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旅游景点

长白山

长白山景点照片

长白山旅游景点介绍

欧亚大陆东缘最高山系

  长白山脉,欧亚大陆东缘最高山系,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海拔高度多在1000米以上,主峰为白头峰,海拔2749米。长白山区域范围在区域地理和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同的含义。狭义的长白山,指长白山脉的主峰,即海拔1800米以上的巨型火山锥体;另一种理解,是指长白山火山区;广义的长白山,指长白山脉,或称长白山地,是中国东北东部山地的总称。

  在大约2500万年的时间里,长白山地区经历了4次火山喷发活动,此4次火山喷发形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形态和主峰。在以上4次火山活动中,每一次喷出的火山物质都使火山增高200米以上。此后,长白山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在11000—15000年(第四纪全新世期间)前,火山再次复活,最终形成了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东南部主要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向西北逐渐降低为低山、丘陵,直至海拔300米左右的台地等。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长白山区年平均气温2—6℃。气温随纬度、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长白山区河网密布,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绥芬河4大水系皆源出长白山区。

  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拥有优良级历史遗存资源主要集中废城与聚落遗址、军事遗址、古战场、交通遗迹等主要的历史遗存类景观文化资源。

长白山脉历史文化

长白山脉文化内涵

  综述

  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长白山文化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做好长白山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研究、传承工作,对于实现吉林文化的发展繁荣、推动吉林的全面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长白山文化是吉林省独有的标志性文化,是包容吉林各民族文化、反映吉林人性格特质、凸显吉林气派的“大文化”,是以吉林为中心,辐射、渗透、影响、统领周边区域文化的代名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相互融合、相互激荡的复合型文化,是包括汉族、肃慎、秽貊、东胡四大族系在内的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融合型文化,是具有成长性、交互性、创新性、现代性的开放型文化。

  社会生活文化

  长白山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长白山地区历史久远,文化遗迹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优良级历史遗存资源主要集中废城与聚落遗址、军事遗址、古战场、交通遗迹等主要的历史遗存类景观文化资源。“安图人”洞穴遗迹为标志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八连城渤海遗址”为标志的渤海国历史文化遗迹;“百草沟北沮沃族墓葬”为标志的汉代古墓。

  长白山地区古代民族众多,夫余、高句丽、渤海、东夏等地方民族政权和辽、金王朝的活动区域及文化影响到现今的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远东等国家和地区,是汉唐时期东北亚地区文明发展的中心区域之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呈现出鲜明的边疆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特点,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物证。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历史悠久耐人寻味。同时,长白山文化有着延边朝鲜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尤其与森林环境背景结合,可观性强,感受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精神文化

  长白山地区还产生了萨满文化。满族面具是满族文化的遗产,它不仅为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美术、戏剧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提供启示,也为旅游开发提供商机。满、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蒙古、土、东乡、保安、达斡尔、维吾尔、撒拉、乌孜别克、塔塔尔、裕固等民族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萨满文化的影响。但是,相对地说,萨满文化在科尔沁草原的东部,在三江流域的赫哲、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以及在部分锡伯族当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继承。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以来,长白山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从未间断。抗日的民族精神文化也深深地根植于白山黑水之间。长白山地区以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标志的近代抗日战争遗址,具有深刻的历史教育意义。军事遗迹与古战场和历史事件发生地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抗日的红色文化堡垒,如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马村抗日游击根据地、腰营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都列入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白山脉名称来历

  在悠久的历史中,长白山曾有不咸山、盖马大山、徙太山、太白山等称谓。

  不咸山:《山海经·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战国和西汉初年,不咸山已闻名于中原。《晋书·四夷传》:“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通典》:“挹娄即古肃慎,其国在不咸山北。”《太平寰宇记》:“挹娄国在不咸山北,夫余北千里。”《晋书解注》:“不咸山,即长白山。”不咸”是满语“伯罗聂·显乾”的音译省略,义为“长白”。“不咸”之语出自满族先世,合乎满族及其先世世居此地的历史背景和长白山的独有特征。

  徙太山:南北朝时,长白山又有“徙太山”之称。《魏书·勿吉传》:“国南有徙太山,魏言太皇。”《北史·勿吉传》:“国南有徙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新唐书·北狄传》《隋书·棘韬传》均作“徙太”。徙太山的“徙”字,有作“徙”或“从”字者。王华隆《东北地理总论》以徒为正,认为“链”是“徒”字之误。其山,魏日“太白”,华言“太皇”,皇有“白”之义。徙,《集韵》:“想支切,音斯”。徙字与“不咸山”之“咸”、“马訾水”之訾,皆音为斯,满语义为白。“从”当为繁体字“徒”,为徙字之异写,而“徒”字应看作是误写。

  太白山:到了唐代,长白山又有太白山之称。《新唐书·渤海传》:棘羯及高丽余众东走,“渡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黑水棘鞫传》:“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日徒(徙)太山,与高丽接,依粟末水以居,水源于山,西北注它漏河。”唐时辽水即今辽河。粟末水即今松花江上游。《大清一统志》吉林山川混同江条:“今名松花江,源出长白山,北流会嫩江、黑龙江入海,即古粟末水也。”又吉林山川长白条云:“古名不咸山,亦名太白山,亦名白山。”故太白山即今长白山无疑。

  长白山:自辽、金起,长白山之名称开始普遍使用。《辽史·百官志》圣宗统和三十年(1012年):“长白山三十部女直。”《金史》:“黑水棘鞫居古肃慎地,有山日:白山,盖长白山……”《金史》卷35: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十二月,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大定十五年(1175年)三月,奏定封册仪物,每年春秋二仲择日致祭。明昌四年(1193年)十月,“复册为开天弘圣帝”。清代沿用长白山名。《清史稿》:“长白山在此,上有天池,旧日闼门。”长白山这个名字,是以该山特征为内涵的,历史上对该山的特征记载颇多。《盛京通志》:“山巅不生他树,草多白花”;《长白汇征录》:“山上经年积雪,草木不生,望之皆白,故名日长白山。”长白山的名字影响到行政区划的命名。辽代设“长白山女真大王府”,清代设“长白府”,中华民国改设“长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设“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等等。至2000年,长白山这个名称,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成为了此山的定称。

长白山脉活动

  2019年,中国长白山国际林海雪地马拉松节在长白山北景区隆重启幕,开创户外雪地马拉松的新模式。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研究推动在吉林长白山(非红线区)等地建设冰雪丝路带。

长白山脉历史喷发

  据朝鲜和日本的文献记载,高丽定宗时期的946年,长白山火山喷发,是近两千年来世界上最大的喷发之一,火山爆发指数为7级,爆发之猛烈,当时东北亚地区到处都有记载。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约为83至117立方千米,并产生炽热气体流,形成近300米厚的岩浆层,5厘米厚的灰尘云抵达距离1046千米的日本北海道和千岛群岛。高丽皇帝听见打雷声,吓得放走了囚犯,高丽首都开京以南450千米之外都能听见长白山爆发的声音。另外在日本京都距离长白山1000千米外也听见了巨响声。1100千米外日本奈良都有记录946年“白灰雨”(火山灰)事件。其喷火口半径200米左右,火山灰直冲如天空,火山灰柱高达25千米,伞状顶部更是35千米高,火山灰柱半径13千米。火山灰柱坍塌后,火山碎屑流蔓延了60千米,火山灰降落到1300千米外的日本降下了2~5厘米厚的火山灰,在日本海,火山灰沉积有16~10厘米厚,最近在2000千米外的也发现了这次喷发留下的沉积物。喷发持续4-14.5天左右,喷出了76-116立方千米火山灰,估计2000万吨硫。一度影响全球气候7年之久,爆发1-3年内全球温度降低了1.2摄氏度,欧亚大陆降温最高幅度超过2.25摄氏度。

  据史料记载,自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以来,长白山火山曾有过三次小规模的间歇式活动。

  第一次喷发是在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8月26日)。据目击者记载,当时有“放炮之声,仰见则烟气张天,大如数搂之石,随烟折出,飞过大山后不知去处”。

  第二次喷发是在清康熙七年(1668年),长白山区下了一场“雨灰”(即火山灰)。

  第三次喷发是在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4月14日)。据史料记载:“午时,天地忽然晦螟,时或赤黄,有同烟焰,腥臭满室,若在烘炉中,人不堪重热。四更后消止,而至朝视之,则遍野雨灰,恰似焚蛤壳者”,“同月同日,稍晚后,烟雾云气,忽自西北,地昏暗,腥臭袭人之衣裙”。又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长白山附近有“炭崖”,“崖底出木炭甚多,猎者每拾以为炊,土人因其出于地中,故以神炭呼之,……过此拾有数块,燃之以烤鹿脯,与寻常木炭无异。但以两丈深之土崖,能产木炭,大者拱把(两手合围——作者注),小者一握。”经地质工作者考证,这些木炭是由于这次火山喷发时高温的熔浆将树木烘烤、燃烧炭化的结果。

长白山脉神话传说

  十六奇峰

  关于“长白十六奇峰”的由来,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十分悲壮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的三太子从小娇生惯养,不务正业。一日,玉皇大帝大宴群臣,东海龙王携三太子赴宴。席间,三太子偷偷溜出,盗走了王母娘娘的一颗宝珠。王母娘娘将此事禀告玉帝,玉帝大怒,立即派16位天将追赶三太子,命他们务必夺回宝珠。在长白山上空,16位天将终于追上了三太子,并将其团团围住。为争夺宝珠,双方厮杀在一起。但三太子寡不敌众,只听“咔嚓”一声,一只龙角被天将打断,疼痛难忍的三太子一失手,将宝珠掉落到长白山顶。随着一声巨响,宝珠在长白山顶化作一潭无底的碧水,便是天池。三太子见状,立即变成一头独角龙藏到天池水中。直到今天,天池上空经常狂风暴雨,播云布雾,据说就是这只独角龙在作怪。

  16位天将见三太子变成独角龙潜进天池,他们便将天池团团围住,准备等三太子浮出水面时将其抓获。可是,三太子见天将日夜严守,轻易不敢浮出。天长日久,16位忠于职守的天将竟化作16座威武雄壮的山峰,日夜坚守在宝珠似的天池旁,千古不变。

  人参故事

  千百年来,百草之王的人参留下了无数的传说,野山参被草和小树保护、大蛇护参、人参娃娃的故事......多的数也数不过来。在我们白山市抚松县就有这么一个黄鼠狼朝拜山参王的故事广为流传。

  从前有一个老放山的人在附近森林挖出一棵九两二钱重(老称,十六两为一斤)的特大山参。俗话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九两多重大山参应该是宝中之宝,回家后放在自己家的仓房里,白天夜间都让他的两个儿子看护。一天夜里,他突然听见仓房里有声音,点上灯笼走到仓房一看,两个儿子困得睡着了,只见数十只黄鼠狼围在大山参周围正在朝拜呢!黄鼠狼看见进来了人,不慌不忙有秩序地离开了。老头发现大山参并未受损,这才松了一口气。

长白山脉地理环境

长白山脉地质

  水文地质

  长白山区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其次是玄武岩孔洞裂隙水和碳酸盐类溶隙裂隙水,间或分布有山间盆、谷地松散岩类孔隙水。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发育,沟谷深切,地下水循环交替,多以泉水和河川基流的形式排泄于地表。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惟一补给来源。多季节性泉流,水质较好,多为矿化度小于0.5克每升的重碳酸型淡水。

  火山区

  长白山火山区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分别出现望天鹅峰、长白山和甑峰山三座巨型火山锥体。它们的形成时间及演化特征都有区别。望天鹅峰形成于中新世,岩浆分异顺序为橄榄玄武岩一石英拉斑玄武岩一粗安岩一粗面岩一碱流岩;环抱长白山天池诸峰形成于上新世至全新世,岩浆分异顺序为碱性橄榄玄武岩一橄榄拉斑玄武岩一石英拉斑玄武岩一粗安岩一碱流岩;甑峰山形成于早中新世,岩浆分异顺序为橄榄玄武岩一橄榄拉斑玄武岩一响岩。望天鹅峰和甑峰山属于死火山,而长白山火山为处在休眠状态中的活火山。

  长白山火山山体经历了造盾、造锥、造席三个喷发时期。造盾时期以玄武熔岩流为主,底部喷出少量的玄武集块岩、角砾岩;造锥时期以粗面一碱流质碎屑岩和熔岩流互层状为主;造席时期以碱性火山碎屑物的空降和碎屑流呈岩席状覆盖锥体为特征。

长白山脉地貌

  地势

  长白山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东南部主要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向西北逐渐降低为低山、丘陵,直至海拔300米左右的台地等。

  地貌类型

  长白山区的地貌类型主要有火山熔岩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和冰川冰缘地貌。其中火山熔岩地貌主要有火山中山,熔岩丘陵、熔岩台地和熔岩谷地;流水地貌主要有侵蚀剥蚀中山、侵蚀剥蚀低山、侵蚀剥蚀丘陵、侵蚀剥蚀台地、冲积洪积台地、河流高阶地和河谷平原;喀斯特地貌以喀斯特洞穴为主;冰川冰缘地貌见于长白山火山顶部,主要为第四纪古冰川地貌和现代冰缘形态。

  地貌分区

  根据长白山区的地貌特征,划分出如下11个地貌区。

  长白火山中山熔岩台地区。

  哈尔巴岭、牡丹岭与南岗山中山低山区。

  嘎牙河、延吉、珲春低山丘陵盆谷地区。

  高岭—盘岭中山低山区。

  敦化丘陵盆谷地区。

  龙湾—靖宇火山与熔岩台地区。

  老岭中山区。

  集安一临江低山窄谷区。

  白山—通化低山丘陵窄谷区。

  张广才岭中山低山区。

  蚊河一辉发河低山丘陵盆谷地区。

  火山区

  长白山地势总的特征是以长白山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可分为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山麓倾斜熔岩高原和熔岩台地三大地貌单元。大致围绕火山中心呈同心环状分布。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在该区中部,海拔高度1700米以上,锥体底部直径20千米左右。锥体上部的中心为火山口湖——天池,围绕天池有诸座高峰,从锥体腹部向下,地势呈台阶状向下倾斜,高度渐低,坡度渐缓。望天鹅盾状火山锥体位于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之南,望天鹅峰海拔2051.4米,火山底部直径35千米左右,锥坡较缓,约6′左右,呈盾状,山体已遭到强烈切割。山麓倾斜熔岩高原呈环带状围绕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海拔高度1000—1700米,坡度3—5°。倾斜熔岩高原的外缘分布着大面积的熔岩台地,海拔高度在600—1100米之间,台面坡度平缓,多在1°左右。

长白山脉气候

  长白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候多样化,可划分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山亚寒带3个气候带,全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长白山区年平均气温2—6℃。气温随纬度、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主要气候特征: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而凉爽,1200米以上无夏,春秋相连;降水季风特征明显,一般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60%以上;山脚下风向随季节变化,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偏西风,山顶常年盛行偏西风。长白山降水充沛,气候湿润,光照充足。

  长白山气候多变。长白山天池每年从9月中旬到翌年4月的长冬时节,飞雪不断,全年平均降雪量320毫米,降雪日数145天。这里山高风急,年平均风速竞达11.7米/秒,大风日数多达269天。均为全国之冠。一年之中雾天竞有265天之多,以至于有人登山数次难见天池真面目。这里全年可目睹雾凇景色的时问长达179天,为全国之最。

长白山脉水文

  长白山区河网密布,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绥芬河4大水系皆源出长白山区。其中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周围的有松花江的正源二道白河(北坡),松花江的西源漫江和锦江(西坡);图们江的源流红土山水(东坡)、红丹水(东南坡);鸭绿江的正源暖江(南坡)。三江源流区总面积3.07万多平方千米,其中松花江源1.85万平方千米,占60.4%;图们江源0.46万平方千米,占15.1%;鸭绿江源0.76万平方千米,占24.5%。

长白山脉植被

  长白山植被从下往上,随着地势的升高,出现比较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在北坡550米以下为蒙古栎林,它是红松阔叶混交林被破坏后的次生植被。1100米以下为红松阔叶混交林带;1100—1700米为云冷杉(暗针叶林)林带;1700—2000米为亚高山岳桦林带;2000米以上一直到山顶为高山苔原带。

长白山脉位置境域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接壤,东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朝鲜和俄罗斯为邻。长白山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海拔高度多在1000米以上。总面积大约20万平方千米。

  长白山火山锥体位于北纬41°55′—42°05′,东经127°55′—128°74′;长白山火山区北界北纬42°35′,南界北纬41°23′,西界东经127°15′,东界东经129°00′;长白山区北界北纬46°18′,南界北纬40°52′,东界东经131°19′,西界东经121°38′。

  长白山风景区

长白山脉所获荣誉

  1980年1月,长白山保护区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1986年7月,长白山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1992年,长白山保护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审确认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长白山保护区被世界人与生物圈、人与地理圈、山地研究发起组织等十个国际组织评为全球28个环境监测点之一。

  2007年5月8日,长白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景区。

  2020年4月,长白山入选“2020世界避暑名山榜”。

长白山其他介绍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60年,它以长白山天池为中心,总面积196465公顷,是我国建立最早、地位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长白山是一座巨型复式火山,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形成了神奇壮观的火山地貌,典型完整的动植物资源,富有北国情趣的冰雪风光。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据统计,这里生存着1800多种高等植物,栖息着50多种兽类,280多种鸟类,50种鱼类以及1000多种昆虫。长白山的密林深处盛产人参、北五味子等药材,野生动物有濒临绝灭的东北虎及马鹿、紫貂、水獭、黑熊等。鸟类中鸳鸯、黑鹳、绿头鸭等候鸟占70%。长白山也是松花江、图门江、鸭绿江三江的发源地。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1980年长白山保护区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被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在世界自然保护区中的地们日益突出,对外联系和交流日益扩大,成为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保护区,越来越被世界人民和有关组织所关注。1976年以来,先后有韩、日英、美、德等2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专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前来考察。此外,每年还有许多外国旅游客来此旅游观光。这些专家和游客,不仅了解了长白山,也了解了中国。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完善保护区的建设,必将在世界上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巨大,经济效益可观。据有专家研究得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总价值为72.91亿元。其中,直接实物产品总价值0.84亿元,直接服务经济价值4.77亿元,生态系统功能间接经济价值17.65亿元,非使用类价值49.65亿元。因此,把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保护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长白山”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长白山”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