綵衣堂旅游景点介绍
彩衣堂,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翁家巷门2号,为状元翁同龢故居。彩衣堂古宅,宅为四合院式布局,轴线3路,房屋90余间,分内外两院,西北为园。占地约4620平方米。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彩衣堂所在的住宅为本邑大族桑氏所有,堂初名为“森桂”,后易“丛桂”。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翁父翁心存在家乡买进原属仲姓明末清初缩减的宅第,后经局部改造和重建,成现规模。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翁父翁心存为祝母寿定名为彩衣堂。 1991年11月,以彩衣堂为中心建成“翁同龢纪念馆”对外开放。
1982年3月,彩衣堂被定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彩衣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彩衣堂历史沿革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彩衣堂所在的住宅为本邑大族桑氏所有,堂初名为“森桂”,后易“丛桂”。
明隆庆、万历年间,彩衣堂为邵武知府严徵所居。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翁父翁心存在家乡买进原属仲姓明末清初缩减的宅第,后经局部改造和重建,成现规模。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翁父翁心存为祝母寿定名为彩衣堂。
1982年3月,彩衣堂被定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11月,以彩衣堂为中心建成“翁同龢纪念馆”对外开放。
1996年11月20日,彩衣堂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彩衣堂历史文化
彩衣堂是翁心存为祝母寿而定名的,因翁父于道光十五年奉旨外巡,事毕准备回常熟为母贺75寿辰,路经苏州,适逢官府庆贺嘉庆的皇后纽祜禄氏60大庆,在此翁遂请巡抚陈鉴(芝楣)书写“彩衣堂”匾额,取材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彩衣戏亲”,并联系祝皇后寿庆,具有双重意义。
翁同龢(1830年一1904年),字叙平,号声甫,常熟人。清咸丰六年(1856)科中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为官任要职42年,是当时著名的清流领袖。是同治、光绪两代帝师,授业达24年。而且新学旧学兼顾,中学西学结合,堪称近代教育的第一导师。翁同龢为光绪帝师,“得遇事进言”,光绪“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戊戌政变,罢官归里。翁同龢临终前口占一绝:“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表达了对宦海沉浮的无限忧伤。遗著有《瓶庐诗稿》《瓶庐文抄》《翁文恭公日记》等。
彩衣堂建筑特色
彩衣堂古宅,宅为四合院式布局,轴线3路,房屋90余间,分内外两院,西北为园。外院自东边门厅入内为照壁,题“恩向日边来”。南向东厅三间,后为小楼三楹。主轴线共七进,第一进倒座门厅三间,第二进前厅,第三进大厅即彩衣堂。入砖雕门楼为内院,南向上房楼屋三楹,左右各有二开间厢楼,再后为又一院落,有两进五开间平屋,东西厢三楹,最后靠山塘泾有楼房三间系倒座。彩衣堂为第三进大厅,坐北朝南,硬山顶,面阔三间19米,进深14米,高6.84米,梁架明间为抬梁式,次间为穿斗式,用月梁。轩梁与五架梁的结点之上作草架,用覆水椽。木构架用材壮硕,梁、枋、檩等处遍施彩画,共有116幅,面积达150平方米,分纯包袱、全构图包袱及仿官式彩画三大类。
綵衣堂其他介绍
綵衣堂,在常熟城内翁家巷2号,清同治、光绪二帝师傅、户部尚书翁同龢故居。
翁同龢(1830-1904)苏州府常熟县热。字声甫,号叔平,又号瓶生、共眉居士,晚号松禅老人,别号天放闲人。翁同龢清咸丰六年(1856)以一甲一名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刑部、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两度入军机处任督办军务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会典馆正总裁、国史馆副总裁,是光绪时的朝廷重臣。
翁同龢先后担任过同治、光绪两朝皇帝的师傅,授课明白易懂,深入浅出,认真负责,因此屡受殊荣。光绪皇帝从5岁起,就得到他的教导和关心。翁同龢最终成为光绪皇帝最为宠信的大臣。
翁同龢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用强权和-胁迫清廷屈服,不断瓜分中国,使中国逐步半殖民花的年代里。翁同龢作为政府高级-,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民族责任心和爱国主义热情。在中法、中日战争中,他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派兵“援越抗法”,支持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对法开战,并全力支持光绪皇帝领导的-日本侵略的战争。对朝廷内部一批主和派官僚在列强面前宁人息事、退让求和的做法极为不满,大声抗争。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他坚决反对割让台湾,当看到《马关条约》电文后,当场“头晕目眩,声泪俱下”,痛责求和派“苟且求和,丧权辱国”、“是误国罪人”。翁同龢从对外斗争屡屡失败的教训中,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的政治制度不改革,中华民族就难以生存下去。他积极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人物,说服光绪帝变法,并亲手为光绪帝起草维新变法诏书。但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一批顽固派势力的阴谋反对,维新变法以失败告终。翁同龢被撤职开缺,撵出北京,贬回家乡常熟,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从而结束了政治生涯。
翁同龢能诗善画,多才多艺,“所著诗文,清超古隽,不落恒溪。书法纵横跌宕,力透纸背,有颜鲁公风骨”。著有《瓶庐诗稿》八卷、《瓶庐文抄》三十卷、《翁文恭日记》四十册、《翁松禅山水画册真迹》《翁瓶生书屏集扇集》等。
翁同龢故居綵衣堂是一处大型宅第。翁同龢从8岁到20岁这段时间里,居住在这里。他的居室称“柏古轩”,处在宅第的西侧,环境清幽,室内陈设简朴。此时,他就读于常熟游文书院,在他父亲翁心存(当时翁心存主讲游文书院)的指导下,不分寒暑,刻苦攻读,阅读了大量书籍。直到道光三十年(1850)才告别故乡,随父进京。光绪二十四年(1898),翁同龢被开缺回籍,在常熟“家无薄田输官租,又无一椽安厥居”,一无产业,只能住到虞山鹁鸽峰下的翁氏丙舍中,过着“寂寞似孤僧”的隐居般的生活。光绪三十年(1904)病卒,临终前口占一诀“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
綵衣堂古宅,坐北朝南,占地约4620平方米,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路,今存大小房屋90余间。门厅设在东路,进门有东厅三间,后设小楼三楹。西路以花厅思永堂为主,余有双桂轩、藏书楼、柏古轩、知止斋等,布置有序,曲折幽深。中路为主轴线,前后六进,依次为门厅、轿厅、堂楼和下房两进。堂楼左右设厢房。第三进正厅额綵衣堂,为明代遗构,古朴典雅。面宽三间14.98米,进深九架14.03米,前轩后廊,扁作梁架,用材硕大。梁枋檩等处施彩绘116幅。部分画面施沥粉堆塑。后步枋高悬“綵衣堂”匾额,为道光十五年(1835)江苏巡抚陈銮所书,并作小字款识:“道光乙未小春,二铭年大人奉命典试浙江,还过吴中,拜太夫人于里第。时值圣母六旬寿,百僚彩服旬有五日,因述其新居有綵衣堂额,嘱余书之,以识国恩家庆,为德门盛事云。年愚弟陈銮拜跋”。
綵衣堂初名“森桂堂”,为常熟大族桑瑾建于明代成化、弘治间。后数易其主。清道光十三年(1833)始归翁心存所有。翁心存(1790-1862),翁同龢父亲,字二铭,号邃庵,道光二年(1822)进士,历官礼部、户部、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同治皇帝师傅。綵衣堂今基本保持完整,经整修后面貌焕然,1991年辟为翁同龢纪念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綵衣堂”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