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旅游景点

红山遗址群

红山遗址群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山遗址群景点照片

红山遗址群旅游景点介绍

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红山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城东北3公里红山北麓 。红山遗址群是新石器时代至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群,为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存,距今约五千年,“红山文化”由此得名。

  红山遗址群包括聚落古遗址和古墓葬等。出土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以细泥彩陶和石耜最重要,在北方农业发展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6年5月25日,红山遗址群经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山遗址群历史沿革

  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了一种农业文化,并留下了大量的遗址。

  清光绪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1906—1908年),日本人鸟居龙藏三次进人赤峰境内开展野外考古调查,首次向世人披露了西拉沐沦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存的信息。

  民国八年至十三年(1919—1924年),法国学者桑志华和德日进也曾数次在赤峰地区进行调查。

  民国十九年(1930年),梁思永先生对英金河和红山嘴一带进行考古调查。

  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二年(1930—1933年),日本人牟田哲二等人在红山及其附近采集、收集文物标本,德永重康等人在红山前后搜集了一些遗物并发掘了几座石棺墓。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对红山后遗址进行发掘。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佟柱臣先生到赤峰地区进行考察。

  1956年,裴文中、吕遵谔、严文明先生等对红山文化遗存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复查发掘。此后,有关红山遗址的调查、研究工作从未间断。

红山遗址群红山文化

  红山的传说

  传说,红山原本是青色的。在很久以前,西王母有九个女儿,被红山的美妙风光所吸引,趁着西王母与穆天子约会之机,偷偷下凡,来到红山。仙女们在山上嬉戏,湖中畅游。后来被西王母知道了,便派太白金星下凡传旨,责令九个仙女立即回宫,但九个仙女不想回去。西王母一气之下,打翻了身边的胭脂盒,那红红的胭脂,飘飘扬扬洒落在山上,将青山变成了红色。西王母想,既然你们无情,我也无义,就让你们站在那里吧,随即经她一点化,九个姑娘变成了红山上的九个山头。

红山遗址群红山玉文化

  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玉雕技术取得飞跃性进步。线切割技术始自兴隆洼文化,在红山文化晚期依旧流行,技法更加娴熟,不仅用于玉料的切割,在制作斜口筒形玉器、曲面牌饰等器类上广泛使用。同时,红山文化晚期的玉雕匠人掌握了锯片状切割技术,器体扁薄、形体较大的勾云形玉器、玉凤等均采用锯片状切割技术进行加工。红山文化玉器上的钻孔比较普遍,有单面钻成的圆孔或自两面相对直钻而成的长孔,还有自两侧斜钻而成的洞孔,后者为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钻孔方式。

  从造型题材看,红山文化玉器可以分为装饰类、工具或武器类、人物类、动物类、特殊题材类。装饰类玉器主要有玦、环、管、珠等。玉玦是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典型器类,至红山文化中期依然流行;然而至红山文化晚期,耳部佩戴玉玦的习俗几乎消失。

  红山文化特殊类玉器是为满足宗教典礼的特殊需求雕琢而成的,造型奇特,工艺复杂,寓意深刻,主要器类有勾云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璧、双联璧、三联璧等。动物类和特殊类玉器的大量雕琢和广泛使用,从出土数量和分布地域看,勾云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和玉猪龙应为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器类。玉人和玉凤具有独特的专属功能,属于红山文化晚期的王者用器。

红山遗址群遗址特点

红山遗址群遗址群布局

  红山遗址群位于红山区东北红山前后较平缓的台地上,西临英金河。共发现有红山文化遗址500余处,规模大小不一,小型遗址仅有4000—5000平方米,较大的遗址可达3万—10万平方米,最大的遗址有2万—3万平方公里。

红山遗址群主要特点

  牛河梁遗址,主体分布范围约112平方公里,是一处规模宏大的红山文化晚期中心性祭祀遗址,分布有积石冢石棺墓、女神庙、祭坛、大型祭祀平台等相关遗迹。

  敖汉旗西台遗址,是一处保存较好的红山文化环壕聚落,两道围壕连接成“凸”字形,将房址与窖穴环绕其内。

  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发现抹有白灰面的红山文化房址及围壕残段,应是一处高规格的红山文化中心性聚落。

红山遗址群其他介绍

  红山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城东北3公里红山北麓。为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存,距今约五千年。“红山文化”由此得名。包括聚落古遗址和古墓葬等。出土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以细泥彩陶和石耜最重要,在北方农业发展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红山区文化局、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红山史前遗址群进行考古调查,除实地考察了日本人1935年发掘的红山后第一、二地点的保存现状后,新发现了红山文化中期聚落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祭祀遗址、小型城址、夏家店上层文化墓地各一处,为全面认识红山史前遗址群的重要学术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发现的红山文化聚落遗址位于英金河东岸的一级阶地上(编号为第三地点),遗址地势平坦,现为耕地,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春耕过后,地表清晰可见呈不规则圆形的灰土圈,共有20余个,直径最大的约有7米,均成行排列。根据以往的发掘经验判知,每个灰土圈代表一座半地穴式房址,地表所见灰土实则为房址内的堆积。地表采集到红山文化泥质红陶、灰陶、夹砂灰褐陶片,可辨器型有钵、罐和瓮。典型纹样有压印规整的之字形纹和成组压划线纹,彩磨光,器身两侧及前端锋部留有明显的使用痕迹,长26、宽14厘米。从地表采集到的陶片和石器标本看,该聚落的年代与红山后第一地点西水泉蜘蛛山红山文化遗存大体相当,应属红山文化中期,距今约6000~5500年。

  新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祭祀遗址位于红山区武装部大楼西南侧的山丘顶部(编号为第五地点),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地势东高西低,呈斜坡状。遗址的外围筑有石墙,采用石块叠砌法垒成,墙体依山势走向分布。地表采集遗物主要有夹砂灰色、灰褐色陶片,可辨器型有敞口折沿罐、小口鼓腹罐、尖锥足鬲等,还有少量的打制石器。从遗迹的形制及采集陶片标本看,该遗址应属于典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祭祀遗址,距今约4000~3500年。

  新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小型城址位于赤峰市区南部敖包山西南侧的坡地上(编号为第六地点),地势东高西低,呈缓坡状。城址高出周围地面约2~5米,平面呈方圆形,总面积约4500平方米。墙体用自然石块垒砌,东侧墙体较直,北、西、南三侧墙体略外弧,墙体宽度为1.5~2米。城门在东南角,宽约2米。城内地表自东北至西南略倾斜,从中部自然凹坑的断面看,为较纯净的灰土堆积。地表采集到灰色、灰褐色夹砂陶片,可辨器型有罐和瓮,器表施以较规整的绳纹或凹弦纹,还采集到3件较完整的打制亚腰石铲。从地表采集到的陶、石器标本和城内的灰土堆积状况推断,这是一处典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小型居住性城址,距今约4000~3500年。

  新发现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墓地位于第三地点西南侧的山坡上(编号为第四地点),地势自西南至东北倾斜,遍部沙棘。地表暴露出夏家店上层文化小型石棺墓10余座,均用自然石块垒砌,平面呈长方形,长约2米,宽约1米。

  2006年5月,红山遗址群作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红山遗址群”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红山遗址群”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