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渡槽旅游景点介绍
春华渡槽,位于湖南省长沙县春华镇,渡槽长2000多米,高25米,共有108个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渡槽外观秀美,气势雄伟,巍然古朴,像一条莽莽苍苍的巨龙在这葱郁绿色中奔腾,龙头东起武塘大队夷山,龙尾止于高丰大队天鹅山南坡。1978年8月3日,渡槽竣工、引水东行。为湖南省最长的渡槽。为国内保存最完整并且正在使用的渡槽 。
春华渡槽历史事件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解决这一方水土的燃眉之急,1976年,如何利用红旗水库丰富的水资源被提上议事日程,修建春华渡槽计划出炉,附近的老百姓群起呼应。从全县各个乡镇涌来的6万劳动力担当了修建渡槽的主体力量,生产队负责提供劳动人民的口粮,湖南省水电三处担任技术指导,机械公司提供了简单的器械。除了国家供应有限的水泥,聪明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捞刀河挖沙做基。
修建硕大的渡槽,工程浩大,所需资金甚巨。地方和国家财力都有限,靠的就是众志成城,是真正的“民心”工程。“在大集体的时代里,没有工资的概念,从全县各个村镇选送的青壮年,自己带碗筷,自己带被子衣服,扎下去一干就是两三年,由生产队出口粮,计工分。”原花园村支部书记祖正辉告诉笔者,那时候,基础设施和机械设备落后,造一座渡槽要花费许多劳力和石料资源,需要集体协作,历时数月或数年才能完成。没有先进的机器,挖土打洞,只能靠人们用最原始的工具铲子、铁锹,工具下不去的地方,就用手去扒。
从旋转的石梯拾阶而上,举目远眺,一座座高大雄伟的桥墩由远及近映入眼帘。数十吨的桥墩在那个没有起重机的年代是怎样竖立起来的呢?当时曾经参与春华渡槽修建的曹福潜为笔者解惑:“春华渡槽共108个桥墩,桥墩之间间隔20米,每个桥墩由8个石墩砌成,每个石墩重量不等,最轻的也不低于十几吨。没有大型起重设备,我们只能靠人力和简单的器械用杠杆原理将石墩拉上去。上百人喊着号子,齐心协力才能扶一级台阶上去。”曹福潜用手摩挲着渡槽的桥墩粗糙不平的表面,感慨良多。经过数十载的日晒雨淋,笔直挺立的桥墩显出了一种厚重的沧桑感。粗壮的桥墩就像一个分足站立的巨人,单“足”就要两人才能合抱,实在难以想象它们是仅仅凭借人力就竖立起来的。
和曹福潜当时同属长沙县黄花区的朱觉良,提起那段甩开膀子建渡槽的岁月,记忆最深的是那座让他结下良缘的临时铁索桥。“修建渡槽是全县的一件大事,不止我们捞刀河以西的生产队要参加,河东的青壮年也要出力。”捞刀河宽约100米,深4米有余,建渡槽的时候三班倒,没日没夜地干,为了方便河东河西的往来,就在捞刀河上用三根钢丝绳架了一个临时的软索桥,桥上铺了竹板,约三米宽,有人过往时,桥面便会轻轻地摇晃。“建桥的时候,为了犒劳我们,每天晚上河东都会放电影,她也跑来看电影,一来二往,我们就熟悉了对方。”朱觉良黝黑的脸上,显出一抹久违的红晕,“当时看的是《吉鸿昌》,看到银幕上全军覆没的时候,人群都发出惊叹的声音,我却只看见了她微微出汗的鼻尖。”看完了电影,朱觉良送爱慕的女孩过河回家。夜,清凉如水,凉风习习,铁索桥的间隙可窥见粼粼波光,调皮的孩子在铁索桥上东奔西跑,软索桥摇摇晃晃,女孩吓得花容失色,朱觉良一把牵住了女孩的手,这一牵就是数十年。
久旱逢甘霖,渡槽修建好以后,春华从颗粒难收的贫瘠之地一跃成为五谷丰登的鱼米之乡。1985年,在全省开展的大规模吨粮田建设竞赛中,春华连续三年拔得头筹,创造了“三捧金杯”的佳话。1987年春华成为湖南省第一个成建制过吨粮的乡镇。
春华渡槽历史意义
因为年代久远,作为国内保存最完整并且正在使用的渡槽,春华渡槽从绚烂归于平淡,渡槽的石方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磨损,纵是如此,仍然无损于渡槽在当地人心里的高大形象。
“每次看到高耸天空、横跨田野的渡槽,心里就会浮现出当年热火朝天建渡槽的场面。”朱觉良说过。
大气磅礴的春华渡槽时至今天,更多的是承担陆上桥的职责,但它的雄伟,它的功德,是令人叹服的。湖南第一渡槽,是一条巨龙,能降甘霖,能带动那一方人民腾飞;是一座横卧的长碑,记载了春华人民干旱岁月的辛酸,也记载下长沙县热火朝天的干劲。它记下的,是一段不能忘怀的历史。
春华渡槽其他介绍
春华渡槽
公布时代 1976年
保护级别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编号 430121—0089
公布地址 长沙县春华镇高山村、武塘村、春华村
类别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公布机关 湖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 2011.01
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以渡槽槽基为起点,两边各至30米处。
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0米处。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春华渡槽”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