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旅游景点

三清山

三清山景点照片

三清山旅游景点介绍

江西省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景点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其中玉京峰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怀玉山脉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

  三清山主体南北长12.2公里,东西宽6.3公里,平面呈荷叶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位于欧亚板块东南部的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的怀玉山构造快体单元内。地处怀玉山脉腹地,属花岗岩构造侵蚀为主的中山地形。山势是东、南、西三面陡峻,北面稍缓。从山脚至山顶,水平距离5km,海拔由200m陡增至1816m 。

  三清山不同成因的花岗岩微地貌密集分布,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岗岩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态最多样的峰林;2373种高等植物、1728种野生动物,构成了东亚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环境;1600余年的道教历史孕育了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按八卦布局的三清宫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文物考证专家组评价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世界遗产大会认为: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

三清山演化历史

  三清山的第一次大海浸发生于14亿年前的中元古界。那时三清山地区的地壳运动正处于“地槽”沉降阶段,海水浸没达4亿年之久,沉积数千米厚的双桥山群的复理式海相碎屑岩,并夹杂有海底火山喷发物。在“晋宁运动”后,才结束了地槽式沉降历史,地壳开始逐渐回返上升,出水为陆,三清山地区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10亿年前,三清山地区成为华南洋中的一个岛弧,9-8.5亿年前后,洋盆消失、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碰撞,三清山地区恰处于古板块结合带。中生代以来,陆内A型俯冲与陆内伸展奠定了地质构造和地理格架,为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的形成、生物的繁衍以及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地质环境。

  约9亿年前后,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碰撞对接,并成为Rodin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留下了珍贵的古洋壳残迹即蛇绿混杂岩带(9.68亿年)和兰闪石片岩(8.66±0.14亿年),是古板块对接和晋宁造山运动的重要见证。8.3~8亿年前进入裂谷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三清山位于扬子大陆板块与华南裂谷海盆之间的过渡带,形成了海相磨拉石—复理石和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南华纪早期,区内处于滨海—陆表海的沉积环境中,以碎屑建造沉积为主;随之“雪球事件”出现,留下了古冰川活动的遗迹—南沱组冰碛岩。

  震旦纪,陆壳基本固结,气候转暖,冰雪消融,到了震旦纪末期,发生第二次大海浸,海水浸没达1.6亿年之久,一直延续到奥陶纪末期,沉积4000多米厚的浅海相砂页岩和碳酸盐岩类,并含有三叶虫、笔石和海绵等海相古生物化石,沉积了一套浅海相泥硅质和碳酸盐建造。经奥陶纪末期的“加里东第一幕”造山运动,三清山从此完全脱离海水环境,不再接受沉积。在距今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虽发生第三次大海浸,但海水仅到达三清山东南角的边缘部分。2亿多年前,三清山结束了长期的海洋历史,开始进入内陆发展的新阶段。1.8亿年前,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三清山区域内发生异常强烈的造山运动,即燕山期运动,并伴随有大规模的酸性岩浆浸入活动,从而奠定三清山构景的地质基础。中生代是三清山花岗岩成岩、成山的重要时期,也是花岗岩地质、花岗岩地貌、花岗岩生态的奠基时期。此后,又通过新生代的变化,才造就了现今的奇特的花岗岩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三叠世印支运动之后,三清山及其相邻地区为陆内地势相对较低的复式向斜。此后,才逐渐形成今日所见的盆岭地貌格局。

  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岭雏形期,由于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区内发生了强烈的燕山期陆内造山动动,随着赣东北深断裂的陆内俯冲作用,形成了北东向三清花岗岩基,怀玉山脉开始呈挤压型“坳中隆”式低缓隆起,并逐渐发生弱剥蚀,两侧出现陆相盆地。当时,包括三清山在内的古欧亚大陆与古北美古大陆曾是相连的。

  在晚白垩世盆岭伸展成型期,进入喜马拉雅期,地壳于造山后,强烈伸展,发生大规模断块作用。怀玉山脉急剧隆升,强烈剥蚀,花岗岩体暴露地表,估算剥蚀厚度约4000~5000m。山脉两侧作不均衡断陷,形成红色碎屑岩断陷盆地,北侧盆地规模较小,南侧信江断陷盆地规模大,堆积红色碎屑岩厚度2000~3000m。山体与盆地存在巨大反差。是怀玉山脉主要的形成期。欧亚古大陆与北美古大陆开始分离。在古近纪至新近纪盆岭缓变期,为地壳强烈伸展后的相对休眠期,山体剥蚀微弱,盆地萎缩,缺失沉积。

  在第四纪盆岭改造期,地壳作波浪状缓慢抬升,在怀玉山脉上部和近山麓地带的三清湖喀期特峰林都保留有3级夷平面,信江河谷形成3级阶地。从怀玉山山脉、山麓至信江盆地,地壳隆升幅度依次降低。同时沿部分断裂,发生差异升降作用。三清山受周边所围绕的3条正断裂控制,再次缓慢抬升,在怀玉山脉隆起的背景下,形成“隆上隆”,成为怀玉山山脉的最高峰,也是三清山峰林景观的造景时期。

三清山人文历史

  晋代医药学家、道教理论家、著名道士葛洪,约在东晋升平年间来到三清山炼丹。唐乾符年间,紫金光禄大夫、信州太守王鉴,暮年携家隐退在山下的大源坞(今德兴反大乡引浆村)。宋乾道六年(1170),王鉴的第十代孙王霖创建三清道观,后因世乱荒年,道观毁。

  明景泰年间(1450-1456),王鉴的第二十八代孙王祜,在旧基再建三清宫,并沿途设景,增设殿宇,并施田以膳羽士。当时资政大夫、南京兵部尚书孙原贞为其手书“三清宫”坊额,三清山乃因此日渐闻名遐迩。

  清代,三清山的天姿国色吸引着八方游客,时有名人程云吉、程一先、毛九瑞、肖立选、陈壎、程光壁、余朝楷等先后上山观光,浙江、安徽等省香客亦到三清山进香。三清山旅游业得到发展。而在清末和民国期间,由于连年战乱,三清山一度衰落:在近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清山是皖浙赣闽边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发展对外贸易,粉碎了国民政府的封锁,成为苏区食盐、医药、布疋等物资的重要供应站。

  198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三清山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列为全省四个旅游区之一。1985年,成立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1988年8月,国务院又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设施已成规模,北麓建有汾水宾馆,经营住宿、饮食、商店、停车、摄影、导游等业务,山间还建有三清山第一、第二招待所、汾水村旅行社以及一些个体户经营的小吃部等。南麓的山谷里,新建了一座山庄式的响波桥宾馆以及梯云岭、日出山庄、青年茶社等。三清山的交通自成体系,上山有两条线路,一从浙江、安徽、景德镇经北山公路直达,一从南昌、上饶、玉山由南麓公路直抵,并分别与浙赣、皖赣铁路相衔接。在德兴、玉山、上饶市都设有去三清山的班车和旅游专车。

  2005年9月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7月8日,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三清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清山成为中国第七个、江西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2012年9月21日,在葡萄牙阿洛卡举行的第11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江西省三清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2011年被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清山道教文化

  历史沿革

  三清山道教始于晋代葛洪,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遗迹。尤其是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

  唐朝道教大兴,三清山的道教也随之兴盛起来,朝山香客络绎不绝。道士们在葛洪结庐炼丹之处营建了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此观被称为“三清福地”)。北宋皇帝笃信道教,带动了社会崇信的风气,三清山一带开始出现成批的道教建筑,其中包括葛仙观,内中供奉葛仙翁和李尚书石像;还有福庆观、灵济庙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天门峰的悬崖之上用天然花岗岩雕砌成一座六层五面的风雷塔,此塔历尽千年风雨,至今巍然不动,被誉为三清山上道教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元时,三清山上出现了信奉全真派的道士,但更多的还是正一派道士。据元人鲁起元在《游三清山记》中说,此时三清山正在大动土木,扩建三清观。观内供奉石刻三清石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潘元帅神像;山上景物、地点也以道教称谓命名,如仙人桥、雷公石、判官石等等。当时三清山的兴盛可见一斑。

  明太祖朱元璋特别推崇道教,张天师为全国教主,贵溪龙虎山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三清山距龙虎山仅300里,道士来往频繁,联系也极为密切,三清山的教务活动几乎直接在张天师控制之下进行。此时山上朝拜之风极盛,散居于赣、浙、皖、闽的道士和信徒在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组织香会,“一年朝三清,一年朝少华”。他们结队而行,以三清神像和旌旗开道,点燃香烛,抬着猪牛羊各种祭品,并鸣三眼铳助威,配以鼓乐,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向三清山进发,每日多则上万人,少则几千人。

  明朝为三清山道教活动的鼎盛时期,山上的道教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至景泰年间,山上已经建起龙虎殿、方士羽化坛、玉零观、纠察府、演教殿、九天应元府、潘公殿、方壕上、天门石坊、飞仙台、流霞桥、石阶“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等建筑,并重建三清观,改建三清宫。

  三清山距龙虎山仅300里,近在咫尺,传教、化缘的方士来往频繁,联系也极为密切,三清山的教务活动几乎直接在张天师控制之下进行的,此时山上朝拜之风极兴盛,散居于赣、浙、皖、闽的方士和信徒,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组织香会“一年朝三清,一年朝少华”。他们结队而行,以三清神像和旌旗开道,点燃香烛,抬着猪牛羊各种祭品,并鸣三眼铳助威,配以鼓乐,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向三清山进发,每日多则上万人,少则几千人。明朝为三清山道教活动的鼎盛时期。山上的道教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至景泰年间,山上已经建起龙虎殿、方士羽化坛、玉零观、纠察府、演教殿、九天应元府、潘公殿、方壕上、天门石坊、飞仙台、流霞桥、石阶“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等建筑,并重建三清观,改建三清宫。明代的宫宇建筑十分独特:前后两进,座北朝南,以山上花岗岩雕凿干砌而成,石梁石柱,四周配以石墙,内供玉清,上清、太清三尊石雕石刻神像130尊,摩崖题刻45处。

  道教古建筑

  三清山道教古建筑群气势恢弘,与三清山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三清山自玉京峰向北以下(北山),为历史文物分布区。这些文物主要包括星罗棋布在林壑间若隐若现的宫、观、殿、府、庙、亭、台、塔、坊、丹井、石雕、题刻等在内的石构建筑群,目前已发现的有230多处。这些古建筑,在数十平方公里内有规律地配置在特定的位置上,既原始质朴,又内蓄玄真,与自然浑然一体,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三清山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道教文化古建筑露天博物馆”。

  三清宫

  位于三清山北部三清福地南侧九龙山口的龟背石上,海拔1533米,是三清山道教的标志性建筑。三清宫东倚聚仙台,南靠九龙山,西邻演教殿,北踞龟背石,占据了三清福地藏风聚水的最佳风水宝地。

  唐建“三清福地”,据史料记载,“宋乾道六年(1170)王霖捐资重建三清观殿宇,供奉三清尊神,后因世乱,观废址毁”。元建三清观,有石刻三清石仙君、葛仙君、李尚书、金童、玉女及潘元帅像等。明景泰至天顺年间(1450-1464)王祐、詹碧云上山重修扩建后,改称三清宫。现在的三清宫即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前殿后阁,左右厢房,两层两进。前殿高5.38米,后阁比前殿地基高2.3米,两殿总面积206平方米,包括附属建筑,占地总面积1750平方米。整个殿内梁、柱、墙、池、门以花岗岩铺造为主,镶嵌得严丝密缝,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之一。宫门上方悬挂清同治八年(1869)立的“三清福地”匾额一块。

  三清宫建筑和布局有一个特别之处:正殿供奉道教三清三位尊神,后殿供奉观音及十八罗汉,共为同一殿堂,道佛和谐相处。

三清山民间传说

  猴王法相的由来

  传说当年大闹天官的孙大圣,奉观音法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功德园满。师徒四人到西天佛国,参见如来佛祖,听候佛祖嘉封,以成正果。唐玄奘率领悟空、悟能、悟净参拜佛祖毕,侍立一旁,听候佛祖赐封佛号。当时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不料孙悟空突然向佛祖如来叩首说道:“谢佛祖赐号封佛,悟空理应知足常乐。怎奈那东土神州,大千世界,妖魔并未尽除,黎民深受其害,悟空怎能安心礼佛,静坐旁观,岂不有负佛祖赐封斗战胜佛的本意!”佛祖笑问悟空:“如此说来,尔意欲何为呢?”梧空答道:“悟空欲往东土神州选一清静圣地,继续修炼降魔大法,妖魔一天不除尽,斗战一天不能止,这样才能不负封赐佛号之意。”佛祖听后笑道:“想吾西天净上,乃极乐世界,黄金铺地,白玉为池,地涌莲花,璎珞垂地,七宝菩提,万劫不灭。大千世界,哪里还有比这更好的清静圣地呢?”悟空回道:“东土神州,有座三清山,是天地生成的瑶台仙境。那里奇峰参天,彩霞铺地,白云生幽谷,飞瀑挂山间;怪石奇松忘色相,不老须岩万古苍。悟空欲去修炼降魔大法,又恐老君教祖不能容我。因为当年大闹兜率宫,蹬翻了老君八卦炉。”佛祖听完。便问两旁侍立的门人弟子:“谁愿代我东去三清,带领悟空向老君教祖说情,让他留下悟空,以成全他齐天宏愿。”观音菩萨闪出班来,双手合十道:“弟子愿领悟空东去三清,向老君教祖传达佛祖法旨。”佛祖点头大喜,众门人口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

  悟空当殿辞别师父师弟子,跟随观音驾彩云,直向三清山飞来。观音菩萨身穿紫绎色法衣,脚踏着金莲,顶放七宝光轮,一路香气彩云护拥。悟空驾起云头,紧紧相随,不多时,便飞抵三清仙境,来到玉京峰前,参见教祖太上老君,传达佛祖如来的旨意。教祖听观音说明来意后,笑对悟空道:“好一个美猴王啊,过去便让他过去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目然。难得你有如此齐天宏愿,我岂能耿耿前嫌呢?我赐你九天锦屏洞唐一座,三才多宝灵珠一颗,此珠在手,天地人三界纤毫毕现,哪里出现妖魔为害,立即看得分明,你就直接去除妖降魔捉怪,用不着再翻那跟斗云去巡查了。”老君一席话说得众神仙都大笑起来,观音便拜辞老君教祖,驾彩云回西天复旨。悟空也叩谢教祖,自去九天锦屏洞唐收拾新居。洞府前,古松环绕,恰有一光坦坦大石块,悟空很喜欢坐在这石块上,久而久之,竟成悟空修炼观宝的“妙高台”。

  天帝赐玉

  隋唐以前,怀玉山本无山名。玄奘西行取经后,佛教大兴。唐大历年间,有个叫志初的僧人来到怀玉山,见这里山青水秀,景色绚丽,与世隔绝,俗尘不染,正是念经学道、修身养性的宝地,心中大喜,便四处化缘,讨乞布施,之后在怀玉山结庐定居,将其住地取名“定文寺”。志初佛心虔请愿书诚,不仅天天击磬诵经,还在峰巅之上设一香炉,每天五更时分便登峰敬香,久而久之,炉中香灰竟又堆积成峰,人称这峰为“香炉峰”。

  香炉峰炉中香烟袅袅随风飘上天廷,玉帝甚为诧异。他召来千里眼和顺风耳,吩咐道“凡间不知何人如此虔诚,天天进香诵经,朝拜于我。你们两人前去察访一番。快去快回。”千里眼、顺风耳步出天门,降下云头,来到人间,不一会儿便察访清楚,禀告了玉帝。玉帝深为感动,当即宣来财神佛爷,命他从宝库中取出宝玉一块,投下凡尘,赏给志初。

  这天晚上,志初和尚正在寺中击磬念经,忽听霹雳一声震耳欲聋,抬眼一望,只见天空闪出一道白光,照得山上如同白昼。志初不知凶吉,连忙起身,刚出寺门,便见一个明月般晶莹光亮的圆盘倏地当空坠下,直落在定文寺前的土墩上,圆盘落处,迸进万点火星,定睛看时,那圆盘早已无影无踪了。志初不知是甚物,便取来一把锄头,奋力在圆盘消失的地方挖掘,掘至深处,得到一枚铜镜般大小的宝玉。志初又惊又喜,忙收藏于袖中。这土墩便被后人称为“白玉墩”。

  葛洪开山

  东晋年间,一天,葛洪来到玉山的金沙地方。那时的玉山还没有建县,到处古木参天,荒草遍野,虎啸锒嚎。道人抬眼西望,只见层峦叠嶂之中,巍然屹立着三座巨峰,其势劈地摩天,峥嵘崔嵬,不禁连声赞叹,又忙向老农打听此是什么山。老农答“是三清山”。道有问:“何以三清山?”老农指着前面三座山峰说“听老辈人说,这三峰是三清列坐处,是仙山,山顶曾有金光紫云出现哩!”

  葛洪心想既是三清列坐的仙山,何不上去谒拜,当即辞别老农,向山上攀登。葛洪走着走着,仿佛来至蓬莱仙岛中,不由心驰神往,赞不绝口。他一边攀登,一边观赏,转瞬间日已西沉,道人环顾四周,附近既无村舍,又无人家,正愁没个打歇过夜的地方,忽见前面密林之中升起一缕袅袅的青烟,心中大喜,朝着青烟升起的地方大步走去。青烟升起的地方为本在户部供职李尚书隐居之所,二人相谈良久,后来李尚书一把扯下头上方巾,顺手挂在身旁石柱上面,紧随葛洪而去了。

  两人登上顶峰,却见三位银发长髯的老翁盘坐在一块巨石之上,其中两们正在对弈,另一们在旁观看。葛洪想:这三位老翁个个鹤发童颜,定然是三清天尊了。正想上前朝拜,突见一老翁身后跳出只白额大虫,一声长啸后,径直朝自已和李尚书扑来。葛洪旋即闪身岩后,李尚书则躲避不及,“啊呀”一声吓瘫在地。待葛洪扶他起时,猛虎早已不见,只见那三位老翁各骑着四不像、梅花鹿和斑虎,飘然而去,天地间恢复一片黑暗。葛洪和李尚书朝天拜了八拜,心中顿有所悟。此后,他们便在玉清峰北面山腰上结庐定居,筑炉掘井,一面炼丹,一面求乞丹药之入人络绎不绝。从此,葛洪被尊为开山始祖。

  贯休画罗汉

  据说志初圆寂后,觉空禅师为了振兴师门,邀请当时著名画师贯休和尚来画十八罗汉。贯休接到觉空禅师的邀请,当即欣然允诺,但提出条件,要觉空大师亲手磨两盆点睛墨,待研磨七七四十九天后,自已方能动手作画。觉空禅师虽有振兴山门之念,却无含辛菇苦之心。听说贯休要他磨四十九天墨,心中老大不情愿,无奈贯休是当时不可多得的画师,且除了贯休,无人能画罗汉,他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他磨磨停停,停停磨磨,好不容易熬了四十九天,却只磨了一盆墨。为了应付贯休,觉空取来一盆水,胡乱地磨了几下,加进些早已磨好的浓墨拌了拌,遂成一盆,第二天一早将两盆墨交给了的贯休。

  剩下的16个罗汉,虽也已有半仙之体,但因有眼无珠,结群逃到香炉峰西麓,被一块巨石依次绊倒在地。可怜这些半仙之体,一旦倒地便不能复生。于是跌成一堆,日后便成为一座山峰,形同罗汉叠坐,后人据此形态,便叫它“罗汉峰”。

三清山文物古迹

  遗址:洋堂寺、灵济庙、卓旗石、玉零观、老子宫观、葛仙观、韩无咎故居、丹炉、丹井

  观宇:潘公殿、方壕上、九天应元府、纠察府、演教殿、飞仙台、天门、三清宫、方士羽化坛、龙虎殿

  石塔:方士羽化坛石塔、风雷塔

  注:图册资料来源于三清山景区官网

  三清宫

  三清宫位于玉京峰北面,居少华山龟背石上。地势高爽,背南朝北,总体建筑面积518平方米,周围占地2300平方米。正殿三间两进,就山势而建,前低后高,歇山屋顶,梁柱和外墙均为花岗岩结构。正面有三樘大门,中门上挂有青石竖匾,上书“三清福地”四个大字。大门两边刻有“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的对联。大殿正中神龛奉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三尊神像,大殿后面是观音堂,中间奉有观音,两侧供有十八罗汉塑像。三清宫为宋王霖始建,明景泰年间王祜在其先祖三清观旧址复建三清宫、两廊、后阁、门楼、牌额及圣像,且延请全真道士詹碧云住山治观。三清山从此被称为道教“无双福地”。

  演教殿

  位于九龙山北侧,三清山后面的松林里。殿宇4拼3间,顶中间高为悬山式,左右两间低为半边歇山式,全部花岗岩结构。内有石雕神像18尊,中间门坊上刻有“演教殿”三个字,两边石柱上刻有“法本自然演玄源之正教;经由元始阐道德之冲科”的楹联。

  纠察府

  纠察府位于三清宫东北150米处的塍冈西侧。岩石结构,歇山屋顶,正面额枋上刻有“纠察府”三字,庙里有石刻神像6尊,庙前两旁各有石雕武士像1尊,姿态各异,庙后南侧有巨岩,上刻王永椟书题的“螣冈”两个大字。

  龙虎殿

  龙虎殿位于海拔1568米的龙首山之巅。建筑面积46平方米,庭院式布局,廊型结构,歇山式屋顶,全由花岗岩石砌造而成。殿前左侧石刻青龙盘踞,右侧石刻白虎雄视。

  潘公庙

  潘公庙位于海拔1557米的灵龟峰顶上。庙不大,全由花岗岩石叠砌而成,顶部庑殿式,庙宇四方形,简单古朴。九天应元府座落于九华山东南的坡地上,是一座亭式花岗岩小庙。基高一米,中部四面通风,顶上为歇山式,造型粗犷,正面额枋上刻有“九天应元府”五字,庙内供奉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石雕神像。

  玉零观

  玉零观位于三清山东北,龙泉桥至风门的中部。观内供奉道教玉枢火府天将。观始建于明景泰年间,后毁于火,清嘉庆十八年重修,又遭火毁,今仅存残碑断柱。

  西华塔

  西华塔位于汾水至风门中间的庆云岭西华台。塔有七层,上4层为6角密檐实心,下3层为6角密檐空心,檐角翘起,每层由6块条形长石构成6面拱门,空间通透,塔的下部有两层很高的方形基座,基石上刻有“西华台”三字,宝塔全身不用粘结材料,制作粗放,造型独特,实为罕见。

  风雷塔

  风雷塔位于灵龟峰和龙首山之间的山口悬岩上。塔为5层,密檐6角,全塔身由一整石雕凿而成。塔虽不高,但建在突起的巉岩之上,从下仰视却有居高临下之势。塔原为王祜墓的附属建筑,当时堪舆观点为避山口之风而建,故名“风雷塔”。

  步云桥

  步云桥位于汾水村头,是登山的第一座古石拱桥。从步云桥开始沿石磴古道登山至三清宫5200米,至玉京峰6900米,步步登高入云,故名。

  浮云桥

  浮云桥位于千步岭上、百步岭下的冲虚门内,是一座石拱桥。桥的北面是冲虚门,南面是天门,东面是深渊。桥倚绝壁,跨越险崖,面临深谷,高架在海拔1500米的天门要隘上。

  流霞桥

  流霞桥是一座用石架的小平桥。上方是净衣池,下游是清华池。

  登真台

  登真台位于玉京峰北下方380米处,海拔1700余米,面积约20平方米。东南深整,峭壁悬崖,西北平缓,有路可上。台上有一岩,上书“登真台”三个正楷大字。台的南沿有两只大脚印,相传为方士羽化留下的足迹,旁刻有“履迹”二字。

  尚书悟仙台

  尚书悟仙台位于玉华峰顶西南侧,海拔1700米。有一方巨岩突起如台,高约4米,陡险难攀。台上有石雕神像一尊,头部已经风化,峭壁上刻有“尚书悟仙台”五字。相传明朝兵部尚书孙原贞曾游山到此,见台下云涛涌动,雾气飘忽自如,顿悟玄机,心身如入仙境。

  飞仙台

  飞仙台位于虎头山上,是一座塔式建筑。基部有两层大方脚,上层正面基石刻有“飞仙台”三个楷书大字。中部由4块大角石组成,平面为方形,每面有一小拱门。上部是圆形,比中部略小,亦由4块大石构成,四面拱门,中间空透,仅存半边。顶部为凸圆形,已倒塌。

  岩壁浮雕

  岩壁浮雕从风门至三清宫沿途有石像24尊,大小相近,高约1米,多为明代文职官员服饰,形态慈祥,工艺粗犷。雷神像一百步门岩壁上雕刻雷神像,尖嘴赤脚,身着盔甲,手执兵器,神态威武,雕工精细。

  伏魔上相刻于涵星池堤坝北头岩壁上,神像宽袍大袖,头戴道巾,手握玉笏,垂目端坐。

  龙虎雕像一龙虎殿前左右巨岩上,有石雕龙虎。石龙蟠于左,面积约4平方米,突眼扬须,张牙舞爪。石虎踞于右,高宽近1米,长约2米,蹲伏于地,昂首曲尾。

  花岗岩圆雕

  少华福地有石雕神像、石雕香炉等。三清宫、演教殿、纠察府、龙虎殿、九天应元府、少华福地和天府诸处有石雕神像30余尊。少华福地石坊前的左右神将,三清宫门坊神龛内的灵官、魁神,均系花岗岩雕成,高达1米多,雕工精细。石香炉高1米余,炉腿系兽头花纹,工艺精湛,古朴大方。詹碧云藏竹之所的平台栏干,设计朴实,雕工粗犷,栏于石柱上的石狮。

  峭壁字刻

  三清山壁刻,主要是峰名、景物和地名,共63处,如白石井、香葩笼、王家岩、登汉桥、挂冠岭、玉京峰、尚书悟仙台等字均刻揩书,笔力刚劲;雕工精湛,传字之神韵。

三清山所获荣誉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山榜”。

三清山其他介绍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位于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县的交界处,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这些头衔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她的存在。虽比不过黄山的羞,庐山的奇,但三清山独特的花岗岩峰林地貌,一年中200多个云雾天气,让三清山自古就享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之殊誉。

  三清山有着许多造型奇特,形神兼备的奇石,巨蟒出山、司春女神、猴王献宝、玉女开怀、老道拜月,都是三清山标志性的奇景。

  栈道是三清山另一特色。阳光海岸位于三清山的东部,与三清山西海岸、三清宫两大景区形成一条海拔1600米的高空环型旅游线路,是观赏三清山东部瑰丽风光的最佳之处。其中叫绝的有以下几大奇观:日出、壮阔云海、百里松林、惊险刺激的索桥透明玻璃观景台、幽深峡谷、不同角度的东方女神和巨蟒出山等等。

  西海岸位于三清山的西部,是三清山最为开阔的景区,平均海拔1600米。西海岸有四大奇观:高空栈道、云海、大峡谷、古树名木群。漫步在海拔1660多米的高空栈道上,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幽深的峡谷,远处是连绵群山,这种体验不容错过;西海岸的云海尤其壮观。除了普通的云海,还有轰鸣的“响云”、汹涌的“瀑布云”等;当你站在栈道上俯瞰大峡谷,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三清宫是三清山人文景观集中的景区,只有游览三清宫,才能发现道教文化在塑造三清山的品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三清宫景区古建筑群的“先天八卦”布局方式非常值得细细玩味,它是整个布局的核心,其它建筑围绕这个核心往八方辐射,各占一卦的位置。三清宫景区的景点造型设计非常特别。这里的建筑规模都不大,但在造型上却有很高的造诣。风雷塔的设计、龙虎殿的选址等,都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运用和对“天人合一”的追求。人文、自然景观浑然交融,不分彼此。

  西华台景区位于三清山北麓,是宋明以来的登山石级古道,范围从汾水村至风门。西华台景区以田园风光和幽静古道为胜。步云古道早在唐代就是信州太守王鉴退隐之处,这里水转山环、梯田如画,岭上人家是畲族村寨,至今保持着非常淳朴的民风。

  玉京峰景区是三清山最高而又最中心的景区,海拔1816.9米。所谓“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观山不至顶,总有些缺憾。只有站在玉京峰顶,俯瞰脚下千山万壑时,三清山的壮阔才会完整展现。除了顶峰的壮丽之外,玉京峰景区内的云海、雾涛、日出、日落,同样气势磅礴、绚丽多姿,玉京峰正是观日出、日落的绝佳位置。

  三洞口景区位于三清山西部,最可观之处在于幽谷与瀑布。这里有三清山最大最深的沟壑飞仙谷,最深处垂直切割为1000米,是百川汇集之穴,形如迷宫八卦阵,地形复杂奇险,沟壑纵横交错,断层极多,人不能通行。这里也有三清山景区内最为奇特的瀑布“八祭龙潭”,龙潭瀑布高约30多米,远远望去犹如一条白龙闪耀。瀑布水帘中隐约可见一龙头,探首峭壁外,龙头、龙目、龙嘴惟妙惟肖。

  玉灵观为三清东麓登山游人必经之路,休憩之所。观中有清泉一股,由石隙用竹管引入水池,供人引用,长年不竭。此处松篁茂密,景物清幽,于路转峰回处,有小石桥跨涧而过,古木参天,绿荫覆盖。林中鸟声唱和,令人尘烦尽洗。观南谷中,石峰石笋,拔地而起,高的有六七十米,低的二三十米,参差高下,蔚然成“林”,为三清山奇特的“石林景观”。人游其间,纵横交错,宽者如通衢,窄者如小巷,高如摩天大厦,细小者如碧玉琅矸,使人如同进入神话世界。

  简单地游玩都需半天时间,若要细细观奇山,看云海,看日路,至少需要一至两天的时间。婺源与三清山相隔不远,如果到了婺源,去一趟三清山,是不虚此行的。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三清山”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三清山”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