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旅游景点

洪泽湖大堤

洪泽湖大堤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泽湖大堤景点照片

洪泽湖大堤旅游景点介绍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泽湖大堤,亦称“高家堰”、“高家长堤”、“高加堰”,始建于东汉时期,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境内,是阻拦淮河形成洪泽湖的大型堤堰工程。

  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迄洪泽区蒋坝镇。洪泽湖大堤结构规格统一,筑工精细,展示了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高超技艺。洪泽湖大堤既是先民综合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水系的工程。又是一处可作为文化研究、旅游发展的历史文物、治水丰碑。

  2006年5月25日,洪泽湖大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泽湖大堤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陈登筑堰防淮。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陈碹主持重筑大堤。

  隆庆四年(1570年),淮河于此决口,王宗沐主持重修。

  万历三年(1575年),洪泽湖大堤又被淮河决口冲毁。

  万历六年(1578年),潘季驯又重筑洪泽湖大堤。

  万历八年起(1580年),洪泽湖大堤改为石堤。

  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洪泽湖大堤完工。

  同治三年(1864年)漕运总督吴棠,驻清江浦,为防捻军,奏请朝廷拆高家堰北端的一段石工墙,作建清江城之用。清江城于当年春天开工,次年秋竣工。共拆掉条石约4.5公里。

  民国期间(1912-1949年),高家堰一带石工受到偷盗、损坏。

  1958年,因建淮沭河六塘河地下涵洞,经过淮阴专员公署批准,拆头堡至十堡长17.4公里石工墙,取石料为六塘河地涵之用。

  1966-1968年,高良涧至蒋坝段改建加固,又拆除24公里。

  20世纪80年代,洪泽湖大堤仅存迎水石工13.79公里及周桥越堤800米,洪泽湖大堤上,除少数地段外,大部分已改为灌砌块石护坡及条石护砌防浪林台的边坡。

洪泽湖大堤历史文化

  洪泽湖大堤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清朝康熙、乾隆两代皇帝都非常重视对大堤的治理和保护,曾6次南巡,12次到清口(洪泽湖的出水口)登临天妃闸,巡视河务,指授河臣,在洪泽湖大堤上,留下40通御笔碑刻。两代皇帝重视治水,亲临现场,留下许多治河业绩和碑刻。

洪泽湖大堤建筑特点

洪泽湖大堤结构

  洪泽湖大堤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境内,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迄洪泽区蒋坝镇,全部阻断淮河不能东流人海,蓄积于堰西地区,形成洪泽湖(平原水库),是阻拦淮河形成洪泽湖的大型堤堰工程。堤长67.26公里,临湖面全部为石工,大堤高3-9米,底宽50-150米,顶宽10-30米,共108弯,共使用千斤条石60000多块,是苏北淮安、扬州和里下河地区防御淮河洪水的主要屏障。大堤南端建有三河闸,下接淮河人江水道;北部建有高良涧闸、苏北灌溉总渠、二河闸和淮河人海水道,可调节洪泽湖水位,排泄淮河洪水进入长江和黄海。

洪泽湖大堤特点

  洪泽湖大堤结构规格统一,筑工精细,展示了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高超技艺。洪泽湖大堤的筑堤成库规划和直立条式防浪墙坝工程技术,大堤作为明清两代“蓄清刷黄——治河保运”的治水产物,与古代防洪、供水、航运及军事、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

洪泽湖大堤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洪泽湖大堤其他介绍

  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迄洪泽县蒋坝镇,全长67公里,全部用石料人工砌成。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至清乾隆年间方建成。洪泽湖大堤的筑堤成库规划和直立条式防浪墙坝工程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洪泽湖大堤始建于1800多年前,有着“水上长城”的美誉。据史料记载,东汉建安五年,广陵太守陈登筑高家堰三十里,以防淮水东侵,高家堰便是洪泽湖大堤的萌芽。南宋时因战乱,造成黄河夺淮,直到明万历七年,河督潘季顺实行“蓄清刷黄”政策,即将高家堰加高并向南延伸六十里,形成洪泽湖大堤。从1580年(明万历八年)起,洪泽湖大堤就开始增筑直立条石墙护面,历经明清两代171年,使用千斤条石6万多块,达60万立方米以上,且规格统一,筑工精细,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高超技艺。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洪泽湖大堤”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洪泽湖大堤”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