代莘莘学子步入仕途的必经之路。在应城,明清两朝中进士者达40人之多。孔庙外的北边,还置有射圃,是监考武生的考场。每逢孔子的忌日,全县生员则相聚于孔庙,举行“祭礼”。而在送学之日,则集新进生员于大堂,簪挂花红,新进生员行庭参礼,知县拱立搭揖,鼓乐吹导,率领谒文庙,诣大成殿,阶下行三拜九叩首礼。

  孔庙虽历代有所毁,而各朝又都有所兴建,且渐臻完善。诸如“崇圣”、“忠义”、“孝悌”、“贺文忠公”诸祠以及“名宦祠”、“乡贤祠”等也相继修建。千百年来,孔庙一直成为应城尊儒兴学的圣地传承于世。至今古迹犹存,形貌仍在。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应城孔庙”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应城孔庙”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