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山旅游景点介绍
大悟山,原名少华山,属大别山脉,主峰金顶,海拔813米。其东南麓原建有寺(即大悟寺),俗称老庙。枕高山,傍溪流,佛殿数重,有藏经阁、读书院。门前枯藤老树,劲枝横突,郁郁苍苍。院中有古井,冬暖夏凉,终年保持固定水位。
大悟山发展历史
大悟山,抗日战争时期,是鄂豫边区党委、行政公署和新四军五师首脑机关驻地,为鄂豫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它西扼平汉铁路,南控江汉平原,直接威胁武汉,是插在华中日寇腹地的一把利剑。
1942年11月,新四军第五师利用战斗空隙,集中了37、38、39、43团和特务团约七、八千人在大悟山区进行整训。日华中派遣军总司令烟俊六获此情报,迅急调兵遣将,集中3万多日伪军,分别从孝感王家店、花园、小河溪,黄陂长轩岭、东阳岗以及本县河口、夏店等驻地出动,分14路向大悟山合围、包抄,妄图“围歼”我五师主力。
1942年12月16日上午,五师司令部接到敌情报告,立即通报各军分区。李先念根据敌情对部队行动作了全面部署。决定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略行动,暂避敌锋芒,突出包围圈,把部队转移到外线,相机打击敌人,以粉碎敌人的“扫荡”阴谋。并把在大悟山里的党、政、军机关和战斗部队分为五路:以13旅37团为司、政机关的掩护部队,由步竹岭经夏店向四姑墩方向转移;边区党委、行政公署等机关、部队向彭陈店、汪洋店方向突围,然后向应山方向转移;13旅旅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特务营及其他部队由南冲出发,经新屋畈、滚子河、芳佳畈向赵家棚方向转移;驻小悟山的14旅向陂安南方向突围;其余部队均向西突围。为迷惑牵制敌人,留45团一个营、37团一个营配合礼南县大队,在大悟山区分散游击。黄昏以前,各路突围部队均离开驻地,向指定路线转移。
次日晨,大雾迷漫,十步之外不见人影,日寇一部刚从浓雾中爬上石人山、云台观,就遭到我37团、45团两个营及礼南县大队猛烈阻击。俄顷,大雾消散,我们的战士便钻进密林,从隐蔽处向敌人射击,继续与敌人周旋。下午,敌人虽已合围,但不见我军踪影,又不习惯山地战,面对大、小悟山绵延的岗岭、纵横的山壑、突兀的怪石,松风如吼,象埋伏有千军万马,日寇早已惊魂不定。而我军则利用有利地形,分散游击,东打一阵,西打一阵。敌人不知虚实,手忙脚乱,慌忙架起大炮、小炮,东边枪响向东轰击,西边枪响向西轰击。敌又派来3架飞机,在大悟山上空盘旋,始终发现不了目标,只好狂轰滥炸一阵,灰溜溜地飞走。当日,日寇经一天苦战,一无所获。夜晚,他们面对落寞空山,又害怕伏军夜袭,提心吊胆地在新屋畈、白果树湾、滚子河、水灌冲一带,架起篝火,坐以待旦地熬了一夜。
18日早晨,日寇放火烧毁了许多民房,焚烧了战死的日军尸体,带着一部分伤兵,退出了大悟山。当敌人围困大、小悟山之时,我插入敌后的各旅及一、二军分区部队乘敌据点空虚之际,分别向平汉铁路、河汉公路的敌人据点,发动袭击,给敌人以重大杀伤。37团袭击了敌夏店据点;38团在应城高庙,击毙日寇官兵百余名。1942年12月19日,我军突围机关、部队在外线经过几天激战,又返回大悟山驻地。
这次日寇“扫荡”大悟山历时4天,在大悟山区周围百余里的89个村镇,焚烧房屋974间,惨杀无辜平民40余人。
大悟山反“扫荡”战,受到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赞扬,他说:“五师在鬼子伪军的重重包围下,一夜之间神不知鬼不觉地突出了重围,真是好样的!”
大悟山原名少华山,为千年佛教圣地。相传隋朝末年,南阳王伍云昭不愿归顺李渊父子,被唐兵追杀至少华山万丈悬崖,无路可逃,便长叹一声“天绝我也”,纵身跳下,幸好被崖下洞中老道所救。后来伍云昭觉此山雄奇不凡,远离尘世,居之使人超然物外,便在此落发为僧,并始创少华山金顶九龙禅寺。从此,少华山便与佛教结缘,后来少华山佛事虽几经兴衰,但仍绵延不绝。
据史料及佛经《禅门日诵》记载,明朝1393年间,进士出身、曾任布政使、按察使、通政使的李道元,因“蓝玉”案,其党一万五千人被诛,李逃往少华山出家,自起法号“丧吾”。丧吾和尚在少华山清心崖静心修持而悟道,遂将少华山改名为大悟山,大悟山一时成为佛教圣地。自此,大悟山的名称便沿袭至今。
大悟山景点
狮子岩位于大悟山的南坡,其形如一打盹的猛狮。山林苍翠时,它像是趴在绿枝丛中,只露出脑袋,享受天地间的清风吹拂。它可是一只幽默的百兽之王,把一顶对它来讲略小、其实硕大的石笠戴在头上,准备着挡日头呢!它看上去不是狡猾的那一类,但切莫低看了它的勇猛彪悍!或就在此刻它一起身,那威猛的气势,一定像大悟山的松涛,震撼人心!
大悟山群峰怀抱中有座风景秀丽的观音湖水库,水库溢洪道下泄的流水,蜿蜒流过丛林山涧,绕过寂静的山村,也穿过村旁的石拱桥。流水的下游,再次依山形地势筑坝蓄水,便是被命名为金盆浴鲤的水库了。环坐在水库周边千姿百媚的群峰,像赖不住寂寞似得,把山体的一部分伸进水中,远远望去,恰似鲤鱼游在水盆中。如果暮色初上,看上去更像是几尾黑色的鲇鱼嬉戏山脚的水边,悠闲地让人羡慕极了!
大悟寺位于大悟山主峰金顶上,又名龙潜寺,俗称“老庙”。据明弘治年间《黄州府志》载:“大悟山,在治西北(黄陂县)120里,上有大悟寺,洪武祖师悟道于此处”。相传,隋唐时期,大悟山称“少华山”。
明太祖洪武年间,有一得道和尚名“丧吾”,云游至此,见群峰屹立,烟雾飘渺,天地灵气,聚于此地,便向山主讨要一袈裟之地。山主认为一袈裟能盖多大地盘,便满口应承。孰料,丧吾和尚袈裟一甩,竟罩住了金顶和周围的几座山头。山主后悔不已,但知其为得道高僧,也只好作罢。丧吾得此宝地后,首先在金顶东边的山洼修一口水井,同时招收弟子、请来工匠,修建庙宇。建寺所用木料均由所修水井中取出,直到寺庙即将建成时,木工说:“杉料够用了。”井中便不再向上生木料了。寺庙建成后,为感谢山主,丧吾用手指在庙西石壁上抠写出一尺见方的十二个大字:“施主张天成六时念佛僧道元”。自此,丧吾和尚声名远扬,方圆数百里的信徒纷纷前来大悟道法,人们该称“少华山”为“大悟山”。
大悟寺枕高山、傍溪流,佛殿、藏经阁、读书院,翘角飞檐,古朴庄严。门前枯藤老树,松竹茂盛,有7株古树银杏,大数围,高30米,主干凌云,劲枝横突,郁郁苍苍,荫蔽天日。院中有古井,冬暖夏凉,终年保持固定水位,不枯不溢。该寺始建于唐,盛于明清,全盛时,统境内黄龙、白龙、林泉、云台、朝阳、青龙、兴隆、老山等八寺,为一方主庙。几经战火,庙宇已荡然无存,仅剩一些雕花条石、础磴之类。北山坡有卧石,上刻“三塔凌云”四字。据传,庙后原有三塔,两座毁于雷火,“丧吾(舍利)塔直到建国前才被拆除。塔旁有一碑,尚树立平正,碑体完好,高2米,宽1米,前书:“丧吾和尚名道元,黄安人也,姓李。”全文数千字,叙及丧吾身世,已年久石质风化,文字漫灭。乱石中还有一些零散的断碑残碣,分别可辩“贞观”、“嘉靖”、“道光”等记述年代字迹。其中明代嘉靖一块断碑,详载了该寺田产、座落及贵重文物金炉、玉瓶等事。关于“煨金炉”,在这一带传说较久远。说它是一个镏金香炉,乃稀世之宝,炉里燃香,不论多大风,香烟总是冉冉一线直上,不偏、不倚、不散、不灭。这香炉后被王和尚盗往上海,以一千元卖给了古董店。庙后数百步,有石兀起,广数米,壁翘如斧削,上凿“摩崖岩”,字一尺见方,前题:“六时念佛”;后款:“僧道元”,笔力遒劲,明晰如初。
沿着大悟山南坡、界岭村“四清”水库旁的蜿蜓小路迤逦而上,山谷中满眼参差怪石,奇花异木。峰回路转,忽闻水声激越,循声望去,一挂山泉飞流如注,其顶端泻出处飞珠溅玉,水雾弥漫,自数百米深谷底遥遥望去,似与云天相接,这就是大悟山古八景之一的“一线穿云”了。有人曾作诗云:“织女梭中线一条,为何不敛挂云霄?杏然引出银河水,俨若高悬玉带桥。贯日穿云光郁郁,通天达地影迢迢。大圜此处垂纶久,应有鳌鱼奉圣朝。”
仙姑洞,至今仍在,洞前橘树早已不存,因洞周围有丰富的铜矿石,经后人长年开采,到处坑道纵横,洞口也被堵塞大部,只能爬行进洞。据曾爬进洞中探险的人说,洞内漆黑不平,洞径曲折,渐深渐阔,洞顶钟乳石倒悬,四壁伏满蝙蝠,因愈深愈险,不敢深入,半途而返。
石人山,位于新城镇西南,主峰海拔456.2米。康熙三十四年《孝感县志》:“白云山距邑百二十里,一名石人山。自狮子崖至白云山,皆大悟山之支也。元白平章察罕隐居于此。”
石人山,山势陡峭,林木丛密,主峰西北侧,有石人,端立长思,俗称石婆婆,10余公里外犹楚楚在望,愈远愈肖。民间传云,石婆婆西侧,原有石公公,两两相对,如泪如诉,后来石公公被毁于雷震,“身首”异处,横卧坡下。这一带民间,千百年来,从石公公遭雷击的下场,编述出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
大悟山地理环境
大悟山自然景观丰富。旧说有8景,又说有72景。其中有飞崖断壁的“天生桥”,险拔幽邃的“吊崖洞”、“石人山”石人栩栩,“狮子岩”怒狮欲跃等等,无不景象秀绝。每当日丽风清,攀藤附葛,登最高峰金顶,顿觉天高地厚,心胸为之一爽。清光绪十一年《孝感县志》载明沈惟柄《登大悟山诗》云:“积雪千寻界紫霄,山灵策我上扶摇。苔花绣石堆云锦,枫叶经霜剪绛绡。槛外秋云生大别,望中风雨过南条。雁堂柏子无消息,万壑天箫吼暮潮。”大悟山属大别山脉,主峰金顶,海拔813米。其东南麓原建有寺(即大悟寺),俗称老庙。枕高山,傍溪流,佛殿数重,有藏经阁、读书院。门前枯藤老树,劲枝横突,郁郁苍苍。院中有古井,冬暖夏凉,终年保持固定水位。
山间峰峦起伏,溪涧纵横,气候清爽。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环山植被稠密、湿度大、水气蒸发升腾,形成轻云薄雾,游离飘忽,倏隐倏现,或浓或淡,有时覆盖如帽,有时缠绕如带,山乡人每以山间云雾变幻预测天气,为之谚云:“有雨山戴帽,无雨云缠腰。”
大悟山又是驰名中外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它北依大别,南窥江汉,处平汉铁路翼侧,扼南北交通咽喉,进可以据三关,通豫皖,预驰中原。早在建党初期,徐海东就以大悟山为基地,建立农民自卫军,点燃了农民革命武装斗争的烽火。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又是中原抗战前哨,中共鄂豫边区党委、行政公署及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先后移驻大悟山区。大悟山区成为鄂豫皖湘赣边区抗日战争指挥中心。
大悟山,是大悟县与孝昌县的界山。大悟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至大悟县夏店望夫山,南至孝昌县小悟乡,西至大悟县栗林店的大兴垴,北至大悟县新城镇的马吼岭。
大悟山其他介绍
大悟山属大别山脉,主峰金顶,海拔813米。其东南麓原建有寺(即大悟寺),俗称老庙。枕高山,傍溪流,佛殿数重,有藏经阁、读书院。门前枯藤老树,劲枝横突,郁郁苍苍。院中有古井,冬暖夏凉,终年保持固定水位。据传,该寺始建于唐,盛于明清。全盛时,境内统有黄龙、白龙、林泉、云台、朝阳、青龙、兴隆、老山等8寺,为一方主庙。后数经战火,林木遭破坏,老庙已荡然无存。北山有卧石,横刻“三塔凌云”。原有庙后有3塔,两座早毁于雷火,丧吾舍利塔,直到解放前才被拆除。该塔旁立碑,高2米,宽1米,碑文磨损,模糊不清,仅前行数字约略可辨,云:“丧吾和尚名道元,黄安人也。姓李。”庙后数百步有青石兀起,广数十米,峭如斧削。摩崖碑题:“六时念佛”,后款“僧道元”。笔力遒劲。
大悟山川锦秀,物华天宝。以北部五岳山、西部娘娘顶、南部大悟山、东部仙居顶四大主峰构成地貌的基本骨架,形成环河、滠水、竹竿河三大河流,跨越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兼有南北气候之特点,水、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4.9摄氏度至15.7摄氏度,降水量1115毫米,日照时数2153小时,无霜期227至242天,境内大小支流324条,总长1217公里,总流程197公里,水库128座,塘堰2.6万处,总蓄水量4.2亿立方米。大悟土特产品品种繁多,乌桕树是大悟的县树,年产桕籽500万公斤,居全国县级产量之首;中药材286种,尤桔梗著名;花生、鲜桃、桐油产量居全省之冠。大悟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藏有37种140处矿地,其中金、铜、磷、萤石、大理石、花岗岩品高质好,易于开采,斐声中外。磷储量12489万吨,居湖北省第二位,国家“八五”计划重点投资项目黄麦岭磷化工程已建成投产,是国家矿肥结合项目第一家。大理石、花岗岩储量1.5亿立方米,有孔雀绿、汉白玉、墨灰、虎皮、枫叶红、芝麻花等10多种,其中孔雀绿大理石是石材系列中的精品,目前整个亚洲只有我县和台湾仅有,已建吕王华龙、彭店中太、丰店加达、金城云石四个10万平米大理石加工企业。
60年代末,老庙旧址新建平房数十间,为孝感县小悟区林场,再东行里许,为大悟县石咀村茶场。大悟山种茶历史悠久,清人诗云:“万事吾姑舍,青山便是家,穿云寻古寺,和露摘新茶。”。山间峰峦起伏,溪涧纵横,气候清爽。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环山植被稠密、湿度大、水气蒸发升腾,形成轻云薄雾,游离飘忽,倏隐倏现,或浓或淡,有时覆盖如帽,有时缠绕如带,山乡人每以山间云雾变幻预测天气,为之谚云:“有雨山戴帽,无雨云缠采腰。”
大悟山自然景观丰富。旧说有8景,又说有72景。其中有飞崖断壁的“天生桥”,险拔幽空邃的“吊崖洞”、“石人山”石人栩栩,“狮子岩”怒狮欲跃等等,无不景象秀绝。每当日丽风清,攀藤附葛,登最高峰金顶,顿觉天高地厚,心胸为之一爽。清光绪十一年《孝感县志》载明沈惟柄《登大悟山诗》云:“积雪千寻界紫霄,山灵策我上扶摇。苔花绣石堆云锦,枫叶经霜剪绛绡。槛外秋云生大别,望中风雨过南条。雁堂柏子无消息,万壑天箫吼暮潮。”
大悟山又是驰名中外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它北依大别,南窥江汉,处平汉铁路翼侧,扼南北交通咽喉,进可以据三关,通豫皖,预驰中原。早在建党初期,徐海东就以大悟山为基地,建立农民自卫军,点燃了农民革命武装斗争的烽火。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又是中原抗战前哨,0鄂豫边区党委、行政公署及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先后移驻大悟山区。大悟山区成为鄂豫皖湘赣边区抗日战争指挥中心。
大悟,原名礼山,距大悟县志记载,建县前分属河南省罗山、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黄陂、孝感两省四县,1951年才改名大悟。因此大悟人性格兼顾南北,语音南腔北调。据权威考证,不同语音竟有七种之多,民间更有九腔(亦或九乡)十八调的说法。一个四世同堂家庭有五种(保守数字)不同腔调是不稀奇的。故此每每让不明就里的外乡人误认为置身于联合国,直听得晕头转向,瞠目结舌,昏倒为止。性格中则兼有河南人的憨厚耿直倔强,有黄陂孝感人的狡黠小气市侩,也有黄冈人的刁蛮和霸道。。还有本地土著(如果算土著的话)的精明和热情。按大悟的区域分,一条河(澴河)的人,主要指三里、大新、东新、城关、阳平、芳畈多精明强干,有韧性,善交际;三里、东新、大新人聪慧早熟,匠心独运,从事建筑装潢及客货运输业者居多,建筑业者主要集中在武汉、天津、沈阳、十堰等地,其中不乏百万,几百万甚至过千万的建筑富翁。芳畈挺进北京以做小商品生意为主,据说已在京形成了“芳畈街“,部分成功人士就此过上了住有房,出有车的京城小康幸福生活,强劲发展态势直逼美国纽约的唐人街。阳平人背靠大树好乘凉,地理位置特殊,是典型的靠山吃山且暂无近忧。高店人争强好胜由来已久,论理常常让拳头说话,颇有当年水泊梁山好汉的威猛气势,遇事强出头,在广东也打开了一片新局面。曾一段在广州(特别是火车站)闯出了闻名遐迩的”高店帮“的新景象。丰店、宣化人因地近河南,多带有河南人憨直倔强,认死理,喜抬杠,爱争辩的秉性,说通了的事,再贵重的东西只管免费拿走,不服气的人或事,一根金条买根绣花针都难,因此常常吃了哑巴亏还想不出所以然来。黄站、吕王、四姑是人人皆知的老苏区,革命年代许多年轻力壮的好儿女为了新中国,抛洒了一腔热血,民间有云”山上少了一代树,村里少了一代人“,剩下的老弱病残一代代相袭,智慧量略显不足,加之地理环境的劣势在大悟发展先天不足,相对滞后。当地人性格木纳内向,对外相对封闭,但待客热情,请客吃饭倾其所有,哪怕下餐了无着落;对内宗族房头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思想严重,人们相互之间吃请多,赌性重。彭店、新城人性格相仿,本分善良温顺,安于现状,对土地感情最深,是大悟赫赫有名的“地膜花生”的发祥地,因此,全国、省、市、县的各种农村工作的实验基地也爱在这里开展,只因为在此可操作性比较强,实验效果明显。夏店、刘集、河口人性格桀骜不驯,对强权不屑一顾,天生幽默多动,不守本分者比比皆是,浮夸摆阔者也不少,做生意者众多,河口更是自古有“小汉口”的美称。当地人口味杂,几乎已接近广东人什么都敢吃的境界,是大悟许多特色菜的始作蛹者。在武汉做大小生意者多,当地人叫“下汉口”,其中捞偏门者也不乏其人。城关二郎人,本地土著,皇城脚下,几乎已可等同于首都北京的皇城根儿,天生的优越感,当地土话理所当然的成了大悟“县语”,性格精明逾回,待客热情有节,消费大方潇洒,不计后果。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大悟山”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