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中京城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渤海中京城遗址,又称西古城。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西古城乡古城村,西南距和龙市约15千米,北垣紧邻延(吉)和(龙)公路。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年)前后。
渤海中京城遗址为唐代渤海国中京显德府遗址,由内外两城组成,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700米,南北长720米,东西宽630米。城中有5处宫殿址。出土文物有莲花纹瓦当、“文字”瓦以及绿釉建筑饰件等,是研究渤海国历史及其陵寝制度的重要信息采集地。
1996年11月20日,渤海中京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渤海中京城遗址历史沿革
渤海中京城遗址是唐代渤海国中京显德府遗址,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年)前后。
唐玄宗天宝中年(748年前后),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将其国都从敦化迁至此地,曰显州。
唐玄宗天宝末年(755年),大钦茂徙国都于上京龙泉府后,该城遂为渤海五京之一的中京显德府。
唐明宗天成初年(926年),契丹灭渤海,该城亦毁弃。
渤海中京城遗址遗址特点
渤海中京城遗址呈长方形,由外城和内城组成,总面积为460平方米。遗址形制大体与唐长安城的宫城和皇城相仿,建筑风格已经具备成熟的都城营建理念。城内现有民宅88座,其余地方为农田。
外城的平面基本呈长方形,周长2700米,南北长720米、东西宽630米。南、东、北垣保存较好。城墙均系夯土筑城,现墙基宽13~17米、墙顶宽1.5~4米,残高一般为1.5~2.5米,个别地方可达4米。
外城门址有两处,分别设在南墙和北墙的中部。城墙外有护城河,现多已填平,唯有南墙外的东段尚可见到残迹。
内城呈长方形,周长1000米,南北长310米、东西宽190米,北墙与外城北墙相距70米。内城的城垣破坏严重,仅存城墙基础,其西、南二墙早年已修成村道,东墙和北墙是水田池埂。城内中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水池,每个水池的面积约1500平方米,两水池相通,水自西向东流淌,在内城南门址前由一壕沟相连。东侧水池之北约50米处有一土台,残高0.5米,面积为300平方米;在其南亦有一土台,残高为0.4米,面积为270平方米。城内中部偏西处有一水井,口径为1~1.5米。
内城有五座宫殿址,南北中轴线有三座,分别编为1、2、5号宫殿址。1号宫殿址的东西各有一附属建筑址。2号宫殿址东西长20米、南北宽9米,进深一间,面阔三间,四周有回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宫殿址,东侧为3号宫殿址,西侧为4号宫殿址。5号宫殿址位于2号宫殿址之北,两者相距80米。内城南垣中央亦辟有一门。学术界多认为此系渤海中京显德府故址,曾一度为国都。
渤海中京城遗址其他介绍
渤海中京城遗址位于中国东北部吉林省的和龙市,它是中国唐代渤海国(公元698~926年)的都城遗址。
渤海中京城遗址的平面呈长方形,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城市规划仿照了唐代长安城的布局。外城长约720米,宽约630米。内城周长约2000米,城内又分隔为南、北两城,沿中轴线发现有3处宫殿遗址。外城辟有南、北两门,城外有护城河,城东南部还有人工水池等遗迹。城址内出土有石础、瓦当、花纹砖等遗物。
渤海中京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唐代的城市面貌,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渤海中京城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