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旅游景点

姜女石遗址

姜女石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姜女石遗址景点照片

姜女石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姜女石遗址,是秦至西汉前期行宫遗址,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的止锚湾海滨,西距山海关15千米 ,因姜女石遗址的中轴线正对海中被称为姜女石(又称“姜女坟”)的三块礁石而得名 ,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

  姜女石遗址出土大量的瓦件、砖、井圈、柱础、排水管等建筑构件 ,有夔纹大瓦当、变形夔纹半瓦当和巨型空心砖,并发现高台多级建筑,以及地下版筑夯基 。姜女石遗址绥中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弘扬绥中历史文化、考古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1988年1月13日,姜女石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姜女石遗址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派人前往海中求取长生不老之法,并造访了渤海之滨的碣石(姜女石)。

  1982年4月,葫芦岛市文物普查队进行文物普查时,姜女石遗址被发现。

  1984年,辽宁省省文化厅、辽宁省省博物馆联合对姜女石遗址进行勘探发掘。

  1993年—1995年,考古工作者对姜女石遗址进行发掘,发掘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

  2013年—2015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姜女石遗址进行水下考古调查,在姜女石遗址海域发现一处水下人工建筑。

姜女石遗址历史文化

  姜女石

  姜女石,即姜女坟,传说中孟姜女投海自尽之地,其实是一种天然的海蚀柱,为秦汉时的碣石(门),是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时,秦始皇派人前往海中求取长生不老之法之处、渤海之滨的碣石。《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二年(前215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三郡乌桓回师途中,曾有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句。

  姜女石耸立在姜女石遗址内的南面海域,为一组自然礁石。碣石近海而立,站在不同的角度观赏此石有不同的效果。在黑山头观此石,其仿佛是一只褐色的公鸡屹立海面,扬颈啼鸣;在墙子里正面观此石,其又宛若一位少妇携着一双儿女望海盼夫。这组碣石是一种天然的海蚀柱,推测原为一对,后来西侧海蚀柱倒塌。其中耸立着的一块碣石,高出海面20余米,南北长11米,东西宽8米,呈黑色。姜女石遗址与姜女石之间原有石甬道相通,其中甬道所铺石块在“文革”期间多被百姓拆除,作为“石灰石”出卖,零星的剩余石块则被海水冲走。甬道是秦始皇所修建用于祭祀的海中通道,花岗岩平台则是码头或是某种航海标志。

姜女石遗址遗址特点

  建筑规模

  姜女石遗址范围南北长4千米,东西沿海岸3.5千米,与南面海中姜女石相距400余米,包括六处大型宫殿遗址,分布在石碑地、黑山头、瓦子地、金丝屯、红石砬子和周家南山等处,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姜女石遗址海域的水下人工建筑,是花岗岩所打造的平台,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60米,建筑呈四边形,一些石块经过了加工修整,有人工干预痕迹,且石块在较大范围之内呈现出有规律的走向与分布。

  建筑布局

  姜女石遗址主要包括石碑地、止锚湾和黑山头三处秦汉行宫建筑遗址,三处建筑南面海中各自对应一处海蚀柱,依次为姜女石、红石砬子和龙门礁。姜女石遗址利用海滨自然景观,前临渤海,海中有耸立的碣石;后靠燕山,山上有长城,以石碑地(碣石宫)为主体建筑,以止锚湾和黑山头为左右两翼,建筑格局为“一宫两阙”,衬以瓦子地、周家、金丝屯等众多的附属建筑,四周建有宫墙,呈合抱之势,正对海中碣石(门),形成一处完整壮观的建筑群体,南端中心为一座多级的夯土高台,高8米,台基坐北面南向海,东西两侧及背面有夯土建筑基址。石碑地高大的夯土台和密集的建筑遗址,正对着海中的姜女石,其中最大的一块高出海面24米,根基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11米、东西宽8米左右,黑色。在这个海蚀柱海底的北侧,堆放着一些大型的白色河光石,这类河光石不见于附近海域,可能是古人有意放置。

姜女石遗址其他介绍

  姜女石遗址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濒临渤海湾。

  民间传说的“姜女石”,是指在海中耸立着的一组自然礁石,即一组海蚀柱。1982年4月,锦州市文物普查队在“姜女石”附近的海岸发现了石碑地、黑山头、瓦子地、大金兰丝屯等遗址,以后又调查了止锚湾和周家南山遗址。1983年12月,省文化厅、省博物馆组织专人复查,确认了石碑地遗址是秦汉时期的高台建筑群址,并于1984年4月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黑山头遗址进行清理,对石碑地遗址进行了试探性发掘。“姜女石”海岸及其附近的6处秦汉遗址,以石碑地建筑群址规模最大,时代较早,另几处遗址也都不晚于西汉前期。

  石碑地遗址南北长500余米、东西260多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四周建有宫墙。南端中心为一座多级的夯土高台,高8米,台基坐北面南向海,东西两侧及背面有夯土建筑基址。石碑地高大的夯土台和密集的建筑遗址,正对着海中的“姜女石”,其中最大的一块高出海面24米,根基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11米、东西宽8米左右,黑色。在这个海蚀柱海底的北侧,堆放着一些大型的白色河光石,这类河光石不见于附近海域,可能是古人有意放置的。

  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揭石门。”《汉书》记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文颖注曰:碣石“在辽西县,此石著海旁”。今山海关附近地区,在西汉时期属辽西郡,“姜女石”的地理环境、外观形状等都与史籍所记的碣石十分近似。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在北征三郡乌桓回师的途中,曾有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句,所以可以推测,“姜女石”应是秦皇汉武时期的碣石。

  石碑地遗址出土了夔纹大瓦当、变形夔纹半瓦当和巨型空心砖等,并发现有规模宏伟的高台多级建筑,以及工程浩大的地下板筑夯基,这些工程都不是依靠一般郡县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应是皇家的建筑,因此,如果我们推断“姜女石”就是文献中的碣石无误,那么石碑地遗址很可能就是秦始皇东巡时的行宫。

  黑山头遗址地势高敞,是伸向海中的仰角,有建筑遗址3组,分布于不同高度的三个平面上,是一处多级台基的高山建筑,这组建筑群很可能是汉武帝东巡碣石的“望海台”。(国家文物局)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姜女石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姜女石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