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旅游景点

八连城遗址

八连城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连城遗址景点照片

八连城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连城遗址地处吉林省珲春平原的西北部,位于珲春市西6千米。对于八连城遗址的调查、著录,始于20世纪20年代。

  八连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分外城和内城,城墙均为分筑。城内大部分已辟为农田,外城多为水田,内城基本上是早田。八连城遗址考古发掘、调查、测量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为渤海都城建制渊源、格局演变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2001年,八连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连城遗址历史沿革

  对于八连城遗址的调查、著录,始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一些日本学者开始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考古调查。

  民国十三年(1924年),鸟山喜一调查八连城遗址,认为城址与渤海国有关。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鸟山喜一、藤田亮策对八连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测绘,并发掘了位于内城北部的两座建筑址及城址东南方的一处渤海寺庙遗址。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鸟山喜一根据考古调查、发掘的成果,结合文献记载及史地考证,推定八连城为渤海国东京龙原府故址。其后,渤海史地研究者多认同其观点。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斋藤优对八连城遗址进行调查、测绘,并对内城北部的七座建筑址、内城南门址等遗迹进行了发掘。斋藤优认为,现存的八连城遗址仅为渤海东京龙原府故址的内城遗存,他根据八连城南面两处渤海寺庙址与城址的位置关系,以及八连城遗址外围存在其所认定的道路迹象,推测八连城遗址外侧存在边长3000米的外城。

  1950年以后,吉林省文物考古部门开始对八连城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

  1958年,珲春县文教科调查八连城遗址,建立了保护档案,开始对八连城实施有组织的保护工作。

  1960年,延边州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八连城遗址进行调查,为遗址保护提供了详细的考古学资料。

  1979年,吉林省考古训练班调查、测量八连城遗址。

  1983年,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组织的珲春县文物志编写组对八连城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

  2004至2008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珲春市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城址进行了主动发掘。主要清理了一、二号宫殿基址及其附属建筑遗迹,城门址等。出土大量砖、瓦类建筑构件。

八连城遗址遗址特点

  八连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分外城和内城,城墙均为分筑。城内大部分已辟为农田,外城多为水田,内城基本上是早田。

  外城周长2894米,南北长746米、东西宽712米。现存东墙南端、西墙北端和北墙,高约1米、宽约4~5米。外城有城门四处,分别设置在各墙的中部,隐约可看到遗迹。城外有护城壕。

  内城周长1072米,南北长318米、东西宽218米。城垣保存较好,现高1~2米、基宽6米。南墙中段内折5米。有城门三处,分别建于南、东、西墙的中部,其中南门北部保存较好。在内城南北中轴线的中部有两个殿址,南殿址应为主殿,筑于高台之上。高台东西长45米、南北宽30米、高2米,用河卵石和黄土夯筑而成。高台上础石成群,多数被移动,难以辨认原来的序列。础石一般长0.6米、宽0.5米。此殿应是大钦茂在位时的朝殿。殿址北面尚有一处建筑址,应是当时大钦茂的寝殿。两殿之间由32米的长廊连接,两殿的东西两侧各有三处殿址,其遗迹至今仍可辨认。

八连城遗址其他介绍

  八连城遗址位于吉林省珲春市东6公里处,属唐、五代遗址。八连城是唐渤海国文王的东京龙原府治所,公元785年至794年,八连城曾一度是渤海国的都城,号称亚洲第二大城。

  城址平面基本呈方形。城址分为内外两重,外城周长2894米。在外城四墙中部各有一门,墙外有护城壕遗址。内城南墙、北墙各长218米。在南、东、西三墙的中部各有一座城门。内城共有八处建筑遗迹,在内城的中轴线上有两处,南部为朝殿,北部为寝殿,两座殿址以回廊相接。其东西两侧各有3处配殿遗迹。在城址的东南和正南还分布有三处寺庙遗址,曾出土有残佛像和一些建筑构件。城址内出土筒瓦、指压纹、板瓦、式牡丹纹以及绿釉或黄绿釉琉璃瓦,许多瓦上有刻划的文字。

  该城的布局与渤海上京、中京相仿,均效仿于唐长安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国家文物局)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八连城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八连城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