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旅游景点

礼嘉戏楼

暂无礼嘉戏楼景点图片我要提供景点图片

礼嘉戏楼旅游景点介绍

常州武进礼嘉乡古建筑

  礼嘉戏楼位于常州武进礼嘉乡礼嘉中学,是清嘉庆四年建立的。

礼嘉戏楼历史沿革

  礼嘉戏楼(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礼嘉戏楼又名“五云楼”,是常武地区迄今保存最完好、风格最独特、考古价值最高的戏楼之一。这座充分展现清代建筑风格的砖木抱鼓石石狮结构的殿宇式建筑,远离喧嚣的闹市,静静地坐落在礼嘉中学校园内。1995年,市、镇二级投资12万元按原貌整修。戏楼呈“凸”字形,台面正对原烈帝庙大殿。烈帝庙建于何年不详,历史上两次重修刻有碑记:“乾隆辛丑年(1781年)重修,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又重修。”经两次重修的烈帝庙已瓦片无存,历经风雨洗刷的古戏楼却完好无损。戏楼建于何年,无确切依据。据陆庄尖上村张锡堂老人在1983年说,年轻时曾见有建造戏楼的石碑,上载为清嘉庆四年(1799年)建。又一说光绪十一年兵火后重建。戏楼舞台宽5.7米,深4.5米,面积25.65平方米。舞台后面是一字排开的三间后台房,作为演职员化妆、休息和住宿的地方。通阔10米,进深5.7米,面积57平方米。戏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为舞台,两侧分出入口,谓之“出将入相”或“出风入雅”。戏楼四角凌翅,飞檐均悬风铃,倘风声乍起,铃声悦耳赏心。礼嘉戏楼有三绝:一是台顶与众不同。别的戏楼是平顶,礼嘉戏楼是半圆形拱顶,上有彩绘藻井,它是一只扩大音量的“共鸣箱”;从另一角度考虑,半圆拱顶为武生出场的翻筋斗创造条件。其次是礼嘉戏楼后台墙上留存的文字资料,由于受到学校的重视和保护,未受污损和破坏,至今还依稀可见当年戏班演出的剧目和幕表,如上海孙记“安乐堂”,常郡的“全福盛”,还有一字值千金的“瀛凤班”,这些对研究中国戏曲史起重要作用。1993年,江苏省文化厅《中国戏剧史》编写组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来礼嘉戏楼考察,惊喜地发现苏州“瀛凤班”留存墙上的昆曲剧目《绣襦记》,从而推翻戏曲界一贯因循的“昆曲不上庙台”的旧观点。小小的礼嘉戏楼也因此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中国戏剧史》。第三,礼嘉戏楼“枯木逢春”,从一座荒凉、冷落的古戏楼变成一个处处弥漫梨园气息的《戏曲艺术陈列室》。虽说小楼上下空间有限,但她展示的每件实物却有厚重的历史纵深感。如各类古典戏曲的脸谱,各剧种的演奏乐器,古代十八般兵器,还有引人注目的昆曲《绣襦记》人物蜡像以及门类各异的戏曲史书、资料、照片。每当人们进入陈列室参观,了解中华戏曲的渊源时,无不发出赞叹。

礼嘉戏楼其他介绍

  礼嘉戏楼位于常州武进礼嘉中学西南角。又名“五云楼”,原为烈帝庙(已于1957年拆毁)附属建筑,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后又修复。戏楼坐南朝北,砖木结构殿宇式建筑,上下两层,台面高2.3米,平面呈凸字形。前台三窄间,通阔5.7米,进深五檩4.5米,脊高7.3米;后台三间面阔10米,进深六檩5.7米,台顶画梁斗拱,中绘藻井,建筑面积占地83平方米。

  礼嘉戏楼的板壁上发现了大量清代、民国年间戏班在演出时留下的剧目和幕表。1953年,礼嘉烈帝庙戏楼上发现了昆剧“瀛凤班”保存在墙上的昆曲剧目《绣襦记》,推翻了“昆曲不上庙台”的旧观点,礼嘉戏楼也因此载入《中国戏曲志》。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礼嘉戏楼”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礼嘉戏楼”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