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河里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炭河里遗址(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位于宁乡市黄材镇寨子村塅溪与沩水交汇的台地上(黄材镇在山间盆地),是南方地区最早的西周城址,发现于1963年初,考古工作者曾对此先后进行了五次发掘,证明炭河里遗址为西周时期某一方国的都城所在地。
炭河里遗址共出土了包括“全国十大国宝”之一的“四羊方尊”在内的2000余件文物,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2004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炭河里遗址面积约20000平方米,1963年初发现,1976年进行过小面积试发掘,1994年重新勘探,认为该遗址与青铜器有直接关系,是揭开宁乡青铜器之谜的突破口。
200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试挖掘,发现大型土台建筑遗迹,确定为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2002年、2003年、2004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不仅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和城墙,还在遗址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西周古墓葬,出土了具有本地文化特征且器物极为精美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文物 。
1959年出土“大禾人面方鼎”,专家认为出土地曾是殷商王朝后期的一个方国,即“大禾方国 。还有四羊方尊等等。
炭河里遗址文化研究
炭河里遗址(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不仅是南方地区已知最早的西周城址,也是中国范围少有的西周城址之一。其城墙构筑方法、城壕及城内布局特点、宫殿建筑类型以及城外墓葬出土的大量铜器等,是非常难得的科学史料。而炭河里遗址和炭河里文化的发现,填补了湖南西周时期历史的空白,为研究湖南乃至南方地区西周时期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形态,族群迁徙和文化交流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以炭河里遗址为代表的炭河里文化的发现和研究,为解决久负盛名的湖南铜器群的来源和性质问题找到了至关重要的突破口,连带地解决了湖南地区青铜文明的形成问题,从而牵涉到湖南先秦地方史结构体系的重建,这是炭河里遗址历史价值的又一体现。
20世纪30年代以来,宁乡炭河里遗址和周围邻近地区陆续出土了多批商周青铜器,达300余件,其中大部分出土在以遗址为中心直径不到2公里的范围内。
如四羊方尊、人面方鼎、兽面纹瓿、“癸”卣(内有环、玦、管等玉器320余件)、“戈”卣(内有珠、管等玉器1170余件)、云纹铙(伴出环、玦、虎、鱼等精美玉器)、象纹大铙(重221.5公斤)等,无一不是中国商周青铜器中的上品,被考古界称为“宁乡青铜器群”。宁乡籍此以“青铜器之乡”享誉海内外。
1959年,一尊在黄材镇出土的方鼎,其内壁刻有“大禾”二字铭文,鼎身四面各有一个人面主题图像,遂被称作“大禾人面方鼎”。尽管其名已定,但有关它的猜测一直在继续。
炭河里遗址其他介绍
炭河里遗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黄材镇寨子村塅溪与沩水交汇的台地上,是南方最著名的青铜器出土地。遗址年代约为商代到西周时期。宁乡位于长江以南,却有大量珍贵的青铜器出土,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方尊——四羊方尊,最大的铜铙和最大的铜瓿。
炭河里遗址现存主要部分为黄材河北岸与土段溪交汇处的扇形地带,城墙西南和东北分别靠近两条河的河岸,城内保存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城外新发现保护面积为21万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达40多万平方米。1963年确认为西周遗址,分别于1973年和2001年进行小规模试掘,2003年到2004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发掘了西周早期大型建筑基址、城墙遗址,清理出了七座西周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陶器。目前该地共出土了包括“全国十大国宝”之一的“四羊方尊”在内的2000余件文物。
整体看来,墓葬出土铜器种类和风格与炭河里城址采集的残铜器及以往这一区域出土铜器类似,玉器也和炭河里遗址内采集的玉器以及邻近出土戈卣、云纹铙中所藏玉器种类相同。可以确定墓葬、城址与周围地区出土铜器同属一个文化共同体。炭河里遗址的发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填补了湘江流域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缺环,找到了长期困扰学术界的"宁乡铜器群"的文化载体,同时证明宁乡黄材一带在商末周初曾经是湖南及其周围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为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等重大课题的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2005年4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06年5月,炭河里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炭河里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