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岸盈古建筑群旅游景点介绍
大岸盈古民居,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位于资兴市州门司镇鸭公垅村,系砖土木结构的湘南民居,主体建筑占地面积1490平方米,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具有典型传统的湘南民居风格。130多年来,大岸盈古民居墙垛不斜不倚,36间正房完整无缺,上中下三厅贯通一体,布局严谨,装饰简洁;九个天井的设置,使采光通风良好。镂刻烫金的神龛匾联,门板上浮雕的山水人物情景图案,龙、凤、麒麟、蝙蝠等吉祥物雕塑,安排合理,摆放有致。直径六尺的阴阳八卦图腾,木刻嵌镶在上、中两厅连接处的轿顶构架的底部,从地面上看,就是轿顶架构底部的吊顶装饰,庄重大气。
据史料考证,大岸盈兴建时,分三年作三期工程才竣工。在办圆工酒的先天,举行了牌匾楹联悬挂仪式,这在乡村民居建筑史上极属少见。其中,镂刻烫金的神龛柜上镶有“继绪思磐石,传家在肯堂”,“诒谋悠远”的祖训,旨在训导子孙成家立业要夯实根基,传宗接代贵在礼德育人。想事做人必须登高望远,不为近忧所扰。此外,中大门有木刻“高怀同霁月,雅量洽春风”的门联,中厅上方挂有“宽厚堂”的横匾,照壁中“厚德载福”、“和气致祥”的配画题文等等,既是当时理学思想的印证,也是今日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从这些门联上,我们可以看出高人雅士,总是偏爱风啊,月啊,以及梅兰竹菊的映衬。“霁月风光”是意境,是胸怀,是笔墨,更是一个大家庭的风范所在。
在大门的左边40米处,有一个古有书房,也称私塾,二层楼,砖木结构,小四围院式的建筑,这里有课堂、住房、厨房、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是族中子孙读书识字之所。私塾自1876年开课起,到1879年兰溪书院办学止。从那三年起,黄氏8岁起的孩童,至20多岁的后生,都开始读书、识字。开蒙识字,居无“白丁”,是当时人们引为荣耀之事。
神堂上方嵌挂的“武祖神”匾额,这个匾额记叙着大岸盈先祖黄泽成为朝廷效力,剿灭匪患的故事,并有陆费县主赠匾题云:“立功不朽”。这时候,正值武将黄泽成六十一岁寿庆时,亲朋好友纷纷制衣彩,送贺匾,彰显了黄氏家族的门庭兴盛。
镶嵌的“宽厚堂”牌匾,这代表着大岸盈家族克已让人,睦邻乡梓的荣誉匾。130多年前,黄氏族人把大岸盈左侧靠后的一块缓坡地开垦成能收40担稻谷(约4000斤)的禾田。但是,修禾田需要修一条引水圳,必须得从邻村王姓人屋背经过。由于以黄泥掺石灰夯实的水圳,被很多蛇和鼠打洞,水圳漏不堪补,潮湿了王姓居屋。那年王姓人找来大岸盈说理,黄氏先祖毅然堵圳断水,废田作土。王姓人感念德大岸盈家族人深厚的品德,使得王黄两姓日臻交好,代有联姻。其中,这个“宽厚堂”的匾额就是当年王姓人题赠的,黄氏先祖则以此匾警训子孙宽厚待人。
大岸盈古民居拥有较丰富的牌匾联额,足以见得大岸盈崇儒重道,提倡以纲常之道,维护家族纲纪的门风。在这里,我们能够品读出大岸盈主张以“高怀”“雅量”宽厚待人,把修身养性摆在首位,即所谓“明教化、正人心、美风俗、厚人伦”。这种典型的家族礼教文化,既有当时的时代特征,又有现代的适用性,不但可以“经世致用”,同时也为今日研究家族礼教、家族纲纪提供了实物场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教材,指引着现代教育的走向。
历史,总是充满波折。大岸盈古民居自1876年建造以来至1956年,一直由黄氏族人居住和管护。1957年至1960年,大岸盈宅院被用作“红旗人民公社”办公场所,而后又用作铁木工厂和土农药加工厂。1961年起至今,又归还给黄氏族人居住。族人迁回祖屋后,倍加珍惜,每年检漏添瓦,疏沟排水。不料“文化革命”捣毁了“宽厚堂”等牌匾楹联,砸了带花饰图案的门窗。说“宽厚”是不讲阶段斗争,花饰图案是资产阶级思想。好在神龛柜上的烫金对联和神主牌位均由村里的三个老人一块一块拆下掩藏在上厅屋的0上而幸免被毁。“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后,大岸盈族人们在祖居屋堂生活安定下来后,更加爱护先辈们留下的这份遗产。
2006年4月,为了更好的还原祖上的门风门貌,重树名家名门的风范,大岸盈贵姓族人自行组织,筹资5.4万元,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古风古韵的原则,从屋顶到地面,从骨架到饰品,从房前到屋后,全面系统地进行修缮和加固强化工作,并把民居内的所有木料饰品按原样修复,年久不见棱角没有模样的木镶“八卦图”和两条横梁衬饰飞龙,两尊膏塑麒麟及山水人物浮雕,拂尘拭净后,恢复了原貌,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岸盈古民居的风采神韵。
作者:黄醼菁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大岸盈古建筑群”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