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旅游景点

扬州文峰寺

扬州文峰寺属于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文峰寺景点照片

扬州文峰寺旅游景点介绍

扬州市的寺庙

  文峰塔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是在当时知府虞德晔等地方官员的赞助支持下,由僧人镇存卖武募化建成。关于此事,明代文学家兵部侍郎王世贞《文峰塔记》中说:“此僧在少林寺从师披剃,命名曰镇存,把钵维扬,至南关之外福田庵结夏,有感于阿育王事,发希有想,拟创宝塔……”塔建成后,当时中丞邵御史闻而喜之,题名“文峰塔”,将文化、宗教、民俗合而为一。

  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06年6月5日,授予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建筑。

扬州文峰寺发展历史

  位于扬州城南古运河畔东岸,因塔而闻名,现为旅游景点。

  清康熙七年(1668)七月,山东郯城大地震,波及扬州,塔尖倾倒附地。次年天都闵象南捐资修葺,将塔尖增高一丈五尺。咸丰三年z(1853)寺遇兵火,塔遭火焚,木质结构全部毁坏。由万寿寺住持寂山等募资主修。

扬州文峰寺景观

  塔尖合“大放毫光、万缕千丝、盘旋而上,如孤峰耸秀,矗入云霄,水陆之人皆仰瞻惊叹”。文峰塔为七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宝塔,每层八拱门,底层回廊式做法,二至七层为挑廊做法,塔身青砖青瓦,是塔的主要建筑构件,塔高近50米,塔顶为八角攒尖屋顶,远处眺望,文峰塔既玲珑又雄伟,表现了我国古塔建造的高超技艺。

  登上塔顶,则有“云来衣一拂,天近首难搔”之感,每当朝阳升起,文峰塔的塔影倒映在古运河的河水之中,如笔蘸砚池,成为砚池墨的景观,故而清代李豫曾的《文峰塔》诗中有“九峰砚池塔作笔”之白。文峰塔下为文峰寺,寺的门朝西,面临运河,这里原称之湾子,文峰塔寺建成后,改称宝塔湾。在寺门前立一名碑,上书“古运河”三个字,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第二、四、六次东渡,都从此而入长江。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南巡,也从空里过。

  弯弯运河流水不息,悠悠行舟千帆竞发。巍巍宝塔耸立,幽幽古寺静谧。古往今来,文峰寺已成为扬州塔、寺、园合一的特点。文峰寺在省宗教部门和扬州市政府批准已于2000年正式批准对外开放。并将市区五中内的明代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寺的大雄宝殿、藏经楼、戒台搬迁至文峰寺修复。复修后的文峰寺占地30亩,整个寺院修建工程浩大,耗资之巨、需几度春秋,乃吾等僧人之职责,甚感任重而道远,力薄难支。

  修缮塔庙,十方共享,一份奉献,万世庇荫。佛祖云:“贤人喜布施、天人暗赞扬。舍一得万报,后福不可量。”欣逢盛世,国富民强。祈求海内外高僧大德、四众弟子、社会各界、善男信女。共发慈悲心,同偿菩萨愿,慷慨乐助,广种福田,同结胜缘,法喜充满。

扬州文峰寺其他介绍

  位于宝塔路16号,省级文保单位。寺因文峰塔而名。该塔建造于明万历十年(1582),清康熙七年(1668)元月,山东郯城大地震,塔尖倒地。咸丰三年(1853)寺毁于兵火,由万寿寺住持寂山募资重修,焕然一新,其时塔尖“大放毫光、万缕千丝、盘旋而上,如孤峰耸秀,矗入云霄,水陆之人皆仰瞻惊叹”。文峰塔为七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宝塔,每层八拱门,底层回廊式做法,二至七层为挑廊做法,塔身青砖青瓦,塔高近50米,塔顶为八角攒尖顶。远处眺望,文峰塔既玲珑又雄伟,表现了我国古塔建造的高超技艺。

  每当朝阳升起,文峰塔的塔影如笔蘸砚池,成为“砚池染瀚”一景,清人诗中有“九峰砚池塔作笔”句。文峰寺坐东朝西,门前立“古运河”碑,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第二、四、六次东渡,于此而入长江。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也从寺前经过。

  文峰寺已成为扬州塔、寺、园合一的宗教场所,2000年批准对外开放。后将市区五中内的明代建筑、万寿寺的大雄宝殿、藏经楼、戒台搬迁至文峰寺修复。现文峰寺占地30亩。文峰塔作为扬州地标性建筑物,民国以来曾10多次出现在明信片上;2009年8月第三届运河名城博览会期间发行的《中国大运河》一套6枚邮票,扬州文峰塔入选第5枚。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扬州文峰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扬州文峰寺”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