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女坟旅游景点介绍
双女坟位于南京市高淳区固城镇,坟冢呈椭圆形,高出地面2米左右,占地近一亩。该墓距今约有1250多年,但保存尚好。有砖石砌成的墓室,并置有双开青石墓门,后有两列甬道,直对月牙形的水塘,山水相映,墓地清幽。
双女坟历史传说
双女坟位于南京市高淳区城东南约15公里的固城镇花山附近的蒋山李家村。墓中两位姑娘与韩国才子崔致远的奇遇,在中韩文坛上流传着一段千古佳话。据传,墓中长眠的两名才貌出众的少女,一说是当地富豪张氏二女,因婚姻不能遂愿,姐妹双双含恨自尽;一说是招贤驿丞的二女,遇暴不屈,殉节而亡。死后同葬一墓,人称“双女坟”。唐乾符年间,溧水县尉(高淳、溧水时为一县)崔致远(今韩国人),巡查来到花山,下榻在招贤馆,得知前岗有古迹双女坟,便前去凭吊。风流倜傥的少年尉官,面对旷野孤冢,遐想联翩,不禁贸然地用戏谑的口吻,题诗墓门:“谁家二女此遗坟,寂寂泉扃几怨春。形影空留溪畔月,姓名难问冢头尘。芳情倘许通幽梦,永夜何妨慰旅人。孤馆若逢云雨会,与君继赋洛川神。”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夜,果梦二女翩翩而至,感谢书生题诗寄情。书生不胜欣喜,遂捧出佳肴美酒,邀其痛饮畅叙。席间诗来词往,互吐爱慕之心。至情深意密时,才子佳人同枕共衾,喜结连理。一梦醒来,竟是人鬼相恋成婚,崔尉颇感惊异,遂作长诗《双女坟》追记梦中情景。由于梦境真切,相思难尽,后又继作《仙女红袋》聊以自慰,为中韩两国文坛所传颂。
崔致远与双女的交往奇遇
唐朝,在南京溧水南110里,也就是在离高淳区淳溪街道约30里的地方,在宁国驿道上建有一驿站,称招贤驿。驿内的客舍叫招贤馆。《双女坟记》记载了崔致远夜宿招贤馆与女鬼交往的概况。这一个类似神话,类似《聊斋志异》的传奇故事,反映在中国的地方志书中,也记载在李应洙《朝鲜文学史》和韩国《太平通载》卷68中,题为《双女坟》、《仙女红袋》,文中采用人与鬼吟诗对答的表现手法,情真意切地叙述了双女的故事,有很强的感染力。
约在唐乾符二年,即公元875年的一天,崔志远来到这一驿站。发现不远处有座古坟,依山傍水,绿草茵茵,于是便“询其事迹,莫有知者”。后来经过仔细打听,才知是双女坟,墓中葬着两个因不满父母包办婚姻而死的姊妹。崔致远是位感情非常丰富的诗人,知道后感慨万千,诗兴顿起,就在墓门赋诗一首:“谁家二女此遗坟,寂寂泉扃几怨春。形影空留溪畔月,姓名难问冢头尘。芳情倘许通幽梦,永夜何妨慰旅人。孤馆若逢云雨合,与君继赋洛川神。”题罢回到招贤馆。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夜,果然做了美梦。先见一个丫鬟模样的美女手提两只红袋袅袅而来,说“我家姑娘感谢相公赠诗,为此特作和加以报答。”
崔致远打开第一诗袋,是大小姐八娘子奉酬秀才的,其词曰:“幽魂离恨寄孤坟,桃脸柳眉犹带春。驾鹤难寻三岛路,凤钗空堕九泉尘。当时在世长羞客,今日含娇未识人。深愧诗词知妾意,一回延首一伤神。”
接着看第二袋,是二小姐九娘子的,其词曰:“往来谁顾路旁坟,鸾镜怨衾总惹尘。一生一死天上命,花开花落世间春。每夸秦女能抛俗,不学任姬爱媚人。欲见襄王云雨梦,千思万忆损精神。”又书于后幅曰:“莫怪藏姓名,孤魂畏俗人,欲将心事说,能许暂相见?”
崔致远阅读“芳词”后,颇有喜色,更为二女魂的诗才所倾倒,便邀请二女魂前来相会。那天晚上,崔致远正在恍惚入梦之际,一股香气袭来。二女姿容绰约,翩翩而至。正似一双明月,两朵瑞莲。崔尉不胜欣喜,遂捧出佳肴美酒,邀其痛饮畅叙。席间诗来词往,酒酣耳热,互吐爱慕之心。至情深意笃时,才子佳人同枕共衾,喜结连理。
崔致远后来写的《双女坟》、《仙女红袋》记述了那天晚上“宴语至晓”情感交流的具体经过。直至“宴语至晓”,垂泪而别。
二女对崔致远唯一的告别辞是:“倘或他时,重经此处,修扫荒冢。”言毕即灭。
第二天,致远再次来到双女坟旁,彷惶啸咏,感叹尤甚,作长歌《双女坟》:“草暗尘昏双女坟,古来名迹竞谁闻;唯伤广野千秋月,空锁巫山两片云。自恨雄才为远吏,偶来孤馆寻幽邃;戏将词句向门题,感得仙姿侵夜至。红锦袖,紫罗裙,坐来兰麝逼人薰;翠眉丹颊皆超俗,饮态诗情又出群。对残花,倾美酒,双双妙舞呈纤手;狂心已乱不知羞,芳意试看相许否。美人颜色久低迷,半含笑态半含啼;面热自然心似火,脸红宁假醉如泥。歌艳词,打欢合,芳宵良会应前定;才闻谢女启清谈,又见班姬抽雅咏。情深意密始求亲,正是艳阳桃李辰;明月倍添衾枕恩,香风偏惹绮罗身。绮罗身,衾枕恩,幽欢未已离愁至;数声余歌断孤魂,一点残灯照双泪。晓天鸾鹤各西东,独坐思量疑梦中;沉思疑梦又非梦,愁对朝云归碧空。马长嘶,望行路,狂生犹再寻遗墓;不逢罗袜步芳尘,但见花枝泣朝露。肠欲断,首频回,泉户寂寥谁为开?顿辔望时无限泪,垂鞭吟处有余哀。暮春风,暮春日,柳花撩乱迎风疾;常将旅思怨韶光,况是离情念芳质。人间事,愁杀人,始闻达路又迷津;草没铜台千古恨,花开金谷一朝春。阮肇刘晨是凡物,秦王汉帝非仙骨;当时嘉会杳难追,后代遗名徒可悲。悠然来,忽然去,是知风雨无常主;我来此地逢双女,遥似襄王梦云雨。大丈夫,大丈夫,壮志须除儿女恨,莫将心事恋妖狐!”
崔致远继而又作充满诗情画意的长文《仙女红袋》,聊以自慰。
任溧水县尉期间,包括做这个美梦之时,是崔致远生平中展示才华的最美好时光之一。
双女坟其他介绍
双女坟,正因唐代新罗人崔致远来中国,写下《仙女红袋》诗而著名。
崔致远,字海夫、号孤云,新罗(今韩国)湖南沃沟人。他十二岁入唐求学,十八岁“宾贡进士”,后被授江南西道溧水(辖境含今高淳)县尉。任期内崔致远因公来到县南固城湖东岸的招贤驿住塌,慕名踏访驿馆侧“双女坟”,由此产生《仙女红袋》史诗。崔致远县尉之任上,前后四年期满,在友人顾云的帮助下入扬州节度使高骈的幕府,得高骈赏识并向朝廷举荐授“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崔致远在中国期间,写下《桂苑笔耕集》二十卷,《中山覆篑集》五卷及《仙女红袋》长诗和辑佚诗数十首。他三十岁时,于唐中和四年(884)九月回国。任国王侍读兼翰林学士,后任太山、富城郡太守。他四十二岁辞官归隐,纵情山水,了却一生。崔致远的文学著作为世人所推崇,尤其是“崔致远与双女坟”的故事,在中韩两国间传为一段佳话。他殁后追赠内史令,赠谥“文昌侯”,尊为“汉文学鼻祖”、“东国文学之祖”,有“韩国东方文章之本始者”之称。崔致远先生成为中韩两国间历史上的一位重要文化使者。其人,其才被当作刻苦勤学之典范教育后代,其著作在中韩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为此“双女坟”常有韩国友人前来高淳查找踏访,引起县文物工作者重点对坟地进行了考证。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双女坟”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