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塔旅游景点介绍
龙吟塔位于怀化市沅陵县沅陵镇高明村,是沅陵三塔之一,始建于明代,清嘉庆年间修四层中止,道光二十七年(1847)复修。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昭修缮,加至七层,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竣工。该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砖砌,高42米,塔座直径7.6米,占地面积500平方米,葫芦形宝顶,每层开四窗,各有木梯可登塔顶,塔檐以筒瓦盖面,檐下各层装饰不同,堆下檐以砖制斗拱呈托,二层外有五个石雕佛缘,复修时将石雕抹灰重塑,南面开拱门,刻书“龙吟塔”,塔座以八方花墙环护,墙外有《重建龙吟洲宝塔》碑记一通,二面刻字,保存完整。1996年1月湘政发【1996】1号公布为第六批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自墙基起,东、南、西各100米处,北至200米处。
龙吟塔历史背景
龙吟塔在县城之东约5公里的江心岛屿河涨洲上,四面环水,最高海拔120米。洲上原有广福寺,龙吟塔系广福寺内之浮屠,因洲旁水声似龙吟而得名。广福寺颓塌后,洲上佛教遗存便仅此一塔。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碑文记载:“明分巡暨阳陈君建浮屠于上”,由此推之其始建年代当不晚于清朝。清嘉庆年间,重修龙吟塔四层。道光二十七年(1847),辰州太守钟音鸿组织财力对颓废的龙吟塔进行扩修,在原来四层上加修三层,使之成为七级浮屠。但是由于嘉庆年重修时是按四层打的基础,这次扩修,只增加上面,没有加固基础,结果因塔基不实,临近竣工时发生坍塌。第二年九月,钟音鸿再次凑集资金,重新动工修建。开挖基础3米多深,基坑用松木筑梅花桩,并用石灰泥浆及麻石填满夯实。重修工程费时半年。
龙吟塔景观
新修的龙吟塔,为楼阁结构,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八方七级,高42米,底层围径7.6米,塔层收缩合理,整体造型完美。塔内置木楼6层,可直达顶层。塔身装饰甚繁,上用赤金铜铸宝鼎,层塔翘角饰龙尾形。檐面盖筒板瓦,檐口有沟头滴水。层檐装饰各异,下层置两道一斗三升拱。墙面各方嵌5尊石雕神像。底层南面开半圆形大门,门额嵌龙头石雕,刻“龙吟塔”三字。塔外环墙构成八方庭院,院中立有钟音鸿《龙吟塔碑记》。院墙旁有两株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刺凿树,与古塌相映成辉。
龙吟塔其他介绍
龙吟塔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沅陵县城北高洲,此为省内现存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砖塔之一。
据清同治《沅陵县志》,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碑文记载:“明分巡暨阳陈君建浮屠于上。”后圮,又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建。
塔占地500平方米,高42米,塔径7米,七级八方10窗,内有旋梯可直达顶部,黄铜为顶,砖石结构。进门处镌刻“龙吟塔”3字。塔基、高度、石雕以及各屋檐下不拘一格。富于变化的装饰等均融合了明清两代的建筑特长,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且塔层收缩疏密得当,塔身结构严谨,装饰精巧、典雅,造型完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登塔可见滔滔沅水,百舸争流,且与上游之凤鸣塔及下游之鹿鸣塔前后辉映,更显壮丽多姿。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37-13。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龙吟塔”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