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书院旅游景点介绍
龙江书院,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镇,始建于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是由原宁冈、酃县、茶陵三县的客籍绅民捐款集资修建的,是当年三县客籍人的最高学府。书院始建于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春,完工于公元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秋,因背靠五虎岭、面临龙江河,故取此名,是当时湘赣边界客家子弟念书就读的重要场所。
龙江书院书院介绍
龙江书院是由原宁冈、酃县、茶陵三县的客籍绅民捐款集资修建的,位于江西省宁冈县城龙市西北的龙江河下游,坐西南朝东北,砖木混合结构,穿斗式梁架,封火硬山墙,阴阳瓦屋面,由前后三进,左中右三组,以中轴线对称布局而成的一个建筑组群。通面阔38.16米,通进深53.40米,占地面积2037.7平方米。中间为门厅,大门门首悬挂“龙江书院”黑漆描金木匾,中厅“明道堂”为授课场所,后进“文星阁”可登高远眺,依次以天井相接。左右回廊与两侧厢房相通,分别设有启秀斋、珍席斋、锦心斋、报功祠、漱芳斋、梯云斋、步月斋、崇文祠。书院前用麻石条砌置泮池,辟“状元桥”拱跨其上。整个书院建筑具民族建筑风格,雕栏画栋,悬檐翘角,宇内九井十八厅,回廊曲径相通;文星阁高达三层,斗拱挑檐,恢宏壮观,阁顶藻井饰双龙戏珠浮雕,栩栩如生。
据《龙江书院尚义录》记载,建设书院时,三县客籍山民共乐输田百余亩,谷量计1000担以上。最多者一石余,少则一斗。为耕作放租方便,乐输田者主要是宁冈客籍山民,茶陵、酃县乐输山民则以乐输缘钱为主。
整座书院,分中、前、后三进,面积2000余平方米,大小合计100多间,现存42间,系砖木结构。建国后,政府多次拨款按原貌维修。
龙江书院历史沿革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龙江书院由原宁冈、酃县、茶陵三县的客籍绅民捐款集资修建。
1927年11月中旬,工农革命军在龙江书院创办了第一期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
1928年4月底,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在龙江书院会面。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称红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龙江书院的中厅‘明道堂’召开。
1961年3月,国务院将龙江书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江书院其他介绍
龙江书院,建成于1840年(清道光庚子年)。是由原宁冈、酃县、茶陵三县的客籍绅民捐款集资修建的,当年也是三县客籍人的最高学府。整座书院,分中、前、后三进,面积2000余平方米,大小合计100多间,现存42间,系砖木结构。建国后,政府多次拨款按原貌维修。
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会面旧址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来到砻市,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当时,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是4月25日到达砻市。4月28日,指挥部队担任掩护任务的毛泽东也回到了砻市,他听说朱德等人住在龙江书院,立即带领几名干部赶来,在书院的门口和朱德同志第二次会见。接着大家一道登上 书院的最高层文星阁,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参加交谈的有毛泽东、朱德、陈毅、王尔琢、张子清、蔡协民、何挺颖、袁文才、何长工、胡少海、黄克诚、龙超清等。毛泽东向大家介绍了井冈山根据地的主要情况;朱德谈了湘南暴-动和部队转移上山的经过。在亲切的气氛中,大家商谈了两军会师后的有关事项,并定下5月4日召开军民庆祝大会。
1961年3月,国务院将此旧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龙江书院”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