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旅游景点

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属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辽宁省博物馆景点照片

辽宁省博物馆旅游景点介绍

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

  辽宁博物馆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其前身为1949年7月7日开馆的东北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馆藏文物总量达11.2万件(套),其中尤以《曹娥诔辞》《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北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瑞鹤图》等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辽代陶瓷、历代碑志、明清版画、古地图、清李佐贤《古泉汇》著录的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辽宁省博物馆出版有《馆刊》《红山文化玉器研究》《清宫散佚国宝特集(书法卷绘画卷)》等学术著作。"辽宁博物馆新馆文物专题展" 荣获第六届(2003--2004年度)全国(中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评选精品奖。2018年10月11日,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辽宁省博物馆历史沿革

  1931年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伪满洲国政府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初建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位于沈阳市中心和平区十纬路26号。该建筑占地面积1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主楼为罗马式建筑,平面呈“凸”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楼内装饰豪华,木雕装饰精美。

  1939年改为伪“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日本投降后,1946年改称为“国立沈阳博物馆”。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对该馆进行整修,成立了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放,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座博物馆。

  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

  2004年11月12日,辽宁省博物馆市府馆开馆,位于沈阳市政府广场东南角(沈河区市府大路363号),共有展厅面积5203平方米,展线长度976米,文物3084件,图片108张,图表11个,绘画4幅,浮雕2组,场景7个。市府馆主体建筑为三层大楼,以“中国历史陈列”为基本内容,也经常举办各类展览。馆藏文物包括书画、丝绣、铜器、陶瓷、考古资料、古地图、货币、碑志等18大类。

  2015年辽宁省博物馆市府馆于3月30日正式关闭。

  2015年5月16日辽宁省博物馆浑南新馆第一期开馆。预计2016年年底,新馆的17个常设展厅和5个临时展厅全面对公众开放。

辽宁省博物馆文化活动

  2015年10月24日——2016年2月14日“晶火传奇——欧洲玻璃艺术珍品展”今日开幕

  2015年7月10日——2015年10月10日“飞越欧洲的雄鹰——拿破仑文物特展”开展

  2015年5月16日辽宁省博物馆浑南新馆,实现一期试开馆。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工程,获评2014年度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试开馆发行的一套四枚纪念封和三种馆藏文物的明信片

  2015年3月30日,辽宁省博物馆市府馆,正式关闭,

  2014年12月20日,由意大利引进的“曙光时代——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开展

  9月30日,从意大利的引进展“从文艺复兴到黄金时代——威尼斯之辉”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展品100件/组,分油画和器物两大类。

  5月23日“历史的跨越──纪念《澳门基本法》颁布二十一周年暨澳门回归十四周年图片展”

  2月14日上午,辽宁省博物馆举办——辽宁省博物馆藏辽代三彩展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在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举办“智慧长河展”,馆藏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及“辽代鸭嘴水注瓶”参展。

  2009年6月11日,馆藏5部古籍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并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藏单位。

  2008年1月31日,名誉馆长、著名学者、书画鉴赏家、书法家、博物馆学家、辽宁省“人民鉴赏家”杨仁恺,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93岁。

  2007年3月20日,文物保护科研专项《法库叶茂台辽墓出土纺织品保护方案》、《馆藏金属类文物修复方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通过。这在辽宁省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尚属首次。

  2006年3月,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辽宁省博物馆承办组织《辽海讲坛·百姓讲座》。

  2005年5月15日—17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全国博物馆第六届(2003—2004年度)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在沈阳举行,辽宁省博物馆六个馆藏文物专题展览荣获十大精品奖。

  2004年11月12日,筹建六年的辽宁省博物馆市府馆开馆。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闻世震、沈阳军区政委姜福堂、省长张文岳、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等领导出席开馆仪式。同时,举办《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百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

  2003年7月,原馆址坐落于和平区十纬路汤玉麟公馆院内,从1949年7月7日正式开馆到搬迁经历54年时间。馆藏11.5万余件(组)文物资料,历经半年多时间的认真清点与精心包装,仅用五天时间顺利迁入新馆。

  1999年9月8日,在馆庆五十周年之际,举办《辽宁十大考古发现精品展》、《辽宁省博物馆五十年回顾展》、《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并举行了纪念大会。时任省委副书记张行湘、副省长张榕明等领导及省内外文博界和文化界代表300余人应邀参加。

  1997年3月6日,辽宁省文化厅主持召开“省博物馆和省艺术中心”新馆建设规划会。通过了“二馆新建地址在市府广场东侧,属一地两体建筑,共占地面积3.28万平方米的决定。

  1995年2月23日,法籍华人邱治平受法国爱伯特·肯恩博物馆馆长杰·包索女士的委托,专程将爱伯特·肯恩博物馆保存的1912—1913年间盛京老照片共80余张无偿捐赠。

  1993年8月19日—24日,由耿宝昌、杨伯达、张庆昌、郝本性、杜廼松等专家组成的国家一级文物鉴定组来馆鉴定馆藏文物。

  1992年8月,完成历代碑刻陈列室的改陈并正式对外开放。9月25日,馆藏部分文物赴日本富山县参加“世界博览会”。

  1991年3月,组织“辽宁省首届讲解员培训班”,39名来自全省20个博物馆、纪念馆的讲解员参加培训班学习。5月,编辑出版全国第一部群教工作文集——《开拓集》。

  1990年9月,与其它文博单位共同筹办的“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学术交流会。

  1989年9月7日—9日,举办馆庆四十周年国际学术交流会,美国、日本、香港、北京、上海、南京学者近三百人参加。配合馆庆,举办《辽宁历史文物专题陈列》、《中国古代绘画展》、《中国古代书法特展》、《中国古代丝绣特展》、《明清瓷器精品展》。

  1988年5月,辽宁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我馆增加编制48个,至此,全馆人员编制为148个。

  1987年1月3日,经辽宁省编委批准,成立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该所以原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为主组建。

  1986年3月16日—23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应邀来馆,对藏陶瓷进行了鉴定。

  1985年10月16日,召开“博物馆之友”第一次会议,首批发展博物馆之友31人。10月,馆工会成立。

  1984年2月4日—3月25日,《秦代兵马俑全国巡回展览》馆展出50天,观众高达150,926人(次)。

  1983年2月21日,辽宁省计划委员会批准在原馆址西侧扩建展览楼4,000平方米,扩建文物库房1,000平方米。

  1982年9月8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来馆视察。10月5日,李文信馆长逝世。

  1981年5月—年底,保管部对馆藏十八类文物、六类资料进行清点,这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清点馆藏文物。

  1980年4月,组成7人学术委员会,负责馆内初级职称的评定和中高级职称的推荐工作及其他有关业务学术活动。

  1979年5月3日,恢复馆长制,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局任命李文信为馆长,邓学儒(兼党总支书记)、杨仁恺、郝汇川(兼党总支副书记)、董贵勤(兼党总支副书记)、朱贵为副馆长。

  1978年1月—2月,和辽宁省文物店有关人员组成的鉴定小组,对“文化大革命”期间送交我馆的查抄物品逐件进行鉴别和估价。

  1977年,馆文物工作队由李庆发领队开始发掘建平水泉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1976年5月,文物工作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赤峰敖汉旗大甸子青铜时代墓地。

  1974年4月21日—5月15日,由辽宁省文化局主持,与铁岭地区文化局共同发掘法库县叶茂台辽墓。墓中出土辽画二幅、小帐式棺室以及辽代丝织服饰、双陆、瓷器等,属于辽代墓葬的重大发现。

  1973年3月6日,喀左县平房子北洞村一号窖藏坑出土的亚微罍、雷纹瓿等6件殷周时期青铜器入藏。

  1972年12月,“辽宁省图书博物馆”重新分开,恢复为“辽宁省图书馆”和“辽宁省博物馆”两个单位。

  1971年8月—11月,从省内铁岭、新宾等地农村抽调90名插队知识青年来辽宁省图书博物馆工作,其中40名分配在博物组。

  1970年1月,沈阳化工研究院张少铭将个人所藏珍贵善本图书681册和一批重要文物捐赠辽宁省图书博物馆,其中的文物(铜器、书画)入藏辽宁省博物馆。

  1969年3月—11月,孙守道等在铁岭熔炼厂拣选一批铜器总计853件(组)入藏。7月,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店合并,称“辽宁省图书博物馆”(文物部分称博物组)。

  1968年10月—11月,辽宁省博物馆全体干部去盘锦“辽宁省‘五七’干校”及沈阳“后方干校”,仅有少数人员在馆留守。

  1967年,北票县东官营子出土的战国时期“燕王职戈”入藏。1967年,喀左县南公营子清代丹巴多尔济墓出土了大批珠玉制品、丝织品及蓝表等珍贵文物入藏。

  1966年6月13日,基本陈列《中国历史艺术陈列》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被迫停止展出。

  1964年10月,新建成文物库房一座,同时辟出一级品书画、丝绣特藏库一大间,以改善重要文物的收藏条件。

  1963年1月25日,基本陈列《中国历史艺术陈列》正式对外开放。该展览由5,664件文物及图表照片资料等组成,较为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历史,并重点突出了东北和辽宁地区的考古发掘成果。

  1962年8月24日,中央文化部书画鉴定小组来沈对所藏1,614件法书绘画进行鉴定。

  1961年5月6日,经辽宁省委书记黄火青、副书记李荒、副省长黄达共同研究,决定辽宁省博物馆名称不变,其性质恢复为历史艺术博物馆。

  1960年本,延安革命博物馆赠给我馆革命文物32件、资料180件。实有文物总数为43,130件(组)。

  1959年1月5日,东北博物馆改为辽宁省博物馆。

  1958年1月6日,将原研究室、陈列部合并改为陈群部,负责陈列设计、美术加工、群众工作、图书管理等;将原秘书处改为办公室,负责人事、档案、财会、行政管理等;将原保管部、文物队合并改为文物保管部,负责文物征集、保管、登记、修复、野外发掘、文物调查、抢救等。

  1957年12月,按照上级指示,馆内精简人员三分之一,馆内大批干部下放农村,重点下放地区为北镇县大市乡。

  1956年4月,孙守道、郭文宣调查省内古生物化石,发现更新世晚期智人阶段的人类上臂骨化石,被命名为“建平人”,入藏辽宁省博物馆。

  1955年5月11日—8月22日,由李文信主持,孙守道、徐秉琨、陈大为、王增新、董彦明、王金卢、李庆发、冯永谦等发掘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发掘面积2万多平方米。发现居住址6处、水井11眼、砖窑7座、铺石道路2段;发拙汉魏壁画2座、儿童瓮棺368座。总计出土文物19万余件。同时还发掘了三道壕村东、西两区的魏晋墓与清墓。

  1954年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发布文化部(54)文部刘字第5038—4号函,就性质和定位做出指示:“……东北博物馆——根据该馆原有基础及考古工作的需要,该馆可为历史艺术性质博物馆。

  1953年5月,改由沈阳市文化局领导。

  1952年春,鉴于讷河水灾威胁,将存放在讷河县的文物转运至黑龙江省北安县保管。

  1950年年初,东北银行将东晋人书《曹娥诔辞》、唐周昉《簪花仕女图》、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北宋人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南宋文天祥书《木鸡集序》等一大批宋元明清珍贵书画拨交我馆收藏。

  1949年春,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原“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古物馆”更名为“东北博物馆”,由东北文物管理处处长王修兼任馆长。

  1948年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在哈尔滨成立了“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由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高崇民和教育委员会主任车向忱分别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文保会”成立后,积极开展文物的征集保管工作,并开始筹建东北博物馆。

  2022年10月25日,“乐·土——辽宁古生物化石精品展”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

辽宁省博物馆建筑布局

  辽宁省博物馆位于沈阳市浑南区中心广场东北侧(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占地面积8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13平方米,分陈列展览、观众服务、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等五个业务区。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工程获评2014年度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

  陈列展览区:建筑面积42,979平方米,展厅使用面积共24,101平方米,展厅22个。展馆一层展厅使用面积8,739平方米,以举办临时展览为主,用于引进国内外历史、文物与艺术类展览;另有3个展厅用于馆藏文物展,拟分别举办中国古代碑志、明清玉器和明清瓷器展。展馆二层共设有6个展厅,展厅使用面积5,437平方米,拟举办馆藏辽瓷、货币、佛教造像、玺印、铜镜以及满族民俗展。展馆三层以举办常设展,即“古代辽宁”为主,设5个展厅,展厅使用面积9,925平方米。另外3个展厅用于馆藏文物展,拟举办馆藏书法、绘画与丝绣展。

  观众服务区:建筑面积11,171平方米,包括多功能报告厅、贵宾厅、观众互动体验区、未成年课外活动中心、志愿者活动中心、会员活动中心、视听室、纪念品商店、观众互动体验区等。

  文物库房区:位于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0,019平方米,包括18个文物库房及文物消毒室、文物摄影室、文物观摹室、文物整理室等配套设施。

  文物保护区:建筑面积7,456平方米,包括文物修复室、文物复制室、文物科技保护实验室、专家工作室等。

  综合业务区:建筑面积13,110平方米,主要包括:展览中心、信息中心、科研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培训中心、图书馆等业务用房。

  此外,利用新馆序厅正面影壁和两侧各六块墙体,以辽宁历史文化为主题,创作铜质浮雕,以展现辽河流域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并为新馆建筑增加浓厚的文化内涵。从主浮雕方向右前方顺时针排列,以主浮雕“文明曙光”为起点,依次为“北土方国”、“开疆拓土”、“华夏一统”、“开发辽东”、“儒风北渐”、“隋唐营州”、“契丹肇兴”、“金代东京”、“九边之首”、“满族崛起”、“东北易帜”、“国歌序曲”。13块浮雕以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系统生动地展现辽河文化的发展史,也是辽博新馆序厅的特别之处。

辽宁省博物馆所获荣誉

  2020年5月,在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活动中,获得“优胜奖”。

  2022年,辽宁省博物馆的“龙城春秋——三燕文化考古成果展”,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

  2022年10月,入选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辽宁省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名单。

辽宁省博物馆其他介绍

  辽宁省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于一体,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以馆藏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现有馆藏文物近十二万件,其中珍贵文物数万件,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分书法、绘画、丝绣、青铜、陶瓷等十七个门类,尤以晋唐宋元书画、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铜器、辽代瓷器、历代碑志、明清版画、古地图、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作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辽博以展示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成就,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传播人类先进文化为己任。我们深知,对历史文化的重新认识和探索,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一个民族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永恒动力。

  辽宁省博物馆新馆位于沈阳市浑南区中心广场东北侧(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占地面积8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13平方米,分陈列展览、观众服务、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等五个业务区。

  陈列展览区:建筑面积42,979平方米,展厅使用面积共24,101平方米,展厅22个。展馆一层展厅使用面积8,739平方米,以举办临时展览为主,用于引进国内外历史、文物与艺术类展览;另有3个展厅用于馆藏文物展,拟分别举办中国古代碑志、明清玉器和明清瓷器展。展馆二层共设有6个展厅,展厅使用面积5,437平方米,拟举办馆藏辽瓷、货币、佛教造像、玺印、铜镜以及满族民俗展。展馆三层以举办常设展,即“古代辽宁”为主,设5个展厅,展厅使用面积9,925平方米。另外3个展厅用于馆藏文物展,拟举办馆藏书法、绘画与丝绣展。

  观众服务区:建筑面积11,171平方米,包括多功能报告厅、贵宾厅、观众互动体验区、未成年课外活动中心、志愿者活动中心、会员活动中心、视听室、纪念品商店、观众互动体验区等。

  文物库房区:位于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0,019平方米,包括18个文物库房及文物消毒室、文物摄影室、文物观摹室、文物整理室等配套设施。

  文物保护区:建筑面积7,456平方米,包括文物修复室、文物复制室、文物科技保护实验室、专家工作室等。

  综合业务区:建筑面积13,110平方米,主要包括:展览中心、信息中心、科研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培训中心、图书馆等业务用房。

  此外,利用新馆序厅正面影壁和两侧各六块墙体,以辽宁历史文化为主题,创作铜质浮雕,以展现辽河流域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并为新馆建筑增加浓厚的文化内涵。从主浮雕方向右前方顺时针排列,以主浮雕“文明曙光”为起点,依次为“北土方国”、“开疆拓土”、“华夏一统”、“开发辽东”、“儒风北渐”、“隋唐营州”、“契丹肇兴”、“金代东京”、“九边之首”、“满族崛起”、“东北易帜”、“国歌序曲”。13块浮雕以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系统生动地展现辽河文化的发展史,也是辽博新馆序厅的特别之处,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建成开放后的辽博新馆将以创建东北最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国家级博物馆为发展目标,以“五个一流”即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功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展览为发展定位,努力在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播人类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辽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辽宁省博物馆”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辽宁省博物馆”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