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旅游景点

宝应学宫

宝应学宫属于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宝应学宫景点照片

宝应学宫旅游景点介绍

宝应县安宜镇景区

  宝应学宫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小新桥25号。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明、清均重建。大成殿于1992年重修。主要建筑有迎秀门、状元桥、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鼎甲坊等,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201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应学宫历史价值

  学宫西靠县南街,东临朱家巷,南至南南门大街,座北朝南,位置特殊,地势开阔,城市河在其环绕,周边的文物景点既集中又相连,有非常优越独特的环境风貌,是宝应现存的文物古迹中最重要的亮点,现正积极向上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恢复和利用学宫中的古建筑是提升宝应文化厚度、人文积淀深度、精神文明建设高度的重要举措。通过恢复和利用,使之成为宝应文化的集中地,进入学宫就能一览宝应文化整个风貌,既便于整理和保护,又能发挥其宣传、教育、展览功能,使之成为传承文化、宣传宝应的突出景点。

宝应学宫文化足迹

  宝应学宫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宝应千年文脉的发源地,是历代培育人才和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明永乐十九年,高昭京试得中,成为宝应历史上第一位进士,以后明清两朝共考中进士54人,举人202人,贡生502人,尤其是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朱士彦,使一县之内三鼎甲俱全,历史罕见,为纪念此盛事,在学宫特建鼎甲坊。从宝应学宫走出去的数百位在外为官者,如仲本、朱应登、乔可聘、朱士彦、刘台拱、王懋竑、成肇麟等,无一不是政绩非凡、清正廉明,为学宫争得了无上的荣耀。康熙南巡、乾隆下江南,路过宝应,都曾到学宫巡查。少年周恩来在宝应期间,也曾到过学宫学习、游玩,在这里留下伟人不平凡的足迹。

宝应学宫景观变迁

  现存大成殿、明伦堂等,其它建筑仅存遗迹。大成殿于1992年重新修缮,此殿单檐歇山,面阔5间,进深9檩,殿前两株古银杏历400年沧桑,依然枝叶苍翠。宝应学宫的总体建筑格局保留了我国古代学宫的基本特征,单体建筑却独具特色,富有浓郁的地方特征,沿革清晰,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建筑史和江淮地区儒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2006年政府实施规划并对迎秀门、状元桥、泮池等建筑恢复。

  宝应学宫是苏中地区著名的文物景点之一。经明洪武年间重建和以后不断增建,到清代中叶已形成一组规模完整、气势恢弘的建筑群。按照清代道光《重修宝应县志》学宫图所示,从南向北建筑有照壁、迎秀桥、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尊经阁、鼎甲坊等十多处建筑,后学宫大部分建筑于战乱中毁圮。民国期间学宫西侧的原射圃厅改为体育场,孔庙改作学校,至解放初,迎秀门、泮池、鼎甲坊、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尚完好。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泮池填平,棂星门改建,“文革”初期,鼎甲坊拆毁,迎秀门上半截毁圮、遗迹尚存。1992年,县政府和省文化厅拨出专款对学宫中的主要建筑大成殿进行大规模维修。现大成殿、明伦堂和古银杏保存较好,泮池石块一部分埋于地下,一部分为城市河堤岸,照壁残迹可见。

  2019年,政府重新启动学宫修缮工程,并且加强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作用,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

  宝应学宫

宝应学宫其他介绍

  宝应学宫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小新桥25号。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明、清均重建。大成殿于1992年重修。主要建筑有迎秀门、状元桥、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鼎甲坊等,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

  宝应县城的孔庙、大成殿,历经宋、元、明、清四代,曾两度毁于战乱,后经重建、增建,直至清代中叶巳成为一组完整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其范围东抵朱家巷,西至县南街,南临迎秀门,北止学墩巷,占地共约五十多亩。其周围城河环绕,石桥临空,南频秀水,北倚“高峰”。当时的迎秀门、状元桥、泮池(即孔子的砚台池,后又称做养鱼池)、棂星门、鼎甲坊、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天魁亭等建筑,依次排列中在轴线上。东为副学署,西为射圃厅,布局对称,各得其势。副学署的大门为一高两低三楹古牌楼,中楼楣上有“鹏搏九万”四字;其下三楹上楣分别为“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冯煦的匾额,巍峨壮观、气势雄伟,俗称“三鼎甲坊”。学宫的后面,堆土为山,竖方亭在其上,名曰“状元峰”,通常称之为“学墩”。

  现存大成殿、明伦堂等,其它建筑仅存遗迹。大成殿于1992年重新修缮,此殿单檐歇山,面阔5间,进深9檩,殿前两株古银杏历400年沧桑,依然枝叶苍翠。宝应学宫的总体建筑格局保留了我国古代学宫的基本特征,单体建筑却独具特色,富有浓郁的地方特征,沿革清晰,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建筑史和江淮地区儒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2006年政府实施规划并对迎秀门、状元桥、泮池等建筑恢复。

  宝应学宫是苏中地区著名的文物景点之一。经明洪武年间重建和以后不断增建,到清代中叶已形成一组规模完整、气势恢弘的建筑群。按照清代道光《重修宝应县志》学宫图所示,从南向北建筑有照壁、迎秀桥、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尊经阁、鼎甲坊等十多处建筑,后学宫大部分建筑于战乱中毁圮。民国期间学宫西侧的原射圃厅改为体育场,孔庙改作学校,至解放初,迎秀门、泮池、鼎甲坊、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尚完好。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泮池填平,棂星门改建,“文革”初期,鼎甲坊拆毁,迎秀门上半截毁圮、遗迹尚存。1992年,县政府和省文化厅拨出专款对学宫中的主要建筑大成殿进行大规模维修。目前大成殿、明伦堂和古银杏保存较好,泮池石块一部分埋于地下,一部分为城市河堤岸,照壁残迹可见。

  宝应学宫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宝应千年文脉的发源地,是历代培育人才和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明永乐十九年,高昭京试得中,成为宝应历史上第一位进士,以后明清两朝共考中进士54人,举人202人,贡生502人,尤其是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朱士彦,使一县之内三鼎甲俱全,历史罕见,为纪念此盛事,在学宫特建鼎甲坊。从宝应学宫走出去的数百位在外为官者,如仲本、朱应登、乔可聘、朱士彦、刘台拱、王懋竑、成肇麟等,无一不是政绩非凡、清正廉明,为学宫争得了无上的荣耀。康熙南巡、乾隆下江南,路过宝应,都曾到学宫巡查。少年周恩来在宝应期间,也曾到过学宫学习、游玩,在这里留下伟人不平凡的足迹。

  学宫西靠县南街,东临朱家巷,南至南南门大街,座北朝南,位置特殊,地势开阔,城市河在其环绕,周边的文物景点既集中又相连,有非常优越独特的环境风貌,是宝应现存的文物古迹中最重要的亮点。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宝应学宫”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安宜镇——安宜镇地处江苏中部,隶属扬州市,是宝应县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辖23个社区居委会,24个行政村(场)(其中,村居合一的有4个),全镇总人口26万,总面积1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3.2万亩。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亿元,财政总收入 2.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30元。先后荣获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江苏省文明乡镇、全国千强镇、中国经…安宜镇详细介绍

我要对“宝应学宫”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