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墩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绰墩遗址,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正仪镇北绰墩村,南距正仪镇约2千米,东距昆山市区10.5千米,处于阳澄湖与傀儡湖之间的狭长地带,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 。
绰墩遗址发掘面积3393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马家浜文化时期墓葬85座,房址14座,灰坑80个,出土陶器、石器和玉器等遗物800多件。另发现东周至马桥文化时期灰坑86个,出土陶器、石器等遗物500多件。还发现汉代灰坑1个,唐宋时期墓葬10座、灰坑37个等 。绰墩遗址3种史前文化地层叠压清楚,为研究长江下游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
2006年5月25日,绰墩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绰墩遗址历史沿革
绰墩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延续时间长,包含了马家浜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000年)、崧泽文化(公元前3800年—公元前3200年)、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和马桥文化(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200年),另有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遗存。
1961年1月,南京博物院在太湖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时,绰墩遗址被发现。
20世纪80年代,当地砖厂在绰墩遗址取土,逐渐将绰墩遗址夷为平地。
1982年7月30日—8月7日,南京博物院在昆山文化馆配合下,对绰墩遗址进行了试掘,试掘面积111平方米。
1998年,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绰墩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1999年11月8日—12月24日,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绰墩遗址进行了第2次抢救性考古发掘。
2000年10月18日—2001年1月15日,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绰墩遗址进行了第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40平方米。
2001年,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绰墩遗址进行了第4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80平方米。
2002年秋—2003年春,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绰墩遗址进行了第5次考古发掘,发掘工作分2期,总发掘面积1128平方米。
2003年底—2004年春,由苏州博物馆、昆山文物管理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苏州土壤肥料站联合对绰墩遗址进行了第6次考古发掘,发掘工作分2个阶段进行,发掘面积720平方米。
绰墩遗址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在绰墩遗址中部原有一南北长70米、东西宽30米、高6米左右的土墩,据《昆山县志》记载:唐玄宗时宫廷艺人黄番绰擅长“参军戏”,死后葬在这里,故名绰墩。
文化内涵
绰墩遗址文化内涵从下至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另有唐宋时期遗存。马家浜文化时期聚落,分作业区(即稻作农业区)、居住区以及墓葬区。
绰墩遗址遗址特点
绰墩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800米,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在绰墩遗址东北部的断崖和西部取土的断面上暴露出了文化层,内含陶片虽不丰富,但文化层次的迭压关系清楚。第1层为扰土层,厚约0.5—1米,色褐黄;第2层,自0.5—3.8米,厚约3米左右,土色灰黄,夹红烧土屑;第3层,自3.8—5米,厚约1.2米,土色浅灰,较松软;第4层,自5—6米,厚约1米,土色灰黑,松软;第5层,6—8米左右,厚约2米,土色深灰,较松软。
绰墩遗址其他介绍
绰墩遗址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正仪绰墩村,其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中心区面积29万平方米,文化内涵从下至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另有唐宋时期遗存。1961年1月,南京博物院在进行太湖地区考古调查时发现该遗址。1982年7月30日至8月7日,南京博物院在昆山文化馆配合下,对遗址进行调查与发掘。1998年至2004年由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及昆山文物管理所三家合作,先后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3393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期至唐宋时期各类遗存450处,其中,有房址14座、墓葬95座、灰坑177个、水井90口、水稻田64块、水沟8条、河道2条,出土各类器物1000多件。
绰墩遗址不仅面积大,而且内涵丰富保存较完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2000年重要考古发现,是太湖地区发现的文化序列最为完整、文化遗存极为丰富的一处重要史前文化遗址。
地址:昆山市巴城镇正仪绰墩村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绰墩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